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之城,書香潤澤
有顏值更有內(nei) 涵,北京推動實體(ti) 書(shu) 店轉型發展
愛“閱”之城,書(shu) 香潤澤(解碼·書(shu) 香中國)
本報記者 施 芳
核心閱讀
可買(mai) 書(shu) 看書(shu) ,可觀影聽歌,可學習(xi) 休閑……在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正在轉變為(wei)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努力走出一條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之路。為(wei) 推動實體(ti) 書(shu) 店行業(ye) 發展,北京出台係列扶持政策,探索多元化發展,滿足人們(men) 豐(feng) 富文化需求的同時,也讓書(shu) 店成為(wei) 城市中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中國書(shu) 店雁翅樓店,讀者在聚精會(hui) 神地看著中軸線老照片展;全民暢讀書(shu) 店,一個(ge) 創業(ye) 團隊正熱烈討論著設計方案;三聯韜奮書(shu) 店,讀者在夜燈旁靜享閱讀時光……
這是北京,一座被閱讀浸潤的城市。
政策支持
促進行業(ye) 回暖
“我很幸運,接連趕上好政策。”北京外研書(shu) 店總經理付帥說。2013年底,國家出台政策,免征圖書(shu) 批發零售增值稅。2016年6月,中宣部等11個(ge) 部委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外研書(shu) 店每年都獲得北京市實體(ti) 書(shu) 店扶持資金。
房租補貼、特色書(shu) 店獎勵、示範書(shu) 店評選、經營管理人員培訓、推動書(shu) 店進駐外賣平台……2019年以來,北京市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市區兩(liang) 級財政先後投入數億(yi) 元,多管齊下,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紓困解難。
雍和書(shu) 庭創辦人彭明榜體(ti) 會(hui) 深刻。雍和書(shu) 庭開業(ye) 之初正逢疫情防控時期,受益於(yu) 扶持政策,兩(liang) 年來沒有裁員減薪,還被評為(wei) “2020年度社區書(shu) 店”。中信書(shu) 店在北京有18家店,其中10餘(yu) 家獲得扶持。“不隻是資金扶持,更重要的是政策、方向的引導,這對於(yu) 書(shu) 店的長遠發展至關(guan) 重要。”中信書(shu) 店副總經理劉旻認為(wei) 。
“扶持政策效果明顯,實體(ti) 書(shu) 店的營商環境大為(wei) 改善,麵貌發生很大變化,正從(cong) 傳(chuan) 統賣場向公共文化空間轉型。”北京智信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理事長劉明清說。
受政策利好影響,上海三聯、建投書(shu) 局、鍾書(shu) 閣等一批書(shu) 店紛紛落戶北京,先後開辦30多個(ge) 門店。2019年6月,鍾書(shu) 閣在北京的第一家店開業(ye) ,第四家店預計今年內(nei) 落戶大興(xing) 。“我們(men) 希望用設計美引來讀者,用內(nei) 容美讓讀者坐下來,用服務美使讀者留下來。”鍾書(shu) 閣北京地區負責人向愛群說。
“實體(ti) 書(shu) 店回暖,得益於(yu) 政府部門對實體(ti) 書(shu) 店的政策扶持,也得益於(yu) 閱讀氛圍的活躍。”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北京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至今已持續12年,成為(wei) 公眾(zhong) 普遍參與(yu) 、貫穿全年的一項文化活動。2020年,北京被中國書(shu) 刊發行業(ye) 協會(hui) 評為(wei) “年度書(shu) 店之都”。
2021年,北京開展各類特色閱讀活動3萬(wan) 餘(yu) 場,影響和覆蓋人群達2000萬(wan) 人次以上。2021年底,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數量增至2076家,在全國位列第一,完成萬(wan) 人擁有0.8個(ge) 實體(ti) 書(shu) 店建設任務,“一區一書(shu) 城”成為(wei) 標配,超過1000平方米的綜合書(shu) 城達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綜合書(shu) 城7家。
聚焦主業(ye)
提升圖書(shu) 品質
圖書(shu) 銷售是實體(ti) 書(shu) 店的主業(ye) 。“我們(men) 要把書(shu) 店最好的位置留給圖書(shu) 。”王府井書(shu) 店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董事長李柏林說。目前,王府井書(shu) 店總銷售額近八成來自圖書(shu) ,每年服務近300萬(wan) 名讀者,至今仍是首都累計圖書(shu) 銷量、服務讀者時間和數量均位居第一位的書(shu) 店。選品上,書(shu) 店改變了以往全品類進書(shu) 的做法,由專(zhuan) 業(ye) 人員專(zhuan) 門負責,提升在架圖書(shu) 質量。作為(wei) 國內(nei) 首家會(hui) 員製女性書(shu) 店,雨楓書(shu) 館成立了由會(hui) 員組成的選書(shu) 委員會(hui) ,定期淘汰一批“長時間、多人次”認定的差書(shu) 。
