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眼淚在飛
“時代永遠歡迎真誠之作。那些紮實反映生存境況,反映人性複雜幽微,同時又超越個(ge) 體(ti) 小情小調,反映家國情懷的題材、作品,才會(hui) 更勝一籌,也一定受歡迎”——
2022年的開年大劇《人世間》可謂賺足了觀眾(zhong) 的眼淚,創下了央視一套收視率五年來新高。自開播以來,《人世間》憑借一集高過一集的“淚點”燃爆微博、抖音話題榜,朋友圈有不少人也在大呼“太好哭了”。
一直以來,中國觀眾(zhong) 對催淚劇的喜愛和追捧經久不衰。20世紀90年代創造了98%的收視率的《渴望》;人人都能唱出一句“酒幹倘賣無”的《搭錯車》,還有好評如潮的《喬(qiao) 家的兒(er) 女》……以悲情為(wei) 基調敘事,總能引發強烈的社會(hui) 反響。
“淚點”多少成為(wei) 判斷其是否屬於(yu) 爆款的標誌之一,如此收視偏好生發出的一些劇作的操作值得警惕:將催淚與(yu) “灑狗血”畫了等號,這無疑讓本可書(shu) 寫(xie) 人性崇高與(yu) 壯美的此類電視藝術,出現走向淺薄的風險。
“好人受難”,觀眾(zhong) 買(mai) 賬
為(wei) 何觀眾(zhong) 對苦情劇格外買(mai) 賬?這首先是人們(men) 對劇作所傳(chuan) 遞出的價(jia) 值觀的認同。電視劇往往圍繞“好人受難”展開,艱苦的大環境與(yu) 苦難的小人物所形成的強烈對比,強力撐起故事主線。而這類作品往往在催淚的同時,又最撫人心。周秉昆在《人世間》中的悲慘境遇賺足了觀眾(zhong) 的眼淚,但一句“覺得苦嗎,嚼嚼咽了”又讓觀眾(zhong) 折服於(yu) 他內(nei) 心的強大;《山海情》裏惹人心疼的水花,總用笑容應對命運的不公……“這些表達,看似迎合觀眾(zhong) 內(nei) 心深處的憐惜和哀痛的情緒,實則是在破壞中建立一種富有力量的美感。”文化學者齊飛認為(wei) ,讓生命中有價(jia) 值的東(dong) 西麵對否定、遭遇衝(chong) 突甚至受到毀滅,其實就是講述人生苦難常在、挫折常有的生存定律。“劉慧芳、喬(qiao) 一成、周秉昆們(men) ,呈現出質樸的、平凡的英雄主義(yi) ,激蕩和振奮著廣大觀眾(zhong) 的情感,進而化為(wei) 尋找、珍惜美好的現實行動。”
大劇催淚,打的是情感牌,讓劇中人物與(yu) 觀眾(zhong) 建立起溫情的連接。“對現實生活、人情人性的一種真實的關(guan) 懷,格外容易引起大眾(zhong) 的共鳴和共情,這是受眾(zhong) 心理的規律性表現。”山東(dong) 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朱秀清認為(wei) 。
一方麵,這類作品多以家庭為(wei) 角度切入,貼近真實的生活場景、日常化的敘事風格以及熟悉親(qin) 切的家長裏短往往給觀眾(zhong) 帶來代入感。《人世間》中對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東(dong) 北老棚戶區的打造細致入微;《喬(qiao) 家的兒(er) 女》選擇將南京的地標建築與(yu) 日常巷弄作為(wei) 取景地,親(qin) 切感、煙火氣撲麵而來。另一方麵,情真最動人。像《渴望》開創性地以寫(xie) 實的視角,講述了動蕩年代年輕人複雜的愛情經曆,藝術地回答了在大變革麵前應當守住什麽(me) 、選擇什麽(me) 、向往什麽(me) ,這是一次國民整體(ti) 精神訴求的精準傳(chuan) 遞,因而才有了“舉(ju) 國皆哀劉慧芳,舉(ju) 國皆罵王滬生,萬(wan) 眾(zhong) 皆歎宋大成”這道獨特的風景。所以,看這些故事,觀眾(zhong) 的親(qin) 近感油然而生,一旦發現角色存在同自己相似的生活經曆、行為(wei) 習(xi) 慣、情感認知時,便會(hui) 格外在意人物的命運,甚至對苦盡甘來的美好結局充滿期待。這也就成了催淚劇、苦情劇令人“上頭”的另一層原因。
“苦情劇模板”基礎上的異化
哭能哭出高收視率,近年來的電視劇中,苦情劇依然占據了一定的比重。《啞巴新娘》《娘妻》《芸娘》……都曾熱播一時。
“不能否認,這其中有質量上乘的佳作,但大多數卻陷入了套路化的泥淖。”北京娛評人鍾楠認為(wei) ,光看名字就能發現,這些苦情劇基本將目光投向了舊社會(hui) 女性的婚姻情感糾葛中,沿著“不幸出身、委曲求全、功德圓滿”的催淚路徑,女主人公似乎隻是換了名字、變了服裝,在千篇一律的故事情節裏忍辱負重,最終靠著善良忍讓和堅忍不拔的品質化解一切。而這種創作到了電視劇《娘道》這裏達到了“苦”的頂峰——劇方填鴨式地製造著沉重不幸,集世間萬(wan) 億(yi) 分之一偶然的苦難給予主人公以暴擊,卻還要申明這是在彰顯母親(qin) “生而無求、哺而無求、養(yang) 育而無求、舍命而無求”的偉(wei) 大娘道,讓大批觀眾(zhong) 邊看邊哭邊罵,其在豆瓣上的評分也隻有2.7分。
