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大:“農民院士大講堂”引爆學子熱情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我來自普洱市景東(dong) 縣大山深處,我的家鄉(xiang) 在政府幫助下已全麵脫貧。我希望畢業(ye) 後回到家鄉(xiang)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鄉(xiang) 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請問朱院士,您對我和我的家鄉(xiang) 有什麽(me) 期望和建議?”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建築工程學院2020級學生周家保當眾(zhong) 請教中國工程院院士、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
“10天前我才從(cong) 美麗(li) 的景東(dong) 回來,景東(dong) 的冬季馬鈴薯就是我們(men) 團隊指導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wei) 景東(dong) 幾個(ge) 鄉(xiang) 鎮的重要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會(hui) 有更多科技人員到景東(dong) 等邊遠山區幫助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我非常希望你畢業(ye) 後回家鄉(xiang) 創業(ye) ,我們(men) 會(hui) 幫你出主意,幫助你做大做強企業(ye) ,用你的實際行動為(wei) 家鄉(xiang) 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朱有勇當場笑答。
朱有勇與(yu) 青年學生的精彩對話,贏得了現場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師生們(men) 雷鳴般的掌聲。朱有勇的殷切期望觸及青年學子們(men) 的心靈,久久不能平息。
五四青年節當天,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首次舉(ju) 辦的“農(nong) 民院士大講堂”,以“信念與(yu) 堅守”為(wei) 主題,打造具有農(nong) 大特色的思政第一“金課”。朱有勇院士走進大講堂,講述把自己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的故事,傳(chuan) 遞奉獻青春報效祖國的力量,引爆了農(nong) 大青年學子奮發學習(xi) 的青春激情。
朱有勇以《一個(ge) “農(nong) 民院士”的科研簡曆》為(wei) 題,從(cong) “啟蒙:一道不會(hui) 回答的考題,求索:一條艱辛探索的道路,回歸:一篇寫(xie) 在大地上的論文”三個(ge) 層麵,全麵回顧了自己的求學、科研和扶貧之路,特別是在花甲之年,以雙腳為(wei) 尺、以汗水為(wei) 墨,帶領瀾滄縣拉祜族群眾(zhong) 一起奮戰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祖國大地上書(shu) 寫(xie) 科技扶貧論文的故事,為(wei) 全校師生講授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大課。
朱有勇院士團隊青年教師黃惠川、雲(yun) 南農(nong) 大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病理學博士研究生張帥,分別講述了自己跟隨朱有勇院士科研團隊學習(xi) 工作的收獲與(yu) 感悟。部分青年教師和學生代表圍繞樹立愛農(nong) 情懷、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話題,與(yu) 朱有勇院士進行了互動交流。朱有勇院士還為(wei) 大家進行了傳(chuan) 記《農(nong) 民院士》書(shu) 籍簽送活動。
雲(yun) 南農(nong) 大師生們(men) 紛紛表示,將履行好“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莊嚴(yan) 承諾,立誌民族複興(xing) ,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最好的成績,真正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
雲(yun) 南農(nong) 業(ye) 大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黎素梅表示,朱有勇院士以自己的奮鬥經曆和感受為(wei) 師生們(men) 帶來一堂生動感人的黨(dang) 課、一堂意義(yi) 深遠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農(nong) 大今後將充分發揮“農(nong) 民院士大講堂”重要作用,講好雲(yun) 農(nong) 人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把它作為(wei) 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作為(wei) 新生第一課、專(zhuan) 題黨(dang) 課、團課的重要內(nei) 容,打造具有農(nong) 大特色的思政第一“金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