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跨越山海的“鯨”喜——中泰兩國科研人員攜手保護布氏鯨

發布時間:2022-06-09 15: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每年在島上近100天、出海超過200次,累計拍攝布氏鯨圖片和視頻資料超過6TB。從(cong) 2016年開始,到潿洲島對布氏鯨進行調查和研究,成為(wei) 廣西科學院副研究員、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負責人陳默主要的工作內(nei) 容。

  潿洲島位於(yu) 中國廣西北部灣海域中部,陸地麵積約25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一個(ge) 風景優(you) 美的著名景區。

  2016年,了解到潿洲島附近海域有布氏鯨群活動的信息,廣西科學院、北部灣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開始著手對這個(ge) 鯨群展開研究,陳默帶著廣西科學院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到潿洲島上建立研究基地。

  “2016年到2018年,我們(men) 識別這個(ge) 布氏鯨群體(ti) 個(ge) 體(ti) 隻有10頭左右,現在已經接近50頭,而且數量還在增加。”陳默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研究團隊已連續幾年在潿洲島附近海域發現母鯨帶幼鯨捕食的場景,還有成年布氏鯨的交配行為(wei) ,潿洲島海域應該就是布氏鯨捕食和繁衍的重要場所之一。

  豐(feng) 富的餌料、保護較完好的海洋生態係統……在與(yu) 廣西北部灣直線距離超過一千公裏的泰國灣,相似的環境也讓布氏鯨成為(wei) 泰國灣最常見的大型鯨類之一。

  為(wei) 攜手研究保護布氏鯨這個(ge) 近岸大型鯨類,在中泰兩(liang) 國有關(guan) 海洋合作項目的推動下,廣西科學院等中國科研機構與(yu) 泰國海洋與(yu) 海岸資源局建立了合作關(guan) 係。

  “2019年4月一個(ge) 在泰國灣做布氏鯨調查研究的泰國團隊來到廣西,與(yu) 我們(men) 在潿洲島附近海域做了7天聯合調查。同年10月我們(men) 去泰國回訪,跟泰國海洋與(yu) 海岸資源局在泰國灣做了類似的聯合調查,這開啟了我們(men) 跟泰國在布氏鯨和海洋哺乳動物領域的合作。”陳默說,雙方確定了每兩(liang) 年進行一次布氏鯨聯合調查的合作意向。

  在聯合調查過程中,中泰兩(liang) 國科研人員圍繞布氏鯨調查技術、調查方法以及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和數據處理方法進行了交流與(yu) 合作。經過聯合的個(ge) 體(ti) 識別,明確了北部灣與(yu) 泰國灣的布氏鯨不是同一個(ge) 群體(ti) 。

  泰國海洋與(yu) 海岸資源局漁業(ye) 研究專(zhuan) 家帕查拉朋說,泰中兩(liang) 國建立合作關(guan) 係非常重要,雙方的交流合作可以讓共享的信息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專(zhuan) 家會(hui) 通過先進科技來分享與(yu) 珍稀海洋動物相關(guan) 的知識與(yu) 信息,讓觀測過程更快速、簡單。中國科研團隊的做法與(yu) 模式值得學習(xi) ,我們(men) 也很想在泰國應用。”帕查拉朋說。

  布氏鯨保護是中泰兩(liang) 國科研人員合作的重要領域。“鯨魚是隨食物遷徙的海洋生物,保護好它們(men) 的捕食場所對它們(men) 的生存至關(guan) 重要。”陳默說。

  為(wei) 保護好潿洲島及其周邊海域,2018年廣西北海市實施《北海市潿洲島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條例明確禁止在潿洲島使用一次性發泡餐盒、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膜等物品,規定潿洲島及斜陽島海岸線向外6公裏海域為(wei) 永久禁漁範圍。

  在泰國,科研人員除了研究珍稀海洋生物,也加大了對海洋垃圾處理的研究,旨在讓泰國灣的海洋環境變得更好。帕查拉朋說,保護布氏鯨並不是單純隻保護這一物種,也是保護其他海洋資源的過程,布氏鯨生活的海洋生態環境和海岸環境是相輔相成的。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讓兩(liang) 國科研人員聯合實地調查觀測暫停,但雙方線上交流和研究的步伐並未停止。鯨魚擱淺如何救援、個(ge) 體(ti) 發生病變如何處置等重要文件和資料的線上交流成為(wei) 雙方合作的重點內(nei) 容,也讓兩(liang) 國保護珍稀海洋動物的合作變得更加可持續。

  “布氏鯨是全世界的寶貴財產(chan) ,需要我們(men) 用心愛護。”帕查拉朋說。

    (新華社曼穀6月8日電 記者黃耀滕、王騰、任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