罵聲一片、評分可憐,已成當下觀眾(zhong) 特別是年輕人觀看此類作品的普遍反應,知乎上有網友甚至還創作了“苦情劇模板”表達不滿:鄉(xiang) 下姑娘A因誤會(hui) 結識了少爺B,感情逐漸升溫,惡婆婆C堅持門當戶對,非要讓B迎娶大小姐D,A一人拉扯著孩子,暗戀A多年的E時常接濟她,幾年後,或許是調皮的兒(er) 子被B的車撞了,或許是懂事的女兒(er) 到B家做丫鬟被D欺負,在巧合之下A與(yu) B終又見麵,而A隻能裝作不認識,後來經曆了C和D的刁難,穿插戰爭(zheng) 的影響,有情人終成眷屬,E送出祝福……“不論是差評還是戲謔,恐怕都說明受眾(zhong) 對日趨狗血化的劇情產(chan) 生了愈加濃重的審美疲勞。堆砌的淚點、臉譜化的人物、粗暴淺薄的情感表達,極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其背後以流量、熱度、收視率為(wei) 絕對指向的創作惰性。”鍾楠說。
而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觀眾(zhong) 偏離原有的觀劇偏好,轉而展開兩(liang) 種極端化的異化:一方麵,追求“極致虐”。部分流量小生、小花擅演愛而不得的古偶劇,劇中墜崖、受傷(shang) 、重病三連發,有情人相愛相殺幾十集無論如何也不會(hui) 終成眷屬。年輕觀眾(zhong) 樂(le) 得在這堆玻璃碴裏找糖吃,沉醉在情深緣淺的意難平中喊“肝疼”。不過與(yu) 其說這是追劇,其實更像是粉絲(si) 借劇追星,入戲太深無法自拔。另一方麵,追求“腹黑爽”。像大火的古裝劇《甄嬛傳(chuan) 》《延禧攻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主人公觸底反彈、脫胎換骨,一路升級打怪終成人生贏家的情節,讓觀眾(zhong) 倍感舒服。那句經典的“從(cong) 前的甄嬛已經死了,現在站在你麵前的是鈕祜祿·甄嬛”更早已在短視頻平台被無限次魔改、仿拍、組梗,成為(wei) 當下人新的舒壓解鬱的方式。“所謂物極必反。這部分觀眾(zhong) 顯然是被長久以來的狗血苦情劇傷(shang) 到了。”鍾楠說。
紮實反映生存境況
才能“更勝一籌”
早在多年前,國家廣電總局就要求破除電視劇“三破一苦”(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難題材等)的怪圈,杜絕繼母、繼父、醜(chou) 爹、醜(chou) 娘等題材的擴大化。
“這並非要求此類題材創作全然消失,而是要求在創作時,講求度、有原則。”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編劇告訴記者。“同是書(shu) 寫(xie) 苦難,那些又破又苦的內(nei) 容,說到底就是肆意獵奇煽情。《人世間》脫胎於(yu) 嚴(yan) 肅文學,沒有停留在表麵的訴苦,而是回望曆史、洞察社會(hui) ,以小見大,炙熱滾燙。”
想約束苦情劇,內(nei) 容上必須更多地觀照當下。一些苦情劇將敘事背景放置於(yu) 古代、民國,拉開觀演的時空距離,以期讓歇斯底裏的痛哭順理成章。“這類作品和翻拍劇、穿越劇、抗日神劇的創作無異,都是文化消費泛娛樂(le) 化的一種表現,對其采用應有的限製很有必要。”山東(dong) 大學影視文化藝術傳(chuan) 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於(yu) 曉風說。
語境放到現實,情節就一定合情合理嗎?也不盡然。剛剛完播的《相逢時節》和《心居》,就被觀眾(zhong) 狠批“狗血灑過頭”。前者婚戀、複仇、商戰、爭(zheng) 產(chan) 元素集滿,把一個(ge) 中年危機的故事講得極端不正常,觀眾(zhong) 在吼叫和痛哭聲裏看戲,極難有代入感,更別說產(chan) 生什麽(me) 認可和同情;後者追求“心有所居”的概念,但狗血橋段連連讓觀眾(zhong) 驚掉下巴,妯娌、婆媳、姑嫂、夫妻、姐妹、同事之間,強行製造各種巧合、植入各種矛盾,把一個(ge) 都市夢搞得爛俗。難怪有評論認為(wei) ,即便每個(ge) 人的生活是一地雞毛,也不至於(yu) 搞成全員崩潰、三觀盡毀……
所以,如何巧妙展示戲劇衝(chong) 突,又能成功避免陷入誇張境地,考驗著編劇、導演的功力。但基本的創作原則還是公認的——在人物塑造方麵,悲情人設的打造也應當符合常識,謹防出現善良過度的老好人、瑪麗(li) 蘇形象;在劇情設置上,矛盾衝(chong) 突切勿極端化,不要動輒上演車禍失憶、家破人亡的絕境戲碼。部分劇作甚至搞非黑即白,搞二元對立,沒有留白,沒有思考,沒有邏輯,大眾(zhong) 的現實生活絕非如此。
“時代永遠歡迎真誠之作。那些紮實反映生存境況,反映人性複雜幽微,同時又超越個(ge) 體(ti) 小情小調,反映家國情懷的題材、作品,才會(hui) 更勝一籌,也一定受歡迎。”朱秀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