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係統·深入·創新——《近代中國之變軸》讀後

發布時間:2022-05-09 17:4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著評介】

  作者:蔣建農(nong) (華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近些年,“碎片化”“邊緣化”等問題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有所顯現。與(yu) 這一傾(qing) 向截然相反,翁有為(wei) 教授則選擇重大課題為(wei) 突破口,探討具有內(nei) 在緊密聯係的軍(jun) 閥演進、省製變革和現代國家建構,這一近代中國史亟須解決(jue) 的重大曆史課題。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其研究成果《近代中國之變軸——軍(jun) 閥話語建構、省製變革與(yu) 國家》,讀後使人耳目一新。作者指出,近代中國要“實現國家的常態建構,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必須打倒軍(jun) 閥”,而“由於(yu) 軍(jun) 閥現象是以省區勢力為(wei) 依托而形成的,就使得要消除軍(jun) 閥現象,就必須實現省製位序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的回歸”。就此而論,“消除軍(jun) 閥現象與(yu) 現實省製位序的現代性回歸,之於(yu) 近代中國的國家建構,猶如近代曆史轉折中的軸變那樣重要和關(guan) 鍵”。作者以近代中國社會(hui) 轉型中所呈現的“國家中心力量”為(wei) 總攝,以此係統考察清末民初軍(jun) 閥現象出現、省製變革及危機局勢下國家製度進入持續全麵新建構的曆史,全書(shu) 綱舉(ju) 目張、條分縷析,選題意義(yi) 重大、問題意識明確。

  “碎片化”和“邊緣化”之弊往往還表現為(wei) 其研究成果資料堆積、案例孤立,既無外延又無內(nei) 在深刻邏輯關(guan) 係。該書(shu) 完全有別於(yu) 此,采取專(zhuan) 題式研究,布局獨特,根據研究主題需要隻設三章,各自根據曆史及其邏輯深入發掘,細致透徹。如關(guan) 於(yu) 軍(jun) 閥話語建構一章,分為(wei) “軍(jun) 閥現象話語之建構”“軍(jun) 閥成因之話語”“軍(jun) 閥特性之話語”等節,各節之間為(wei) 層層深入邏輯關(guan) 係,由考察“軍(jun) 閥現象”繼而探討其“成因”及“特點”後,轉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各方共同解決(jue) 軍(jun) 閥問題終至形成中共打倒“封建軍(jun) 閥”及“反封建”理論之建構的演進軌跡及其邏輯展開。這樣,問題層層推進,分析力度步步加深,不僅(jin) 層層遞進,而且文氣貫通,意涵更為(wei) 深廣嚴(yan) 密。如由軍(jun) 閥問題研究必然導致對“清末民國省區製度之變革與(yu) 社會(hui) 之演進”的探討,從(cong) 清末民初省製失序的追問,必延至對南京國民政府重建省製秩序中是非紛爭(zheng) 曆史之追究,並進而對中共省製建構在新的演進階梯回歸的曆史與(yu) 邏輯進行探討;由前兩(liang) 章,必至對現代國家建構展開研究,如此層層展開與(yu) 深化,近代社會(hui) 轉型波浪式“前進”的曆史脈絡、新陳代謝依次展開的生動畫卷、革命性與(yu) 現代性漸成雙重曆史主場的麵貌得以揭示。該書(shu) 之所以有此成效,主要是基於(yu) 史料紮實,不僅(jin) 利用了大陸出版及未刊大量相關(guan) 檔案匯編、文件集、個(ge) 人文集、日記、年譜、回憶錄、報紙雜誌等史料,還利用了台灣地區和國外出版及未刊年譜、日記、文集及當時英文報刊等史料,史料用力之勤,考究之深,讓人折服。

  與(yu) “碎片化”和“邊緣化”那種急功近利和無病呻吟現象針鋒相對,該書(shu) 堅持科學求實態度,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勇於(yu) 提出真見。如關(guan) 於(yu) 近代曆史上軍(jun) 閥問題,作者既不囿於(yu) 以往既定模式,也不同意以翻案寫(xie) 法片麵抬高軍(jun) 閥之習(xi) ,而是在運用那個(ge) 時代各方大量材料實證基礎上,根據時人對軍(jun) 閥批判否定性話語,指出“打倒軍(jun) 閥”和對其否定性認識是一種曆史意見,今人無法否認;同時也認為(wei) 軍(jun) 閥並非鐵板一塊,一些人在某個(ge) 時期做了好事或人品有可圈可點處,應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jia) 。又如,對於(yu) “南京政府黃金十年”說,作者根據大量可信史實與(yu) 嚴(yan) 密論證,指出所謂新說並不符合曆史實際,曆史學家不應虛矯媚俗,等等。這些研究,也是力駁曆史虛無主義(yi) 的可貴正音。在守正研究中,作者尤注重拓題開新,如關(guan) 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由提出“封建軍(jun) 閥”到“封建地主”與(yu) 其“反封建”理論發展之關(guan) 係的探討,關(guan) 於(yu) 從(cong) 清末省製變革到中共革命省製建構的研究,關(guan) 於(yu) 梁啟超反專(zhuan) 製體(ti) 製的研究等,都具有開辟和拓展新領域的價(jia) 值。同時,作者還注意研究方法的創新,如提出“製度·思想·人物·社會(hui) ”的係統研究視角,在關(guan) 於(yu) 軍(jun) 閥話語建構研究中將概念史、思想史和製度研究相結合,如從(cong) 民國時期農(nong) 村與(yu) 農(nong) 民生存狀態角度研究南京國民政府治理問題等,收到很好研究效果。作者還提出了“省製位序”“省製失序”“省製變革”“國家中心力量”等概念,並將“國家中心力量”命題作為(wei) 全書(shu) 核心問題意識貫穿全書(shu) 分析之中,這種分析使得該書(shu) 新見迭出。可以說,該書(shu) 成一家之言,是作者最新代表性精品力作,是國內(nei) 學界在該研究領域頗具代表性的學術成果。

  作為(wei) 一部學術作品,該書(shu) 亦有可商榷和不足之處,如在章節布局上,如采用上中下三編(節則為(wei) 章)結構而取代目前三章結構,可能更符合時下編排常規。此外,該書(shu) 省製變革與(yu) 現代國家建構的內(nei) 容還有待進一步拓展與(yu) 深化,我們(men) 也寄望於(yu) 作者新作品的問世。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