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座高等學府中的中華文明史

發布時間:2022-04-28 14:34:00來源: 光明網

  曆史題材的紀錄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於(yu) 能否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鮮活立體(ti) 多麵的曆史人物形象。

  回眸稷下學宮中湧現的眾(zhong) 多學者賢士,孟子、荀子、淳於(yu) 髡、李斯、韓非等形象都各具特色,不僅(jin) 在學術觀點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而且在生活細節的刻畫上也凸顯了他們(men) 人格的複雜性。荀子在那個(ge) 戰火紛飛的戰國時代仍然堅守著儒家思想,堅持仁義(yi) 和倫(lun) 理道德,然而李斯和韓非作為(wei) 荀子的學生逐漸轉向了法家思想,認為(wei) 法家思想更適用於(yu) 禮崩樂(le) 壞的年代。李斯和韓非同為(wei) 荀子的學生、同為(wei) 法家的代表人物,並且後來都在秦國輔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然而李斯和韓非也有很大的不同。李斯出身文書(shu) 小吏,對事物的看法鞭辟入裏,看到糧倉(cang) 裏的老鼠吃著囤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裏,沒有人和狗的驚擾,於(yu) 是李斯感歎道:““一個(ge) 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jue) 定的”。而韓非出身於(yu) 貴族之家,他輕微口吃,相比於(yu) 口才更加精於(yu) 文筆,最後被李斯陷害至死。

  《戰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與(yu) 傳(chuan) 統的紀錄片存在著許多不同之處。對曆史紀錄片來說,“再現”是對過去信息的重新發掘與(yu) 整理。傳(chuan) 統做法是,用一些空鏡頭和曆史文獻配合解說詞構成文本,很多是依靠抽象的解說詞來敘述曆史,顯得比較蒼白乏力。

  《戰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突破了傳(chuan) 統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以水墨畫的特效傳(chuan) 遞出曆史的厚重感與(yu) 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引人遐思。紀錄片還以人物剪影給觀眾(zhong) 留下解讀和想象的空間,以電腦製作的2D、3D動畫,突破時間、地點、人力、物力的限製去貼近當時的曆史情狀,通過延時等多種現代技術手段將曆史性、學術性的齊魯文化轉換成大眾(zhong) 所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內(nei) 容,用最接近於(yu) 電影的方式去再現那些無法還原的曆史瞬間,體(ti) 現出藝術性的真實。

  此外,該片將專(zhuan) 家采訪和情景演繹融入曆史故事的講述中。在陳述史料特別是曆史人物的對話時,通過人物扮演、場景搬演等手段表演出不同角色之間的思想碰撞,最大化地還原當時的景象,使畫麵更加具象化,抹除曆史的神秘與(yu) 陽春白雪。簡短的幾個(ge) 畫麵,就將枯燥的曆史文獻以鏡頭語言生動形象地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拉近觀眾(zhong) 與(yu) 曆史文化之間的心理距離,更加便於(yu) 觀眾(zhong) 接受。

  敘事結構是紀錄片創作中至關(guan) 重要的環節,對於(yu) 紀錄片的表現和表達有著重要意義(yi) 。《戰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采用了散點敘事,“采用小切口、係列化的方法形成散點透視,同一事件的不同角度,同一人物的不同側(ce) 麵,分列成篇”。該片每集開頭選取本集中的一個(ge) 經典場景進行情景演繹,設置懸念,也為(wei) 接下來的劇情展開鋪墊。對於(yu) 一個(ge) 重要的曆史節點,該片擇取3D動畫、沙畫、情景演繹、曆史文獻、專(zhuan) 家點評等多種形式來呈現。在每一集的結尾處都有一段承上啟下的內(nei) 容,既總結了本集的內(nei) 容又預示了下一集的內(nei) 容,環環相扣、結構緊湊。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多角度、多側(ce) 麵地向觀眾(zhong) 傳(chuan) 遞最豐(feng) 富的信息,並且充分兼顧互聯網時代的傳(chuan) 播和觀眾(zhong) 收看習(xi) 慣,開辟了一種全新的模式。

  《戰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表麵是講述中國第一座高等學府的興(xing) 衰,實際上講出了稷下學宮中眾(zhong) 多學者的命運,體(ti) 現了諸子百家特別是儒家思想的流變,甚至可以說是一段儒家思想史、中國文明史。

  夏子惠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