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新論)
原標題: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新論)
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賦予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使之成為(wei) 我們(men) 的精神追求和行為(wei) 準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增強曆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我們(men) 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作為(wei) 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係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由故宮博物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29家博物館舉(ju) 辦的“何以中國”文物展覽,以時間為(wei) 序,以文物為(wei) 載體(ti) ,在“源”“流”“匯”三個(ge) 單元中,呈現出中華文明的起源與(yu) 發展,融匯成多元一體(ti) 、連綿不絕、兼容並蓄的浩蕩洪流。這是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縮影,它生動地告訴人們(men)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準確把握時代大勢,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堅持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在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譬如,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汲取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觀念的有益養(yang) 分;全麵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折射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革新精神;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建設,蘊含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映照出“天下一家”“協和萬(wan) 邦”的博大胸襟……這充分表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具有內(nei) 在契合性。我們(men) 黨(dang) 深刻把握這種內(nei) 在契合性,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yi) 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
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yu) 繼承才能善於(yu) 創新。展望未來,應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賦予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使之成為(wei) 我們(men) 的精神追求和行為(wei) 準則。這就要講清楚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堅持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e) ;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才能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中華文化的沃土中蘊藏著豐(feng) 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營造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才能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讓人們(men) 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
(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07日 第 05 版)
(責編:鄭浦麗(li) 、劉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