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大眾”走向“分眾”,音樂綜藝哪家強?

發布時間:2022-04-18 15:20:00來源: 揚子晚報

  作者:張楠

  你還記得上一次朋友圈因為(wei) 音樂(le) 刷屏是哪一首歌曲嗎?從(cong) 去年到今年,盡管《歌手》宣布完結停播,但音樂(le) 綜藝依然活躍。《中國好聲音》《我們(men) 的歌》《蒙麵唱將》《跨界歌王》等“綜N代”還在更新迭代,音樂(le) 綜藝的模式不斷在探索。突破審美疲勞不易,當下更加細分的音樂(le) 綜藝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嗎?

  穩定發揮,經典詠流傳(chuan) “和詩以歌”

  文化音樂(le) 節目《經典詠流傳(chuan) 》可謂發揮穩定的選手。從(cong) 太白唱醉的明月、杜甫讚過的春雨、王維心裏的空山,到陸遊、蘇軾眼中的春天,從(cong) 岑參安放壯誌豪情的邊塞涼州,再到“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的農(nong) 時物候之美……每一季評分都在8.5分左右,新一季《經典詠流傳(chuan) 》更是被評為(wei) “最美”音綜。詩歌與(yu) 樂(le) 器的融合頗具特色,留下多個(ge) 精彩瞬間。

  節目在康震作詞、張傑演唱的《大美中華》中拉開帷幕,阿雲(yun) 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的《憶江南》,齊·寶力高、郭采潔的《家香》,張衛健的《一生大笑能幾回》,胡彥斌的《望天門山》,胡夏的《蘇幕遮·懷舊》依次登場。乘著歌聲的翅膀,領略祖國大地的錦繡畫卷,在詩詞歌賦的興(xing) 發感動中,迎接與(yu) 曆史和先賢的隔代相知。

  節目除了繼續在“和詩以歌”中讓詩詞之美和音樂(le) 之美交融,更通過主題、呈現和技術的綜合升級,徐徐展開一幅養(yang) 眼、潤心、怡神、奮誌、鑄魂的“大美中華”錦繡畫卷。

  其中,長江全景地圖驚豔呈現,通過標注長江沿線重點城市、地標建築,按圖索驥,串聯出長江數千年來孕育出的詩詞名篇,又通過主持人與(yu) 嘉賓回憶長江邊的生活,激發起觀眾(zhong) “共飲一江水”的民族情感;碧波泛舟,人遊畫中,一曲《憶江南》喚醒了千古名畫《富春山居圖》。阿雲(yun) 嘎、楊宗緯、鄭棋元、蔡程昱等四位“漁父”再現春晚節目《憶江南》,傳(chuan) 世名畫、經典詩詞、古典民樂(le) 與(yu) 美聲完美融合,江南的悠閑自在瞬間蕩漾開來。曾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驚豔世界的二十四節氣,被改編為(wei) 清新浪漫的《節氣歌》,由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的“吹號男孩”朱德恩和青年歌手王晰共同唱響,致敬周而複始、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之美。

  音樂(le) 綜藝不斷細分,滿足不同需求

  最近,觀眾(zhong) 能感覺到,以往流行的音樂(le) 競演被拆散成了不同的門類,不再是流行音樂(le) 主打,更多細分品種,從(cong) 大眾(zhong) 走向分眾(zhong) ,能夠滿足觀眾(zhong) 不同的音樂(le) 需求。比如《天賜的聲音》《為(wei) 歌而讚》側(ce) 重流行、改編;《愛樂(le) 之都》選擇了相對小眾(zhong) 的音樂(le) 劇;《春天花會(hui) 開》則希望給民歌帶來更多生命力;湖南衛視《時光音樂(le) 會(hui) 》把重點放在歌手對過往的懷舊上,拿到豆瓣7.8分,騰訊視頻《春日民謠》、愛奇藝《音樂(le) 野生活》也在嚐試這種音樂(le) 慢綜藝類型。

  從(cong) 《中國好聲音》《歌手》到《樂(le) 隊的夏天》,音樂(le) 綜藝的模式不斷在探索,不斷搭建橋梁,通過節目的深度呈現讓觀眾(zhong) 對某一個(ge) 細分群體(ti) 產(chan) 生一定了解。記者注意到,繼鉚足勁地爭(zheng) 相打造音綜爆款之後,各平台現已進入冷靜期,著重吸納垂直分眾(zhong) 。另外,觀眾(zhong) 審美口味的不斷提高,也考驗著綜藝創新不斷進階。(張楠)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