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延安新年畫運動:翻身人看翻身畫 新年畫繪新生活

發布時間:2022-06-10 16: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閔靖陽(南通大學中國紅色美術研究中心主任)

  在1944年的陝甘寧邊區文教大會(hui) 和建設展覽會(hui) 上,共出現了美術作品3545張,包括圖表、布畫、人像、連環畫、木刻、剪紙、畫冊(ce) 等各種樣式,群眾(zhong) 最喜歡的就是展示邊區生產(chan) 建設成就和英模故事的新年畫和新連環畫。

  延安美術工作者多為(wei) 新興(xing) 木刻運動參與(yu) 者。中國新興(xing) 木刻運動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興(xing) 起並蓬勃發展的以木刻版畫為(wei) 藝術形式、以抗日救亡和革命運動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美術運動。新興(xing) 木刻運動是在魯迅的關(guan) 心和倡導下產(chan) 生發展的。在木刻運動中,魯迅將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想與(yu) 馬克思主義(yi) 進行融合,“為(wei) 大眾(zhong) ”是魯迅木刻理念的根本指向。

  1942年5月之後,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號召,深入工農(nong) 兵生活,深切感受工農(nong) 兵真實生活狀態,為(wei) 創作出為(wei) 工農(nong) 兵所喜聞樂(le) 見的藝術作品奠定了生活基礎。新年畫就是美術工作者深入生活後結出的碩果。這些被稱為(wei) “翻身年畫”的新年畫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新年畫不但滿足了工農(nong) 兵的審美和實用需要,還有力推動了黨(dang) 的政策宣傳(chuan) 與(yu) 抗戰動員。

  1943年底,江豐(feng) 帶領魯藝美術係師生開始創作大批新年畫。他於(yu) 1944年創作了木刻新年畫《念書(shu) 好》。《念書(shu) 好》完全運用民間傳(chuan) 統年畫的形式與(yu) 人物。作品的主體(ti) 是一對童男童女,身上穿著傳(chuan) 統的喜慶服裝,周圍都是民間傳(chuan) 統喜慶和豐(feng) 收的意象,上方是畫著雙魚與(yu) 金錢的燈籠,寓意年年有餘(yu) ,掛著燈籠的是寓意吉祥的花草,兩(liang) 側(ce) 是蝙蝠圖案,寓意雙福到來。這些吉祥意象上寫(xie) 著作品的主題“念書(shu) 好,念了書(shu) ,能算賬,能寫(xie) 信”。畫麵下方是麥穗、玉米、南瓜等各種農(nong) 作物,都是豐(feng) 收的象征。作品的構圖、人物、意象都是工農(nong) 兵喜聞樂(le) 見的傳(chuan) 統喜慶吉祥的符號,農(nong) 民看這樣的作品,完全能理解作品的主題。

  1944年開始,力群不定期下鄉(xiang) 。在工農(nong) 兵生活中,力群用藝術的美謳歌人民的生產(chan) 生活。“我和大家一起進行了新年畫的創作,終於(yu) 在創作中對它發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創作出著名的年畫套色木刻《豐(feng) 衣足食圖》。其實這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思想感情來了一番改造。我想這個(ge) 改造確實是必要的。這種改造,也就是從(cong) 對於(yu) 西洋資產(chan) 階級美術的愛好走向對於(yu) 中國民間美術喜愛的一種感情的轉變。由於(yu) 這種思想感情上的轉變從(cong) 而贏得了農(nong) 民對於(yu) 我的美術作品的喜愛。”

  新年畫之新首先在於(yu) 主題新,既包含了傳(chuan) 統年畫驅凶避邪和祈福迎祥兩(liang) 大主題,又包含了政策宣傳(chuan) 。其次在於(yu) 人物新。傳(chuan) 統年畫的形象以神靈為(wei) 主,現實中的美女、娃娃、動物、花卉等為(wei) 輔,形象帶有超現實的特點;新年畫的形象以工農(nong) 兵為(wei) 主體(ti) ,源於(yu) 現實生活,表現工農(nong) 兵在黨(dang) 的領導下的生產(chan) 、生活和革命鬥爭(zheng) 。最後在於(yu) 創作方法新。傳(chuan) 統年畫作品由多人配合完成,畫商、畫工、印工各司其職;新年畫由創作者獨立完成,創意、刻版、印刷一體(ti) 。傳(chuan) 統年畫主要用中國傳(chuan) 統木刻的雕版形式刻製;新年畫則主要源自歐洲的木刻版畫傳(chuan) 統,是西方木刻民族化的產(chan) 物。但新年畫在表達政治主題與(yu) 凸顯工農(nong) 兵形象中添加了傳(chuan) 統年畫的元素,使工農(nong) 兵形象與(yu) 傳(chuan) 統年畫的人物形象結合,也吸收了傳(chuan) 統年畫的裝飾性元素。同時新年畫也吸收了工農(nong) 兵的意見,滿足工農(nong) 兵的審美需要。王曼碩回憶:“大家畫好了底稿,曾拿到橋兒(er) 溝街上展覽。平日的創作也不斷拿去征詢老百姓的意見。如《勞武合作》,畫麵是表現武裝保衛耕種的。幾個(ge) 農(nong) 民扛著鋤頭在前麵走,一個(ge) 民兵扛槍在後麵。一個(ge) 老鄉(xiang) 看了說,後麵的民兵也應該拿把鋤頭。否則,前麵的人好像被後麵扛槍的壓迫著去生產(chan) 的,而且沒有敵人時還可以一起翻地……他們(men) 看畫不但要看畫的意思(指內(nei) 容),而且要看技巧表現得好不好。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我們(men) 學習(xi) 到不少的東(dong) 西,最主要的是糾正了許多同誌不注意內(nei) 容,隻從(cong) 形式或技巧上欣賞作品的舊觀點。”

