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養地增產促豐收
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促進數量質量同步提升
吉林養(yang) 地增產(chan) 促豐(feng) 收(糧食生產(chan) 一線探行)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祝大偉(wei)
在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蔬菜村,310多畝(mu) 玉米地綠意盎然。
梨樹縣鳳凰山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韓鳳香帶著記者仔細看地裏的土,“捧在手裏感受一下,又軟又輕,因為(wei) 土裏腐殖質越來越多了。”韓鳳香把“梨樹模式”防風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墒、節本增效的效果總結為(wei) “養(yang) 地增產(chan) ”。在蔬菜村這塊田地上,種植玉米曾經最高的畝(mu) 產(chan) 是1200斤,現在已能輕鬆超過1500斤。
目前,韓鳳香的合作社不斷壯大,已有社員158名,生產(chan) 規模擴大到2個(ge) 鄉(xiang) 鎮10個(ge) 村,經營耕地麵積達1.5萬(wan) 畝(mu) ,全部采用“梨樹模式”。
“田裏的土越來越肥沃,飯碗才能端得越來越穩。”韓鳳香說,在梨樹縣,“梨樹模式”比傳(chuan) 統種法增產(chan) 10%左右,每畝(mu) 節約成本100元左右。
今年,吉林省優(you) 化提升“梨樹模式”,保護性耕作麵積將達到3200萬(wan) 畝(mu) ,預計到“十四五”末期將達到4000萬(wan) 畝(mu) 。
近年來,吉林多措並舉(ju) 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全力促進黑土地數量、質量同步提升,為(wei) 全省糧食產(chan) 量先後跨越600億(yi) 斤、700億(yi) 斤、800億(yi) 斤3個(ge) 百億(yi) 斤台階提供了有力支撐。”吉林省農(nong) 業(ye) 部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5月,《吉林省黑土地保護總體(ti) 規劃(2021—2025年)》正式發布實施,在此前黑土地保護的基礎上,形成了更加全麵係統的保護利用措施。
去年,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研究生江敬安作為(wei) “科技特派員”來到合作社,解了韓鳳香的燃眉之急。“當時,我們(men) 正遇上除草的難題,除草劑噴了兩(liang) 三遍效果都不理想。江敬安進田踏查完,將情況反映給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吉林梨樹試驗站的老師。隨後站裏組織植保團隊,分析研究,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技術指導。”韓鳳香說。
生產(chan) 資料統籌調配,最大程度發揮效力,金融、保險等公司直接與(yu) 合作社對接。江敬安把梨樹新推行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單元”理念傳(chuan) 遞給韓鳳香。
去年,韓鳳香加入“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單元”建設,以4500畝(mu) 相對集中連片土地為(wei) 一個(ge) 單元,全部實施“梨樹模式”,合理配置農(nong) 機具,同時配套金融、保險、倉(cang) 儲(chu) 等生產(chan) 要素。
“省了貸款難、賣糧難的煩惱,受了災還有保險補償(chang) 。”韓鳳香說。
高標準規範實施作業(ye) 的多功能免耕播種機成功研發、百名碩士博士組成“科技特派員”隊伍對接百餘(yu) 家合作社、“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單元”引入多項生產(chan) 要素……“梨樹模式”有了更豐(feng) 富的內(nei) 容。
站在地頭,望著長勢喜人的玉米,韓鳳香對今年的豐(feng) 收又多了一份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