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丁蔭楠——拍年輕人愛看的主旋律作品(足音)

發布時間:2022-05-05 16:29:00來源: 光明網

 

  繼2020年獲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表彰之後,丁蔭楠導演再獲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五周年特別獎”。耄耋之年的他在頒獎儀(yi) 式上說:“我還想再拍兩(liang) 部……我還有很多想法。”現場的年輕人以熱烈的掌聲回饋。

  丁蔭楠約40年前執導的《逆光》《電影人》,近兩(liang) 年在以青年觀眾(zhong) 為(wei) 主體(ti) 的電影展上頻繁亮相。兩(liang) 部影片都帶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前者洋溢著改革開放後中國青年的開放、求知、自尊與(yu) 自信。時隔多年,兩(liang) 部影片讓年輕觀眾(zhong) 眼前一亮,藝術魅力毫不褪色。

  影片更動人的是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丁蔭楠為(wei) 電影《逆光》的開場設計了細雨綿綿、人流如織的場景,暗示了一種詩意的開端:春雨的清晨,都市的人們(men) 從(cong) 各個(ge) 角落出發,匯聚於(yu) 車上、路上,奔向自己的工作崗位。他拍出了流動的生活。當時有一位紡織工人告訴丁蔭楠,這就像她每天的早晨一樣,給她一種親(qin) 切感。今天,這部影片同樣給當代都市觀眾(zhong) 帶來親(qin) 切感。丁蔭楠說,每個(ge) 個(ge) 體(ti) 都與(yu) 大時代的脈搏聯係在一起,電影寫(xie) 普通人不能隻局限於(yu) 描寫(xie) 他們(men) 的感受,而是要通過這個(ge) 人物,用詩化的、散文化的電影語言和結構,把時代氛圍映射出來。他擅長將主流與(yu) 先鋒、青春氣息與(yu) 宏大敘事有機統一起來。已故編劇、作家黃宗江曾評價(jia) 丁蔭楠的電影是“藝術的主旋律電影”,丁蔭楠對這一概括深表認同。

  丁蔭楠說:“我曾思考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因何而綿延不絕?人民創造曆史,曆史造就人民英雄。因此,我特別關(guan) 注曆史中的英雄、英雄的曆史地位和在曆史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對丁蔭楠而言,拍戲就是學習(xi) 曆史,學習(xi) 曆史中的英雄人物是怎樣為(wei) 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奮鬥的。從(cong) 《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到《魯迅》,每部電影都通過一個(ge) 中心人物來串起曆史,以此為(wei) 前景,進而延展到中華民族的巨大力量。“有的導演擅長講故事,而我熱愛傳(chuan) 記電影,愛用史詩的敘事方法來拍人物。塑造偉(wei) 人,決(jue) 不能空憑藝術家的主觀想象,要在真實曆史素材中進行選擇。”丁蔭楠說。以電影《周恩來》為(wei) 例,片中的服裝、道具、環境都在極盡可能、嚴(yan) 苛瑣細地還原曆史真實。片中,周恩來總理在北海公園懷念老舍先生時,回憶起看《茶館》的場景,這一場景用的是於(yu) 是之演出《茶館》的實景拍攝素材。

  從(cong) 影逾40年,曾獲得多個(ge) 獎項,丁蔭楠對導演這門藝術的表述卻很樸實,“導演藝術是個(ge) 手藝活兒(er) ,手藝做到位,才能有美的升華。”“拍傳(chuan) 記電影表達了我觀察曆史、觀察生活的方法,電影中的細節是為(wei) 描述宏大曆史和廣闊世界服務的。無論聲音造型還是畫麵造型,都要體(ti) 現導演對影片的全部創作意念,同時把情節隱藏於(yu) 生活圖景中,讓觀眾(zhong) 自己去發現、去辨認,從(cong) 而增加生活實感。”

  丁蔭楠受中國古典小說、傳(chuan) 統戲曲影響頗深,擅用白描。他偏愛將大的曆史環境和局部細節結合起來表現人物心理,從(cong) 對局部細節的表現中提煉整體(ti) 情形。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注重表現的內(nei) 涵,同樣構成了丁蔭楠的文化養(yang) 料。他從(cong) 小熱愛京劇,以至於(yu) 執導的電影節奏似乎都是按照京劇的鑼鼓點來剪,重要場景的剪輯就像一個(ge) 重錘,鮮明呈現角色的心理轉折變化,鑼鼓點成為(wei) 創作者心理節奏的外化。

  如今,丁蔭楠對於(yu) 時代、電影和觀眾(zhong) 依然保持著敏銳的觀察、理性的判斷,對導演工作依然壯心不已。“一直拍下去,拍年輕人愛看的主旋律作品”,是他的心願。(張成)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