  在延安美術工作者中沃渣的作品歐洲木刻味是最濃的,然而他在1944年卻創作出新年畫《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完全是民族形式大眾(zhong) 風格。該畫既呈現了農(nong) 民形象與(yu) 勞作場麵,又描繪了繁多的六畜與(yu) 作物,表達了農(nong) 民憧憬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的美好生活的願望。畫中所有的形象都是農(nong) 民生活中常見的,作為(wei) 年畫貼在家家戶戶,配合過年的喜慶氛圍,潤物無聲。

  魯藝木刻工作團在前線宣傳(chuan) 時,發現工農(nong) 兵喜歡鮮亮的色彩。延安新年畫色彩最鮮亮的非張曉非的《人興(xing) 財旺圖》和《識一千字》莫屬。《人興(xing) 財旺圖》畫麵正中是一個(ge) 坐著拿撥浪鼓的全身穿著傳(chuan) 統喜慶衣服的胖娃娃。娃娃身邊都是農(nong) 民生活、勞動場麵,有洗衣、喂養(yang) 、全家過年玩耍、豐(feng) 收、織布、運輸、全家吃團圓飯,綜合了邊區農(nong) 民現實生活與(yu) 理想狀態。作品以大紅大黃作為(wei) 主色表現喜慶氛圍,所有的元素都是傳(chuan) 統年畫中的喜慶元素。黨(dang) 中央號召文化工作者要讓工農(nong) 兵識一千字,張曉非創作了新年畫《識一千字》。畫麵正中是一位青年女性和兩(liang) 個(ge) 小孩,女人在教兩(liang) 個(ge) 小孩寫(xie) 字,寫(xie) “生產(chan) ”。他們(men) 都身穿傳(chuan) 統喜慶服飾,衣服的樣式、顏色、裝飾都是傳(chuan) 統年畫常用的元素。臉也是傳(chuan) 統年畫裏代表健康青春的典型的臉龐,而且吸收了農(nong) 民的審美趣味,畫得很美。張曉非完成此畫後拿給江豐(feng) 看,江豐(feng) 給予積極肯定,“這兩(liang) 幅畫有新鮮感,特別是《識一千字》,對民間藝術的吸收和運用比較好,是新年畫創作的一大收獲”。

  邊區百姓喜歡看有頭有尾的故事,因此部分新年畫采用連環畫形式。彥涵的新年畫《移民到陝北》用裝飾性的上中下三層構圖呈現了淪陷區、國統區人民不堪戰爭(zheng) 和國民黨(dang) 政府盤剝壓榨,紛紛逃到解放區,獲得了陝北人民熱烈歡迎的事實。古元的新年畫《擁護咱們(men) 老百姓自己的軍(jun) 隊》分五行構圖,每行都是軍(jun) 愛民、民擁軍(jun) 的情景。具有連環畫性質的多層構圖形式能容納更多場景,視覺衝(chong) 擊力強,工農(nong) 兵喜聞樂(le) 見,藝術效果與(yu) 宣傳(chuan) 效果都很好。

  翻身人看翻身畫,新年畫繪新生活。延安新年畫是新文化啟蒙思想、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民間傳(chuan) 統美術的首次融合。它以新文化啟蒙思想為(wei) 本源,以馬克思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為(wei) 本質,以文藝民族形式大眾(zhong) 風格為(wei) 本體(ti) ,為(wei) 工農(nong) 兵服務,吸收傳(chuan) 統年畫的審美規範、創作原則與(yu) 藝術風味,展現邊區人民在黨(dang) 領導下的幸福生活與(yu) 革命行動,宣傳(chuan) 了黨(dang) 的主張,提升了工農(nong) 兵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質,為(wei) 中西美術融合進行了寶貴探索。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