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問記者丨疫情之下,如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發布時間:2022-05-25 14:38:00來源: 新華社

  小滿已過,芒種將至。時下的河南麥浪滾滾,豐(feng) 收的畫卷將在中原大地徐徐鋪開。很多網友通過新華社客戶端“問記者”平台提問:河南夏糧產(chan) 量占全國四分之一還多,疫情之下,如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cang) ?為(wei) 此,新華社記者從(cong) 夏糧搶收一線發回報道。

  網友:疫情之下,小麥機收如何保障,收割機夠用嗎?

  記者:河南全省大規模機收將於(yu) 5月28日前後展開,對參加跨區機收會(hui) 戰車輛免收通行費,嚴(yan) 格落實查驗不勸返、檢測不等待、核酸不重檢等政策,對到達河南省時核酸檢測結果超過48小時的,落實“即采即走即追”閉環管理,抗原檢測結果為(wei) 陰性的立即放行。

  疫情之下,部分農(nong) 民工無法返鄉(xiang) 收麥。對此,河南各縣、鄉(xiang) (鎮)都成立了應急農(nong) 機搶收隊,對疫情封控區和管控區,因疫情無法返鄉(xiang) 農(nong) 民、收割困難家庭,組織開展代收、代種、代管等服務。

  網友:去年洪澇災害致小麥晚播,今年小麥長勢如何?

  記者:目前,河南小麥“豐(feng) 收架子”已經搭好。5月23日,河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今年河南夏糧麵積保持在8500萬(wan) 畝(mu) 以上,與(yu) 上年基本持平。盡管去年受秋汛影響,部分受災地區苗情偏弱,但通過各地積極作為(wei) 、精準施策,當前小麥長勢良好,豐(feng) 收在望。

  此前,記者多次到河南省新鄉(xiang) 市延津縣、安陽市滑縣等豫北受災地區采訪,發現小麥長勢喜人,種糧大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同誌對夏糧豐(feng) 收充滿信心。

  網友:特殊年景下,確保小麥豐(feng) 收有哪些奧秘?

  記者:如今,河南高標準農(nong) 田累計建成7580萬(wan) 畝(mu) ,小麥99%以上靠機收。現代農(nong) 田水利設施和農(nong) 業(ye) “黑科技”、互聯網大數據碰撞,讓黃土地變成“聰明田”,在特殊年景下,發揮了守衛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傳(chuan) 統小麥生產(chan) ,從(cong) 播種到收獲,要曆經耙壓、施肥、除草、澆水、收割等22個(ge) 生產(chan) 環節。記者在河南產(chan) 糧大縣采訪發現,得益於(yu) 農(nong) 業(ye) 機械化、農(nong) 田新科技,盡管用工少了,但小麥畝(mu) 產(chan) 卻高了,如今已從(cong) 過去的400斤穩定提高到了千斤以上。

問記者丨疫情之下,如何確保夏糧顆粒歸倉(cang) ?

  出品人:陳凱星 王丁 鄒聲文

  策劃:林嵬 齊慧傑

  監製:王聖誌 胡國香

  統籌:肖磊濤 王浩程

  記者:孫清清 馬意翀 薑亮 張浩然

  編輯:馮(feng) 筱晴

  新華社新媒體(ti) 中心

  新華社河南分社

  聯合出品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