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助力廣西各民族“石榴結籽心連心”
唱響民族團結之歌,展現八桂精氣神,禮讚偉(wei) 大新時代。近年來,廣西文藝界為(wei) 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示範區積極貢獻力量,促進廣西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聚力文藝創作 描繪民族團結新畫卷
廣西文藝家把新時代廣西各族群眾(zhong) 的奮鬥篇章寫(xie) 進書(shu) 裏、繪在紙上、誦成詩篇、譜成旋律、編成舞蹈、裝進鏡頭,精彩紛呈、佳作迭出,繪就八桂大地民族團結“同心圓”。
瑤族作家紅日的長篇小說《駐村筆記》、壯族作家李約熱的中短篇小說《人間消息》、毛南族作家莫景春的散文《被風吹過的村莊》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舞蹈《瑤山夜語》描繪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背景下瑤族村寨歡樂(le) 祥和的幸福圖景,摘取第十三屆中國舞蹈(民族民間舞)荷花獎。“見證·前行——廣西環江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攝影展”用光和影的藝術形式,展現毛南族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創造美好新生活的精神風貌。
在傳(chuan) 統戲劇傳(chuan) 承、曲藝類非遺名錄建設工作以及文藝惠民工程的不斷推進下,廣西少數民族戲劇文化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取得長足發展,增強了各民族間的凝聚力,為(wei) 各民族團結奮進、共同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彩調劇《新劉三姐》、壯劇《百色起義(yi)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等5部現實題材作品入選“永遠跟黨(dang) 走”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采茶戲《情暖北侖(lun) 河》、彩調劇《真話英雄》、京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壯劇《黃文秀》等作品入選全國舞蹈展演、中國歌劇節、全國采茶戲匯演、中國京劇節、中國戲劇節等全國性藝術展演活動。百越民俗盛典《那人那謠》展現廣西多姿多彩的非遺文化,唱響 “民族團結齊奮進,深情頌黨(dang) 百年恩”主旋律。
今年3月,在廣西文聯、廣西戲劇家協會(hui) 主辦的廣西瑤族小戲扶持劇目入選作品展演上,3台入選作品《尤勉町峒》《瑤繡圖》《土瑤山裏的百靈鳥》都來自基層。但是,戲“小”格局“大”。一台講述瑤族曆史的深遠厚重,一台回顧民族解放鬥爭(zheng) 的壯懷激烈,一台描摹瑤族村寨在脫貧攻堅政策扶持下過上幸福生活的歡欣鼓舞——三台劇目,恰好串聯起一部波瀾壯闊的民族發展史,不僅(jin) 展現出瑤族戲劇的藝術魅力,也體(ti) 現出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時代特征。該項目是廣西第一次對瑤族獨特的舞台藝術開展的戲劇扶持活動,廣西文聯調動高水平的專(zhuan) 家、名角開展輔導,使作品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近日,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揭曉,廣西報送的民間文學作品《頓造忙(創世經)影印譯注》喜摘“山花”。作為(wei) 該書(shu) 主編之一,廣西民協理事韋如柱和主創人員三次深入經書(shu) 的流傳(chuan) 地大新縣下雷鎮,與(yu) 群眾(zhong) 同吃同住,請當地民間藝人用壯語誦讀經文,講解字詞含義(yi) ,跟蹤錄製他們(men) 舉(ju) 辦的民間儀(yi) 式,做到貼近生活、貼近群眾(zhong) ,力爭(zheng) 作品經得起考驗。近年來,韋如柱搶救搜集了各民族唱本、經書(shu) 、民間文書(shu) 等共1.5萬(wan) 多冊(ce) (件),主持完成了10餘(yu) 部民間文學作品的編纂出版工作。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自1999年成功舉(ju) 辦以來,廣西共摘得28朵“山花”,反映了廣西各民族文化的深厚積澱,彰顯了廣西民間文藝的繁榮發展。
