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詩意桃花潭 江麵呈現平流霧景觀
原標題:詩意桃花潭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
那還是在課堂上,語文老師聲情並茂地吟誦:“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lun) 送我情。”這讓我對桃花潭有了最初的向往。長大後才知道,關(guan) 於(yu) 桃花潭,還流傳(chuan) 著一個(ge) 李白與(yu) 汪倫(lun) 之間的故事。唐天寶年間,李白旅居徽州叔父李陽冰家,這天接書(shu) 一封,是涇縣好友汪倫(lun) 轉來,信曰:“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wan) 家酒店。”麵對如此誘惑,“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欣然前往。但到了桃花潭,見山見水不見花,更不見酒旗幡立,李白疑惑不解。汪倫(lun) 說,桃花是潭水之名,萬(wan) 家乃店主姓萬(wan) ,一家之店矣。李白聽後仰天大笑,如此盛邀,別具一格。於(yu) 是,兩(liang) 人把酒臨(lin) 風,吟詩作賦,終日相伴。
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數日後,李白婉謝了汪倫(lun) 的殷殷挽留,繼續他的詩吟天下。李白登船前,汪倫(lun) 發動當地百姓為(wei) 李白踏歌送行。李白感念汪倫(lun) 的深厚情誼,即吟七絕《贈汪倫(lun) 》以贈。岸上,船上,李白的詩,汪倫(lun) 的情,從(cong) 此留在了詩情畫意的桃花潭。
一江碧水,詩動千年,如今我慕名而來。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巷道,我們(men) 直奔桃花渡口。在渡口,古老優(you) 雅的“踏歌岸閣”靜靜佇(zhu) 立。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liang) 層小樓,牌樓上的“踏歌古岸”赫然醒目。傳(chuan) 說當年,李白就是從(cong) 這個(ge) 渡口乘舟到對麵的萬(wan) 村。
遊船啟動,剪裁滿江雲(yun) 影,很快將我們(men) 送到了對岸的萬(wan) 村。沿著小徑,一路遊賞及拜謁的景點有書(shu) 板石、彩虹崗、謫仙樓、釣隱台、汪倫(lun) 墓等多處。拾階過“潭影清心”拱門,最後來到懷仙閣。憑欄遠望,江水深碧,清澈晶瑩,翠巒倒映,景色宜人。陪同我們(men) 的當地朋友告知,這青弋江一分為(wei) 二,東(dong) 岸是以翟姓為(wei) 主的翟村,古稱南陽鎮;西岸是以萬(wan) 姓為(wei) 主的萬(wan) 村。而桃花潭好比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這條絲(si) 帶上。聽著朋友的介紹,我在想,如李白這樣浪漫的詩人,縱是沒有汪倫(lun) 的盛情相邀,見得此景,也當是頓發詩情的。
懷仙閣旁有壘玉墩,朋友說,這裏就是傳(chuan) 說中李白與(yu) 汪倫(lun) 喝酒吟詩的地方。倚欄俯視,詩仙李白與(yu) 汪倫(lun) 的雕像進入眼簾。隻見李白氣宇軒昂,執酒杯遙望藍天,仿佛在對酒吟詩,而汪倫(lun) 則坐在石頭上,凝神傾(qing) 聽李白的詩作。
在一截幽深的巷陌中,我們(men) 尋到了萬(wan) 家酒店。不見當日那酒壚,不見當年黃色的牙邊小酒旗,隻見酒店門前路麵上被人踩踏出的大坑,似在向人們(men) 訴說千年前的往事。此時,我仿佛聞到萬(wan) 家酒店飄出的“桃花夢”酒香,仿佛看見李白與(yu) 汪倫(lun) 對酒當歌、談笑風生的畫麵。古人“尋山如訪友,遠遊如致身”,留下大量關(guan) 於(yu) 山水的詩篇,也讓看似不起眼的山水熠熠生輝。如池州的九子山,自李白吟出“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後,九子山便易名為(wei) 九華山;再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李白的一句“相看兩(liang) 不厭,隻有敬亭山”,讓一座原本缺乏視覺衝(chong) 擊力的敬亭山有了靈魂。
古人有幸,創造了文化遺產(chan) 。今人有幸,享受了文化遺產(chan) 。
離開桃花潭已是傍晚。佇(zhu) 立船頭遠眺,不禁感慨萬(wan) 分。那首《贈汪倫(lun) 》,我不知吟誦過多少遍,總以為(wei) 桃花潭是一方池塘、一泓碧水,萬(wan) 萬(wan) 沒想到桃花潭是青弋江流經此地時,在一座峭壁下匯成的一汪深潭。看著那深潭,忽覺風有酒的氣味,江水有酒的氣味,潺潺的水聲裏,是誰在吟詠那首古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