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福建的第15個國際檔案日:守“根”·渡海·逐夢

發布時間:2022-06-13 11: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福州6月11日電 (林春茵 朱肖肖 鄭宗偉(wei) )10日,福建省檔案館舉(ju) 行第15個(ge) “6·9”國際檔案日宣傳(chuan) 活動。最引人關(guan) 注的,是市民向福建省檔案館捐贈了一批珍貴的檔案文獻。

  從(cong) 捐贈的詞典、兩(liang) 岸家書(shu) “故紙堆”和船政書(shu) 籍中,今人得以回溯“老福州人”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守“根”與(yu) “開眼望世界”,如何在海峽兩(liang) 岸關(guan) 係冰封時苦苦維係親(qin) 情和血脈,又如何在中國近現代工業(ye) 發軔時期,以“駕船入海”的姿態,開拓藍色版圖。

  《福州方言——英語詞典》中的家族記憶

  對海外華僑(qiao) 華人來說,福州方言是“鄉(xiang) 愁”,是“根”;對西方人來說,福州方言是“打開中國”的獨特視角。

  福州方言也叫福州話,是福州十邑的共通語。在印尼、泰國、文萊、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福州話流傳(chuan) 甚廣。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歐洲和澳洲的許多華人社區也是以使用福州話為(wei) 主。

  1897年和1929年出版的《福州方言——英語詞典》,被檔案學者稱為(wei) “有史以來第一部供西方人學習(xi) 福州方言的詞典,也是研究19世紀福州方言音係第一手檔案文獻素材”。在當時,卻是福州作為(wei) 通商口岸,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結出的文化碩果。

  說起1897年和1929年出版的《福州方言——英語詞典》背後的故事,捐獻者福建師範大學社會(hui) 曆史學院教授林金水和夫人林桐老師娓娓道來。

  這兩(liang) 部詞典是林桐外公劉仲鵬執教福州格致中學英語的“利器”,也是林金水和林桐結婚時的重要禮物。

  格致中學始建於(yu) 1847年,是西方教會(hui) 在福建創辦的最早的中等教育機構。在教學過程中,劉仲鵬經常使用這兩(liang) 部詞典。在外公影響和耳濡目染之下,林桐自小也通過這兩(liang) 部詞典查閱認字,學習(xi) 福州話,了解福州方言文化。而在林金水教授所從(cong) 事的專(zhuan) 業(ye) 教學和科研活動中,這兩(liang) 部詞典亦派上大大的用場,成為(wei) 他不可替代的工具書(shu) ,也成為(wei) 他們(men) 家族記憶傳(chuan) 承的一份重要的曆史見證,更是成就了一段當代學術史佳話。

  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擴張,英美各國基督教會(hui) 紛紛成立各類基督教海外布道團,向中國派遣傳(chuan) 教士。福州作為(wei) 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來華傳(chuan) 教士來榕傳(chuan) 教,為(wei) 了使布道本土化,他們(men) 紛紛投身當地方言的編撰工作,在參考經典文獻的同時輔以當地塾師的說明,在19世紀產(chan) 生了許多方言字典和譯著。《福州方言——英語詞典》應運而生。

  其中一位編者麥利和(R.S.Mae1ay)是美國人,1847年被派往中國傳(chuan) 教,於(yu) 1848年4月到達福建福州。他花了23年時間學習(xi) 中國語言,建立學校和教堂,布道福音。1881年在福州創建了英華書(shu) 院。另一位編者史葷伯(Rev.R.W.Stewart)在福州傳(chuan) 教時,也在烏(wu) 石山創辦三一學院。

  學者指出,《福州方言——英語詞典》是第一部由西方人編寫(xie) 的供西方人學習(xi) 福州方言的詞典,是新教傳(chuan) 教士來榕傳(chuan) 教期間集體(ti) 智慧的結晶,是影響最大的一部詞典,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中的福州方言資料均取自這部詞典。