“金絲(si) 絲(si) 來銀線線,織幅壯錦接天邊,壯家在那畫裏住,好山好水為(wei) 家園。茶濃濃來酒暖暖,山歌聲聲醉千年,壯家日子唱著過,不做神仙做歌仙。”這首《連心歌》由廣西音樂(le) 人張名河、傅滔創作,不僅(jin) 榮獲“聽見中國聽見你”2021年度優(you) 秀歌曲,更從(cong) 廣西一路唱到北京,作為(wei) 壓軸曲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各族兒(er) 女心向黨(dang) 》演唱會(hui) ”上唱響。歌詞展現了山歌傳(chuan) 統中的豐(feng) 富比興(xing) 、優(you) 美語言,歌曲音調來自於(yu) 純樸的壯族山歌。現在,這首歌曲深入廣西當地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有人將它編成具有表演性質的廣西舞蹈,也有人用這首歌曲作為(wei) 旋律編配了適用於(yu) 中老年人的廣場舞版本,在網絡上發布相關(guan) 教程。可見《連心歌》唱到了百姓心裏,把廣西各族兒(er) 女的幸福生活體(ti) 現得淋漓盡致。百姓也通過這首歌,展示著自己生活的多姿多彩。
堅持服務人民 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雪打樹枝枝會(hui) 斷,石榴結籽抱成團;天大困難嚇不倒,泰山壓頂腰不彎。”今年4月,桂黔滇湘四省(區)山歌手在“雲(yun) 上”打擂台,唱黨(dang) 的二十大、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唱鄉(xiang) 風文明、唱民族團結,爭(zheng) 奪“廣西歌王”“王中王”“劉三姐小傳(chuan) 人”稱號。因疫情防控大家不能相聚,但一場場“雲(yun) 端”山歌會(hui) 仍然有來有往,好不熱鬧。大家把感恩奮進的心情、共同富裕的心願唱給黨(dang) ,唱給總書(shu) 記,唱給新時代。經過9年經心打造,由廣西文聯、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辦的桂黔滇湘四省(區)山歌擂台賽,已經成為(wei) 展現民族文化魅力、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盛會(hui) 。
廣西文藝工作者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民間文藝形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都安瑤族自治縣,“我們(men) 的中國夢”——文化進萬(wan) 家暨“黨(dang) 的光輝照我心”活動一連四場,文學、攝影、民間文藝、美術等多個(ge) 文藝門類的文藝誌願者,在安陽鎮瑤中小區、地蘇鎮拉堂村石橋屯等地,手把手教授鄉(xiang) 村文藝隊員們(men) 學打鼓、學跳竹竿舞和扁擔舞。
在桂北融江畔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入夜的中心廣場歡笑連連。文藝誌願者為(wei) 老百姓帶來少兒(er) 彩調《十月花》、文場《姐妹觀花》、小品《團圓夜》、山歌《文化惠民農(nong) 村富》、三句半《扶貧換來三江美》、笛子歌《歌頌黨(dang) 的十九大》、蘆笙樂(le) 《感恩共產(chan) 黨(dang) ,歌唱新生活》……講述小康生活的故事,表達對黨(dang) 和政府的感恩。
在“千村萬(wan) 戶文藝惠民工程”柳州市文藝村文藝戶展演活動中,廣西文聯評選出來的文藝村文藝戶成為(wei) 舞台上的主角,唱山歌、演農(nong) 戲、舞龍獅,唱出壯鄉(xiang) 人民好日子千人唱萬(wan) 人和,天天放在歌裏過。
在三江、在靖西,廣西美術家以傳(chuan) 幫帶的方式,持續開展農(nong) 民畫創作輔導培訓,並在三江設立培訓基地。連續三屆、共有48件廣西農(nong) 民畫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農(nong) 民畫作品展。出自廣西農(nong) 民畫家筆下的美術作品,情緒飽滿、新穎浪漫、自然天成,展示了廣西經濟社會(hui) 建設的巨大成就,抒發著邊疆人民對黨(dang) 、對祖國、對家鄉(xiang) 的熱愛。
