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低俗成為網絡直播標簽
【網言】
網絡直播是交流互動的一種方式,也是休閑娛樂(le) 的一項選擇。但是,不知何時起,低俗成為(wei) 網絡直播行業(ye) 抹不去的標簽,給網絡直播行業(ye) 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眾(zhong) 所周知,“色、醜(chou) 、怪、假、俗、賭”向來都是網絡直播的禁區,說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也不為(wei) 過。然而現實中,總有人不死心、不甘心,屢屢博取眼球、頻頻突破底線。
縱觀這些無所不用其極的低俗直播,一無任何營養(yang) 。從(cong) 炫富拜金的導向到賣慘審醜(chou) 的現象,可謂既“辣眼睛”更“毒心靈”,於(yu) 己無益、於(yu) 人有害。二無任何價(jia) 值。要麽(me) 是傷(shang) 害自己,要麽(me) 是欺辱他人,除了“毀三觀”就是“觸底線”,對行業(ye) 發展乃至社會(hui) 進步沒有貢獻哪怕一點積極因素。三無任何前景。無論是誰,縱然名頭再響、人氣再高,隻要吞吐汙言穢語、滿是低俗下流,最終隻有被點名、被禁播、被處罰這一種下場。說到底,誰把出醜(chou) 當出彩、把反常當正常,誰就會(hui) 受到公眾(zhong) 唾棄、遭到市場淘汰。這是道德規則的約束,也是法律規範的威力。
事實上,網絡直播本質而言是一種“眼球經濟”,極具效仿意味和引導效應。如果本該洋溢正能量、傳(chuan) 播真善美的鏡頭,總是上演汙言穢語、頻頻打擦邊球,那麽(me) 長此以往不僅(jin) 會(hui) 阻礙直播行業(ye) 的健康發展,也在侵蝕風清氣正的環境。
平心而論,近年來網絡監管環境明顯趨嚴(yan) ,內(nei) 容生產(chan) 要求持續提高,但低俗直播依然整而難治、禁而不絕,根源就在於(yu) 有利可圖、唯利是圖。以矛盾造熱度,用熱度換流量,靠流量謀利益……這條利益鏈條根深蒂固,這種發財套路大行其道。某種程度上說,追求流量本身並無過錯,但這不等於(yu) 隻在乎傳(chuan) 播量、曝光量。隻見流量,卻沒有內(nei) 容含金量;隻有名利觀,卻罔顧健康價(jia) 值觀。這樣的直播看似人聲鼎沸,實則烏(wu) 煙瘴氣,遲早走上窮途末路。
無論是著眼當前還是放眼未來,隻有正氣不衰,才能人氣不減。這麽(me) 樸素的道理,網絡主播們(men) 該補上這一課了。
(原載於(yu) 人民網 作者:程雨 摘編:項鋒、楊心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