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淺析旅遊紙質圖書發展的現狀和對策

發布時間:2022-06-10 16:47: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模式以其信息量大、時效性強、覆蓋麵廣、互動便捷等特點影響著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紙質圖書(shu) 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尤其是旅遊圖書(shu) 板塊,圖書(shu) 受眾(zhong) 分流嚴(yan) 重,傳(chuan) 統的旅遊指南類紙質圖書(shu) 銷量遭遇了斷崖式的下降。據權威的開卷數據,旅遊類圖書(shu) 所處的生活休閑板塊,2018年市場占比為(wei) 3.04%,2020年下降到2.37%。

  但我們(men) 分析近幾年全部紙質圖書(shu) 的開卷數據,新冠疫情暴發前的2015-2019年,我國紙質圖書(shu) 市場的碼洋從(cong) 2015年的624億(yi) 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2.7億(yi) 元,幾乎翻了一番,整體(ti) 零售市場一直保持10%以上的增速。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紙質圖書(shu) 零售市場也取得了同比上升1.65%的成績,說明紙質圖書(shu) 還有比較穩定的市場,表明全媒體(ti) 時代帶來的既有衝(chong) 擊,也有機遇。

  一、優(you) 劣勢比較

  ——內(nei) 容質量方麵。傳(chuan) 統旅遊紙質圖書(shu) 有法律法規的規範,還有一套完善的質量保證和檢查機製。國家新聞出版署自2016年即開展圖書(shu) “質量管理”專(zhuan) 項工作,對存在嚴(yan) 重質量問題圖書(shu) 和違規行為(wei) 的出版單位依法依規予以處罰並公開通報。行之有效的工作機製保證了旅遊紙質圖書(shu) 內(nei) 容的高質量,旅遊紙質圖書(shu) 可信度較高,具有較好的信譽度。

  一些旅遊新媒體(ti) 信息載體(ti) ,目前尚缺乏嚴(yan) 格的規章製度規範其信息加工流程,為(wei) 求方便快捷往往沒有嚴(yan) 格的信息發布流程,或者流程執行不夠嚴(yan) 謹,容易傳(chuan) 播有誤的信息,或者引發歧義(yi) 。

  ——呈現形式方麵。旅遊紙質圖書(shu) 的呈現載體(ti) 基本上是紙張,極少部分旅遊圖書(shu) 使用絲(si) 綢、布等載體(ti) ,在載體(ti) 上印刷文字或者圖片,需要讀者通讀全文,並從(cong) 中提煉有用的信息,且不容易形成再次加工。信息獲取後,讀者不方便將所得信息以紙質圖書(shu) 形式再次傳(chuan) 播。

  網絡時代,呈現信息的載體(ti) 已經發展到智能終端,呈現方式除了文字和圖片之外,更多的是音頻和視頻,很容易實現知識的碎片化,承載的信息經過提煉和深加工,更有利於(yu) 再次傳(chuan) 播。

  ——傳(chuan) 播成本方麵。相比較而言,旅遊紙質圖書(shu) 不便於(yu) 攜帶,而多媒體(ti) 的旅遊信息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即可獲取,可以即時下載和使用。如果要將旅遊圖書(shu) 內(nei) 容傳(chuan) 遞給別人,成本較高,物流費用也越高。

  網絡時代,信息的傳(chuan) 播很方便,成本很低,隻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把信息發送出去,耗費的成本僅(jin) 是一點點的流量。

  ——閱讀習(xi) 慣方麵。2022年的4月23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紙質圖書(shu) 的閱讀優(you) 勢仍然明顯,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為(wei) 4.76本,人均電子書(shu) 閱讀量為(wei) 3.30本。

  經過長期的發展,紙質圖書(shu) 與(yu) 讀者磨合較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閱讀習(xi) 慣,讀者自然而然對紙質圖書(shu) 產(chan) 生親(qin) 切感。旅遊紙質圖書(shu) 的手感、翻頁的聲音、紙張和油墨的獨特氣味,構成特有的閱讀體(ti) 驗,這是電子圖書(shu) 等多媒體(ti) 難以匹敵的。