人民文藝為(wei) 人民,哪裏需要到哪裏。近五年來,廣西文聯係統組建文藝誌願服務團(隊)281個(ge) ,深入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重點項目建設工地開展文藝誌願服務活動、文藝培訓、演出活動6000餘(yu) 場次,參與(yu) 文藝誌願者達2.6萬(wan) 餘(yu) 人,惠及群眾(zhong) 200萬(wan) 人次。持續推進“千村萬(wan) 戶文藝惠民工程”“廣西特色文藝之鄉(xiang) ”建設,共命名文藝村777個(ge) 、文藝戶1220戶,授牌命名“廣西特色文藝之鄉(xiang) ”96個(ge) ,掛牌成立“廣西蘭(lan) 亭學校”21所,使文藝更接地氣、更有生氣、更聚人心。
積極走進校園 培養(yang) 民族文化傳(chuan) 承人
“熱烈而生,熱烈而死!願把五尺之軀交給黨(dang) !”極具穿透力的抒情男高音回蕩在觀眾(zhong) 心中。2021年11月舉(ju) 辦的“感黨(dang) 恩 頌黨(dang) 情跟黨(dang) 走”——第十二屆廣西校園戲劇節匯報演出上,廣西原創民族歌劇《拔哥》贏得觀眾(zhong) 陣陣熱烈的掌聲。該劇結合了廣西民歌、廣西民樂(le) 等民族音樂(le) 元素,講述了壯族人民的優(you) 秀兒(er) 子、卓越的早期農(nong) 民運動領袖、廣西農(nong) 民運動的先驅韋拔群同誌的英雄故事。創辦於(yu) 2010年的廣西校園戲劇節,通過12年的持續培育,收獲了“薪火相傳(chuan) ,校園有戲”的喜人局麵,為(wei) 院校、劇團等培育、輸送了大批優(you) 秀戲劇人才,為(wei)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繁榮戲劇藝術創作注入了新鮮血液。2021年,廣西校園戲劇節獲得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廣西“十佳案例”的表彰。
“瑤歌進校園”是廣西文聯“文藝進校園”文藝誌願服務重點扶持項目。在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民族小學,瑤歌傳(chuan) 承人走進校園,對小學生開展獨唱、四重唱、小組唱、合唱(多聲部)等多種形式的瑤歌教學,經過近三個(ge) 月的培訓和指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該校小學生可以演唱茶山瑤、花藍瑤、坳瑤、盤瑤、山子瑤五大瑤族支係的多首原生態民歌。
虎年春節前,書(shu) 法家們(men) 在北海市第二中學為(wei) 在校師生送去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心願。墨香彌漫,丹紙鋪就,楷、行、隸各式書(shu) 體(ti) 盡展風采……孩子們(men) 觀摩學習(xi) 書(shu) 法,在一撇一捺間感受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民族文化傳(chuan) 承人,人才是關(guan) 鍵。近年來,廣西文聯不斷加大“文藝進校園”力度,2021年全區文聯係統共開展“文藝進校園”活動 1280 場次,在孩子們(men) 心中播下民族文化的種子。一批小書(shu) 法家、小戲劇家、小山歌王在八桂校園裏茁壯成長。
在2021年底開展第25屆“中國少兒(er) 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評選中,廣西2個(ge) 個(ge) 人節目獲得地方戲組“金花”稱號、2個(ge) 集體(ti) 節目獲得“最佳集體(ti) 節目”稱號。“廣西文場進校園”文藝誌願服務項目排演的《歡迎你到桂林來》和《仙境怎比我桂林》登上央視新春直播,兒(er) 童舞蹈《甜甜粘粘》《龍印》和改編兒(er) 童歌曲《廣西尼的呀》在央視音樂(le) 頻道春節特別節目中播出。
(通訊員聞 妍 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周仕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