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引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成為(wei) 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本報訊(記者於(yu) 忠寧)記者近日從(cong) 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將圍繞機構資質審查、收費行為(wei) 規範、預收費資金監管等關(guan) 鍵環節,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yu) 服務綜合平台應用為(wei) 手段,進一步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wei) ,引導其成為(wei) 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資質審查方麵,按照“雙減”文件,指導各地區分體(ti) 育、文化藝術、科技等培訓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製定標準、嚴(yan) 格審批。截至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萬(wan) 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監管與(yu) 服務平台監管,其中9.52萬(wan) 家機構通過了資質審核。規範收費行為(wei) 方麵,指導各地嚴(yan) 格落實培訓收費要明碼標價(jia) 、收費項目與(yu) 標準公開公示、培訓收費時間跨度不得超過3個(ge) 月或60課時等收費要求,組織開展排查整治,保護學生家長合法權益。
下一步,針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市場麵臨(lin) 機構主體(ti) 數量多、培訓項目多的實際情況,教育部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舉(ju) 措,指導全國深化治理工作。在全國部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起底式核對工作,摸清機構底數,建立管理台賬,全麵規範管理。常態化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收費行為(wei) 日常檢查,不斷規範機構收費行為(wei) ,加強預收費資金監管,防範“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於(yu) 忠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