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日喀則:文化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發布時間:2022-05-25 14:31:00來源: 光明網

  日喀則市地處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是藏民族重要文化發源地之一、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曆代班禪駐錫地。近年來,日喀則市依托優(you) 秀地方文化資源,大力實施“文化珠峰”戰略,通過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助推文化扶貧,文化的“富裕”已成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非常重要的一方麵。

  “以前不忙農(nong) 活的時候,大家喜歡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大家有事沒事都會(hui) 來看看,讀讀書(shu) ,跳跳舞,充充電。”談起脫貧後村裏發生的變化,西藏日喀則市崗巴縣龍中鄉(xiang) 的村民次仁的臉上充滿歡笑。

  文化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扶誌扶智的獨特作用。為(wei) 了給基層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提供保障,2017年至2020年,日喀則市按照每個(ge) 鄉(xiang) 鎮5萬(wan) 元的標準,為(wei) 所有鄉(xiang) 鎮配備數字文化提檔升級鄉(xiang) 鎮綜合文化站項目;按照每個(ge) 村2.5萬(wan) 元的標準,為(wei) 330個(ge) 村配備村級數字文化驛站項目。截至2021年底,該市提升和完善了市圖書(shu) 館、群眾(zhong) 藝術館、博物館、非遺展示展銷中心、珠峰大劇院等文化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四館兩(liang) 院一場一中心”目標。

  日喀則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特色鮮明的節慶、儀(yi) 式、民謠、技藝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源泉。依托春節、藏曆新年晚會(hui) 和珠峰文化旅遊節等品牌,日喀則舉(ju) 辦農(nong) 牧民運動會(hui) 、珠峰諧韻舞蹈大賽、廣場舞大賽等豐(feng) 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積極打造江孜達瑪節、薩迦八思巴文化節、拉孜堆諧文化節等“一縣一品”“一鄉(xiang) 一品”特色活動,極大豐(feng) 富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送文化”,日喀則還積極探索“種文化”模式,采取“專(zhuan) 家+文藝骨幹+群眾(zhong) ”的培訓方式,在全市所有行政村組建文藝演出隊。鄉(xiang) 土文化能人、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等踴躍加入文化誌願者隊伍,組成了一支群眾(zhong) 身邊的“文藝輕騎兵”。通過對優(you) 秀文化人才“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文藝演出隊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21年10月下旬,日喀則市群眾(zhong) 藝術館與(yu) 白朗縣嘎東(dong) 鎮藏戲隊的藝術家共同走進桑珠孜區卡熱社區、紮西吉彩社區、德勒社區、加措雄鄉(xiang) 希望小學。藏戲隊演員們(men) 身著傳(chuan) 統戲服,伴著鼓鈸之聲,用高亢的唱腔表演藏戲《諾桑王子》,讓當地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傳(chuan) 統藏戲的魅力。

  “共建、共享、共樂(le) 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體(ti) 係,為(wei) 豐(feng) 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wei) 脫貧致富提供了內(nei) 生動力。”日喀則市文化局局長徐正說。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日喀則市112家文化定點扶貧單位幫助貧困鄉(xiang) 鎮製定發展規劃337個(ge) ,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48個(ge) 、集體(ti) 經濟54個(ge) ,投入幫扶資金2107.21萬(wan) 元。如今,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日喀則市繼續推進“智誌結合”,探索“一鄉(xiang) 一品”式的“特色文化資源+文藝宣傳(chuan) ”模式,挖掘、開發、激活文化資源,以江孜縣達孜鄉(xiang) 為(wei) 例,該村村民通過參加才藝展示培訓,在互聯網上展示和銷售手工藏式服飾,收入翻了好幾倍,日子越過越紅火。文化發展正在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廣闊道路。(張雲(yun) 筠)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