  79件“遷台記憶”檔案文獻裏的兩(liang) 岸親(qin) 情

  此次,林振華、陳慧貞夫婦捐贈的“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共計79件(封),包括:兩(liang) 岸家書(shu) 73封、台灣親(qin) 屬來大陸探親(qin) 等照片數字化副本5件、台北故宮書(shu) 畫院聘任狀數字化副本1件。

  這些珍貴的兩(liang) 岸家書(shu) ,從(cong) 1986年至2002年,數量多,時間跨度較大,保存完整,早期幾封書(shu) 信還是從(cong) 香港由朋友代轉。

  福建省檔案館工作人員認為(wei) ,林振華、陳慧貞夫婦與(yu) 台灣親(qin) 人十多年的通信記錄,不僅(jin) 見證了兩(liang) 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深厚親(qin) 情,更承載著兩(liang) 岸人民共同曆史記憶。

  “遷台記憶”檔案文獻是指從(cong) 大陸前往台灣的族群、團體(ti) 、個(ge) 人等在兩(liang) 岸往來的過程中留存下來的相關(guan) 文書(shu) 、書(shu) 信、照片、證件、文獻、方誌、譜牒、地契、票據、實物、回憶錄、口述記錄等不同形式和載體(ti) 的具有保存價(jia) 值的曆史記錄。

  自今年3月以來,福建省檔案館聯合福建省台港澳辦、省檔案局、省台聯,廣泛發動福建省定居台胞、常住台胞和島內(nei) 的台灣鄉(xiang) 親(qin) 踴躍捐獻“遷台記憶”相關(guan) 檔案文獻。

  福建省檔案館還積極聯係台灣島內(nei) “霧峰林家”後代以及台灣愛國愛鄉(xiang) 知名人士後代,積極開展台灣島內(nei) 的“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征集工作。

  據知,在將於(yu) 今年下半年舉(ju) 行的第十四屆海峽論壇上,福建省台聯將與(yu) 福建省檔案館共同舉(ju) 辦兩(liang) 岸同名村聯誼活動,包括“遷台記憶”檔案文獻展示、捐贈儀(yi) 式以及宗親(qin) 聯誼活動。

  《福建造船史》“船”遞改革“潮聲”

  陳陸芳女士向福建省檔案館捐贈了《福建造船史》和《船說——船政造船圖鑒(1866—2021)》等珍貴書(shu) 籍。

  其中,《福建造船史》是福建迄今正式出版的造船通史著作。敘事跨度3000多年,概述福建造船業(ye) 對中國古代乃至在世界海洋貿易諸多方麵所發揮的曆史性作用,尤其是"福船″對海洋文明所產(chan) 生的重大影響。對改革開放40餘(yu) 年間,福建船舶工業(ye) 的發展變化亦做了全景式敘述,彰顯福建當代造船業(ye) 的一大特色。

  全書(shu) 49萬(wan) 字的《船說——船政造船圖鑒(1866-2021)》從(cong) 1866年至2021年建造的艦船為(wei) 線索,按照時間順序編錄了馬尾船政所造155型各類艦船的主要參數、照片、線圖和簡要曆史,是國內(nei) 第一本造船企業(ye) 自述製造成就的圖鑒專(zhuan) 著,是中國百年艦船工業(ye) 發展曆程的縮影。

  當天,福建檔案館還公布新開放一批館藏檔案,舉(ju) 行“遇見未來”夢想檔案開啟、“實踐教學基地”授牌及《福建省檔案館指南》《檔案有什麽(me) 用?(第二輯)》兩(liang) 本書(shu) 的新書(shu) 首發儀(yi) 式等。

  福建省檔案局局長、省檔案館館長卓兆水期許大眾(zhong) 給予“檔案”捐贈更多關(guan) 注,他說:“福建省檔案館將以專(zhuan) 業(ye) 的保管條件,讓珍貴檔案文獻得到最妥善的保管,為(wei) 後代留住更多重要的曆史記憶。”(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