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莫裏哀戲劇在中國

發布時間:2022-04-14 16:46:00來源: 人民日報

  為(wei) 紀念法國戲劇大師莫裏哀誕辰400周年,與(yu) 其淵源深厚的法蘭(lan) 西喜劇院重新演繹了一係列經典作品,組成莫裏哀紀念演出季。在法國駐華使館的支持下,《無病呻吟》《偽(wei) 君子》《慳吝人》《恨世者》等4部作品的高清影像被引進中國,陸續在北京、西安、成都和廣州等地放映。在此基礎上,講座、研討會(hui) 、工作坊等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也將一並啟動。

  早在新文化運動中,莫裏哀的戲劇作品便傳(chuan) 入中國。從(cong) 翻譯家的譯介開始,由學生演劇產(chan) 生影響,後逐步擴大到專(zhuan) 業(ye) 劇團創作,至今仍然擁有經久不衰的魅力。

  20世紀20年代起,不少譯者對莫裏哀的作品進行了譯介,為(wei) 中國讀者描繪了17世紀法國栩栩如生的社會(hui) 風俗史。李健吾先生翻譯的《莫裏哀喜劇全集》共4卷,收錄了27部作品,是目前國內(nei) 最完整的譯本。他總結了早期譯者對莫裏哀及其作品的介紹,通過序跋、題記和注釋等方式豐(feng) 富展現劇作家所處時代的社會(hui) 背景與(yu) 文化情況,降低劇作對於(yu) 中國讀者的陌生度,使讀者更易接受和理解莫裏哀的戲劇藝術。

  莫裏哀喜劇既有諷喻、鬥爭(zheng) 的一麵,也有滑稽、嬉鬧的一麵,兼具藝術性與(yu) 社會(hui) 性,刻畫出一係列經典文學形象。被譽為(wei) 莫裏哀喜劇藝術最高成就的《偽(wei) 君子》中的“達爾杜弗”,已成為(wei) 人所不齒的騙子的代名詞;《慳吝人》中的“阿巴貢”也成為(wei) 歐洲文學長廊中“四大吝嗇鬼”之一;《太太學堂》《丈夫學堂》《可笑的女才子》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則是莫裏哀諷刺當時上流社會(hui) 荒唐生活的利器……莫裏哀不僅(jin) 是一位優(you) 秀的戲劇家,還是出色的哲學家,他的作品不僅(jin) 充滿諷刺意味,令觀眾(zhong) 發笑,更大的意義(yi) 還在於(yu) 讓觀眾(zhong) 在笑聲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或社會(hui) 中的某種現象,深諳寓莊於(yu) 諧之道。

  莫裏哀一生創作了30多部喜劇作品,大多都被翻譯成中文,《慳吝人》《偽(wei) 君子》等劇目在中國長期上演,舞台呈現展現了鮮明的本土特色,深受中國觀眾(zhong) 喜愛。《慳吝人》是在我國演出次數最多的莫裏哀劇目,“五四”時期就在北京、天津、上海的大中院校紛紛上演。該劇喜劇色彩濃鬱,劇情較簡單,易於(yu) 理解和詮釋,經過改編後稱為(wei) 《財狂》《生財有道》《黃金迷》等,從(cong) 劇情到演出都非常中國化。《慳吝人》對資產(chan) 階級金錢至上的批判尖銳深刻,雖然劇中的風土人情等對中國觀眾(zhong) 有些陌生,但極具象征意義(yi) 的人物形象和劇情依舊能夠令人們(men) 在思想和倫(lun) 理上產(chan) 生共鳴。

  《偽(wei) 君子》的演出情況也是如此。1959年,中央戲劇學院表演係排演了此劇,後又多次作為(wei) 教學實習(xi) 劇目排演,隨後被各地院團搬上舞台。無論是學生業(ye) 餘(yu) 劇團,還是專(zhuan) 業(ye) 戲劇院校,都將莫裏哀喜劇視為(wei) 重要的藝術實踐項目。隨著莫裏哀劇目在中國經年上演,尤其是《慳吝人》《偽(wei) 君子》已經成為(wei) 藝術院校、專(zhuan) 業(ye) 院團的保留劇目,其影響力愈發深遠,對推動中法戲劇文化交流起到積極作用。

  莫裏哀的戲劇藝術是開放的,21世紀以來,國內(nei) 外對其研究更為(wei) 深入,據此展開的戲劇文化交流形式也更為(wei) 多樣。

  2014年,時值中法建交50周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邀請法國導演文森特·考林來華執導莫裏哀經典喜劇《太太學堂》,該劇此前在中國鮮少上演。首演之前,考林舉(ju) 辦了“如何在今天的中國上演莫裏哀作品”的講座,坦言“在中國演莫裏哀是很現代的事”。他將舞台布景設置為(wei) 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攝影棚,劇中人物也不再是古典造型,而是配以現代感十足的音效,拉近了17世紀的莫裏哀與(yu) 21世紀的上海觀眾(zhong) 間的距離。近400年後,劇中討論的話題並未過時,依然能夠觸發人們(men) 的思考。

  在國內(nei) 的戲劇節和戲劇邀請展上,莫裏哀的作品頻繁出現。2015年烏(wu) 鎮戲劇節,意大利都靈國家劇院帶來了《慳吝人》;2017年,由法國蘭(lan) 斯喜劇院排演的《慳吝人》在第十二屆“中法文化之春”活動中亮相,為(wei) 中國觀眾(zhong) 帶來了對莫裏哀喜劇的不同解讀,打開更為(wei) 廣闊的文化視野。

  莫裏哀用“笑裏藏悲”的方式展現社會(hui) 真實,提升了喜劇藝術的地位,使其堪與(yu) 悲劇比肩。他打破戲劇創作的藝術邊界,大膽吸收各種藝術手法豐(feng) 富喜劇藝術的內(nei) 涵,這對於(yu) 當下戲劇的多元化發展,以及用現代思維賦予經典劇作新意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文/曹 民)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