為(wei) 促進實體(ti) 書(shu) 店發展主業(ye)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組織專(zhuan) 家學者用一年多時間持續開展實體(ti) 書(shu) 店示範標準體(ti) 係建設調研。在此基礎上,2021年,北京首次將實體(ti) 書(shu) 店扶持政策門檻明確:以經營出版物為(wei) 主營業(ye) 務,持續經營滿1年的實體(ti) 書(shu) 店;實體(ti) 書(shu) 店經營麵積不少於(yu) 30平方米,出版物經營麵積超過50%;上架經營出版物不少於(yu) 2000冊(ce) ,品種不少於(yu) 500種。按照這一標準,北京首次評選了99家年度示範書(shu) 店。今年1月,北京市對實體(ti) 書(shu) 店開展閱讀文化活動提出“四個(ge) 明確”的規範要求,聚焦主題方向、類型形式、資料留存、群眾(zhong) 參與(yu) 等方麵,提升扶持項目管理標準化水平。
“圖書(shu) 是書(shu) 店的靈魂,選品的質量決(jue) 定了書(shu) 店的發展。書(shu) 店在數量上競爭(zheng) 不過電商,隻有在圖書(shu) 品質及服務上下功夫才可能贏得讀者。”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亞(ya) 軍(jun) 表示。
在滿足讀者需求方麵,實體(ti) 書(shu) 店也下足了功夫。
家裏沒地方放書(shu) ——外研書(shu) 店東(dong) 升科技園店推出365元借閱年卡,雨楓書(shu) 館推出會(hui) 員製,王府井書(shu) 店與(yu) 北京市東(dong) 城區圖書(shu) 館聯合創辦的“王府井圖書(shu) 館”,讓讀者在書(shu) 店既能購書(shu) 又能借書(shu) 。不知如何選書(shu) ——北京圖書(shu) 大廈聯合專(zhuan) 家學者推出了“學習(xi) 書(shu) 單”“北京發行集團專(zhuan) 家選書(shu) 團好書(shu) 推薦”等多個(ge) 推薦書(shu) 單。沒時間逛書(shu) 店——各社區書(shu) 店讓讀者在家門口就可以讀到好書(shu) 。
“實體(ti) 書(shu) 店是一項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要更好融入百姓生活,滿足人們(men) 的文化需求,塑造首都的精神氣質。”北京市西城區圖書(shu) 館管理協會(hui) 會(hui) 長郭斌說。
跨界融合
轉型文化空間
童書(shu) 借閱區配備適合親(qin) 子共讀的小圓桌,共享書(shu) 房內(nei) 年輕人正專(zhuan) 注學習(xi) ……升級改造後的北京圖書(shu) 大廈更美了,服務也更貼心了。“書(shu) 店不僅(jin) 僅(jin) 是購書(shu) 的場所,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會(hui) 客廳。我們(men) 努力提供豐(feng) 富的文化產(chan) 品,不僅(jin) 滿足讀者的需求,也是書(shu) 店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北京圖書(shu) 大廈副總經理秦輝說。
“實體(ti) 書(shu) 店不能一直靠政府補貼生存,必須切實增強服務讀者、服務社會(hui) 的意識和能力,走出一條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之路。”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表示。以特色書(shu) 店、最美書(shu) 店、示範書(shu) 店評選為(wei) 導向,北京大力推動發展“書(shu) 店+”,鼓勵書(shu) 店孵化新業(ye) 務、新場景,初步形成“館店結合”“廠店結合”“書(shu) 店+課堂”“書(shu) 店+文旅”“書(shu) 店+戲劇”等特色模式。
有顏值,更要有內(nei) 涵。北京實體(ti) 書(shu) 店正努力走出一條轉型發展之路。
理念創新是關(guan) 鍵。作為(wei) 一家詩歌主題書(shu) 店,小眾(zhong) 書(shu) 坊既是一家書(shu) 店,也自主策劃出版圖書(shu) ;既有實體(ti) 店,也經營網店和自媒體(ti) ;既舉(ju) 辦專(zhuan) 業(ye) 活動,也服務周邊社區。“隨著閱讀習(xi) 慣的改變,實體(ti) 書(shu) 店銷售圖書(shu) 的功能將弱化,而作為(wei) 一個(ge) 區域的文化交流空間和終身學習(xi) 場所的功能將強化。”彭明榜說。
文化活動是標配。外研書(shu) 店近年來舉(ju) 辦了600餘(yu) 場形式多樣的學術文化和親(qin) 子閱讀活動,打造了“國際詩歌之夜”“研媽媽繪本故事”等品牌活動。
融合發展是趨勢。可買(mai) 書(shu) 看書(shu) ,可品茗會(hui) 友,可觀影聽歌,可寫(xie) 字作畫,可學習(xi) 休閑……在北京,這些跨界的實體(ti) 書(shu) 店日益受到青睞。
情感交流是根基。“伴著輕音樂(le) ,靜靜地看書(shu) 、思考,內(nei) 心平靜安寧”……翻看讀者留言,能真切感受到實體(ti) 書(shu) 店對於(yu) 讀者的意義(yi) 。
“北京將充分發掘實體(ti) 書(shu) 店作為(wei) 城市公共閱讀設施的文化資源稟賦,進一步推動首都實體(ti) 書(shu) 店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打造更優(you) 質的閱讀產(chan) 品、空間服務和活動體(ti) 係,為(wei) 廣大讀者做好服務,為(wei) 書(shu) 香北京增添一份力量。”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一級巡視員王野霏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