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應是“日用品”而非“稀缺品”
作者:江 葦
這個(ge) 春天,文藝領域有很多高光時刻、高燃瞬間。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開閉幕式以空靈、浪漫、唯美的藝術構思和美學特質,彰顯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運動之美,“中國式浪漫”震撼國人、驚豔世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延續第一部的熱血豪情,獨特的敘事視角、豐(feng) 富的視覺元素、真摯的情感表達引發觀眾(zhong) 同心共鳴;央視虎年春晚舞台上,舞蹈《隻此青綠》實現“破圈”傳(chuan) 播,觀眾(zhong) 紛紛被如詩如夢的無垠山河陶醉了、美哭了;今年清明節,河南衛視節目《2022清明奇妙遊》延續以往創作特色,再現宋代雅致之美,多個(ge) 話題衝(chong) 上熱搜榜,網友盛讚這個(ge) 節目“承包了整個(ge) 春天”。
這個(ge) 春天,還有一部不得不提的作品,陪伴無數個(ge) 家庭度過愜意的夜晚。電視劇《人世間》通過周家三代人,呈現了充滿著人間煙火、喜怒哀樂(le) 的生活,展現著普通生活中的情義(yi) 和正直,令觀眾(zhong) 不斷從(cong) 中收獲感動、震撼,收獲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yu) 信心。電視劇收官時,創下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近5年電視劇最高收視率,目前已累計超4億(yi) 受眾(zhong) 觀看。
優(you) 秀文藝作品紮堆出現,反映的是創作觀的轉變。文藝領域已經形成共識:隻有站得住身的作品,才能在市場的大潮中穩得住神,才能在藝術的發展中立得住腳,才能在觀眾(zhong) 的心目中紮得下根。一切靠作品說話,演技才是金字招牌。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yu) 受資本和市場裹挾,一些文藝作品追逐快餐式消費,迷醉於(yu) 掙“快錢”“熱錢”,無視創作規律,無視作品質量,製造了一些“文藝垃圾”“文化泡沫”“娛樂(le) 噪音”,然後靠流量明星、病態營銷“續命”“保值”,但終究經不住市場考驗,大浪淘沙之後,隻能在人們(men) 的吐槽聲中黯然退場。有關(guan) 部門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大力革除文娛領域違法失德之風和創作亂(luan) 象,目的就是為(wei) 文藝創作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環境,讓好作品脫穎而出,讓文藝事業(ye) 繁榮發展。
文藝創作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練就高超藝術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專(zhuan) 心致誌、朝乾夕惕、久久為(wei) 功。如果隻想走捷徑、求速成、逐虛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終隻能是過眼雲(yun) 煙。
好作品是磨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囿於(yu) 篇幅關(guan) 係從(cong) 《長津湖》的原初構架中拆分而出的,但創作團隊並未滿足已有的“功勞簿”,而是對影片的敘事、表演、視效進行深度打磨。不僅(jin) 每一個(ge) 人物造型、行為(wei) 、情感的設計至少做了10輪以上的測試,用上千幅的圖紙固定下來,而且集合了全球100多家視效公司為(wei) 影片的影像畫麵保駕護航,這才有了第二部的成功,破除了“續集必爛”的創作魔咒。
導演李路在創作《人世間》時,堅持“慢工出細活”,花3年時間打磨劇本。進入創作階段,圍讀劇本是劇組鐵打不動的要求。拍攝一天下來,二三十個(ge) 人聚在一起讀劇本是常態,有時讀半集,有時讀兩(liang) 集,不對的地方隨時停下來,退回去再重來。一次次圍讀劇本,演員一次次進入人物。李路一貫堅持的信條是,做內(nei) 容,就得真心付出、紮紮實實,觀眾(zhong) 不會(hui) 拒絕滾燙、真誠的作品,“我們(men) 現在的作品是跟全世界最優(you) 秀的作品同台競技,你的理念內(nei) 涵、製作水準如何,觀眾(zhong) 一眼就能看穿。沒有真東(dong) 西,想糊弄觀眾(zhong) ,不可能”。
每部優(you) 秀作品出現,都會(hui) 引起觀眾(zhong) 的狂歡,一方麵是好作品需要被肯定、值得受嘉獎,另一方麵也說明在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好作品還是“稀缺品”,而不是“日用品”。當今,波瀾壯闊的時代,為(wei) 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關(guan) 鍵看我們(men) 如何用契合時代表達的方法去剪裁、去縫製,如何用符合藝術規律的手段去加工、去創新。文藝工作者應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zhuan) 業(ye) 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江 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