  ——安全環保方麵。旅遊紙質圖書(shu) 還有保護隱私的特點。讀者是否閱讀了圖書(shu) ,被圖書(shu) 引導去過哪些旅遊點,圖書(shu) 的作者以及出版方等對這些信息都是不確定的。新媒體(ti) 發布的旅遊信息則不同,對作者和讀者、旅遊者的確認和跟蹤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紙質材料在燈光漫反射作用下更有利於(yu) 緩解視覺疲勞,而用終端實現電子書(shu) 閱讀和信息獲取容易使眼睛疲勞,不利於(yu) 身體(ti) 健康。旅遊紙質圖書(shu) 印製中需要紙張,在物流過程中需要包裝,運輸的過程中會(hui) 有一定的損耗,這些都對環保造成一定的影響。新媒體(ti) 信息對紙張沒有依賴,不會(hui) 在這方麵對環保造成壓力。

  ——傳(chuan) 播反饋方麵。旅遊紙質圖書(shu) 的編輯加工流程很長,一般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是叢(cong) 書(shu) 或者大型的圖書(shu) 項目,需要的時間更久,旅遊紙質圖書(shu) 的銷售時間也不短,旅遊紙質圖書(shu) 內(nei) 容信息傳(chuan) 播比旅遊網絡信息發布也要慢很多,比較難實現作者和讀者的有效溝通。

  網絡旅遊信息可以在互聯網環境下及時發布給多位讀者,甚至可以是“點”對“麵”的傳(chuan) 播,這種傳(chuan) 播的速度在特定條件下會(hui) 以幾何倍數增長。讀者對傳(chuan) 播信息的評價(jia) 可以反饋到信息發布者,讓讀者的參與(yu) 感更強,更容易形成持續關(guan) 注和讀者黏度。

  二、發展對策

  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變化,紙質圖書(shu) 在傳(chuan) 播領域也許不再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也不會(hui) 輕易消亡。為(wei) 了實現圖書(shu) 的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還需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發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加強品牌建設。圖書(shu) 出版執行嚴(yan) 格的三審三校製度,重大選題還需要送審,這些都是編輯工作積澱下來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是做好編輯工作必須嚴(yan) 格遵守的最基本原則、製度、規律。隻有打造維護好的品牌,才能在未來出版中立於(yu) 不敗之地,同時好的品牌也能促進出版社發展,如《故宮日曆》、故宮文創等就使這幾年故宮出版社的發展走上了良性道路。

  二是豐(feng) 富呈現方式,實現融合發展。《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全年產(chan) 業(ye) 收入超過萬(wan) 億(yi) 元,達到11781.67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9.23%。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版業(ye) 加大轉型融合步伐,數字教育、有聲讀物等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當前信息技術革命性進步為(wei) 我們(men) 提升旅遊圖書(shu) 的編輯出版水平提供了機遇,比如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動聽河北》,由100個(ge) 導遊員講述河北省100家旅遊景區的相關(guan) 故事,不求全麵介紹景區資源,而是突出景區不為(wei) 人知的故事及遊覽亮點,具有較高的可讀性,每則故事配套有圖片、音頻資源,可以掃描二維碼在線聆聽,可以使人即使不在景區,也有身臨(lin) 其境的體(ti) 驗。出版社可以嚐試建立起旅遊類紙質出版物、數字媒體(ti) 、線下服務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服務模式,真正實現產(chan) 業(ye) 融合。

  三是提升閱讀體(ti) 驗,強化精準營銷。旅遊圖書(shu) 市場通常與(yu) 旅遊淡旺季相關(guan) ,因此要在不同時機推出不同圖書(shu) 。隨著讀者需求日益個(ge) 性化,旅遊圖書(shu) 要想保住市場,就要提供更好的閱讀體(ti) 驗,甚至提供場景旅遊,掌握並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要強化精準營銷和發行。旅遊圖書(shu) 的營銷推廣要始終貫穿出版全流程,尤其要重視新媒體(ti) 營銷。現在,網絡、移動終端等在營銷推廣中的作用越發重要,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頭條、抖音、社群等網絡平台,提高關(guan) 注讀者數量和銷售轉化率。

  (楊沛武 作者單位:中國旅遊出版社有限公司)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