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在檔案裏追尋不能忘卻的紀念:用棉紗和精鹽造出一番“大實業”

發布時間:2022-06-16 14:29:00來源: 《中國新聞》報

  在檔案裏追尋不能忘卻的紀念 用棉紗和精鹽造出一番“大實業(ye) ”

  【《中國新聞》報記者 張樂(le) 報道】在中國近代史上,一批愛國企業(ye) 家投身實業(ye) ,報國濟世,他們(men) 胸懷天下、敢為(wei) 人先、堅韌擔當。崢嶸歲月裏,盧作孚之於(yu) 交通運輸事業(ye) 、張謇之於(yu) 紡織工業(ye) 、範旭東(dong) 之於(yu) 化學工業(ye) ,書(shu) 寫(xie) 了波瀾壯闊的曆史,詮釋了中國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的精神和氣質,為(wei) 後來者借鑒。國際檔案日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重慶北碚區博物館(盧作孚紀念館)、江蘇省南通市檔案館、湖南省湘陰縣範旭東(dong) 紀念館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學者,與(yu) 他們(men) 一同探尋老一代民族企業(ye) 精英為(wei) 何辦實業(ye) 、如何辦實業(ye) 的足跡。

  南通市檔案館:檔案記錄曆史 館藏活學活用

  “樞機之發動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東(dong) 南。”1899年5月23日,清末狀元實業(ye) 家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開工投產(chan) ,恩師翁同龢送來對聯,道出了創辦的初衷。大生紗廠作為(wei) 中國近代民族輕工業(ye) 先驅,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如今,在江蘇大生集團生產(chan) 車間,百餘(yu) 年前的手工機械紡紗已升級為(wei) 數字化智能化操作。這家紡織企業(ye) 橫跨3個(ge) 世紀,曆經晚清、民國和新中國的123個(ge) 春秋,生產(chan) 經營一直未間斷,被視為(wei) 中國民族工業(ye) 的一麵旗幟、中國紡織行業(ye) 的一個(ge) “活標本”。

  而有關(guan) 這個(ge) “活標本”的曆史印記,目前可以從(cong) 南通市檔案館中的大生檔案裏找到。

  大生檔案是張謇和創業(ye) 團隊以及他們(men) 的事業(ye) 繼承者,在興(xing) 辦實業(ye) 、倡導教育、捐資公益事業(ye) 等過程中形成的曆史記錄。它既是一個(ge) 企業(ye) 的百年成長史,也是張謇企業(ye) 家精神的集中體(ti) 現。

  在南通市檔案館研究館員朱江眼裏,張謇在當時的眼光和做法,放在現今仍屬超前。如張謇於(yu) 1897年起草、1899年10月定稿的《廠約》,作為(wei) 大生紗廠早年的企業(ye) 管理製度,開宗明義(yi) 大生紗廠的設立是“為(wei) 通州民生計,亦即為(wei) 中國利源計”。 紗廠開機那天,他對股東(dong) 們(men) 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麽(me) 大個(ge) 廠,沒有廠約,怎麽(me) 理事?這是事業(ye) 成敗的關(guan) 鍵!”這份廠約如今被篆刻於(yu) 大生集團廠區內(nei) 的大生紗廠廠約紀念碑上。

  為(wei) 讓檔案“活”起來,更方便地為(wei) 社會(hui) 所用,南通檔案館發揮特色館藏,開發張謇與(yu) 大生集團檔案,先後編輯出版了《大生集團檔案資料選編·紡織編》1-5冊(ce) ,《鹽墾編》1-6冊(ce) 。《西方人眼中的民國南通》等。從(cong) 1987年開始,中國曆史學會(hui) 、中華全國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南京大學等機構發起組織了6屆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南通檔案機構都積極參會(hui) ,拿出研究論文與(yu) 全國各地及世界多國學者進行交流。

  數字化是大生檔案另一大特色。2021年7月至8月的二十多天,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賈同學為(wei) 撰寫(xie) 碩士畢業(ye) 論文《大生二廠興(xing) 衰論析》,每天都到南通市檔案館查閱資料。

  南通市檔案館館藏的大生第二紡織公司全宗有254卷珍貴檔案,包括大生二廠集股、續股、加股、官股名冊(ce) ,說略賬略、股東(dong) 會(hui) 議事錄,往來賬、日記賬,還有豐(feng) 富的大生二廠就管理方麵與(yu) 滬所、銀團等機構的往來號信等等。賈同學結束“論文之旅”時,在留言簿上對該館檔案的數字化大加讚賞,認為(wei) 極大地方便了讀者查詢。

  大生檔案:連接張謇、南通和世界

  南通市檔案館館藏大生檔案萬(wan) 餘(yu) 卷,不僅(jin) 記錄了1895年張謇籌辦大生紗廠而引發的南通的工業(ye) 革命,還有由此發軔的南通早期現代化的探索曆程。而這背後,也有該館工作人員為(wei) 收集資料走遍天南海北、踏破鐵鞋的辛勞。

  2007年夏天,朱江在一批檔案複製件中看到,1923年4月的美國《世界召喚》雜誌以《中國的現代化城市》為(wei) 題刊文,開篇就寫(xie) 到一個(ge) 他未曾見過的提法:南通是獨一無二的,在於(yu) 它是全中國唯一在英文報紙上給自己做廣告的城市。

  2011年11月,朱江確認了廣告刊載的出處:英文報紙《密勒氏評論報》,並隨後在上海圖書(shu) 館徐家匯藏書(shu) 樓一睹距今百年的“廣告尊容”——1920年6月12日第71頁,以《南通——中國模範城》(NANTUNGCHOW——The Model City of China)為(wei) 題的整版廣告,看著微微泛黃的報紙,他“心裏很有些激動”。 廣告中列舉(ju) 了11項南通的發展成就:“通州棉”的出產(chan) 中心,其質量冠絕華夏,年產(chan) 超過100萬(wan) 包;擁有50多英裏長的新式馬路;散布的334所學校接納2萬(wan) 餘(yu) 名學生;火柴廠、麵粉廠、繅絲(si) 廠、鑄鐵廠、電燈公司各一,水運線路直達上海等地;在紐約第五大街開設中國繡品商店……

  《密勒氏評論報》主編裴德生敏銳地觀察到張謇與(yu) 南通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關(guan) 係。“以實業(ye) 為(wei) 核心,張謇開始了他的夢想之城——南通模範城鎮的建造。第一件工作就是在城市裏修建了一座有著漂亮池塘的公園。此項目完成後,他將注意力轉向可容納1200坐席的現代劇院的建造。”

  2015年,朱江在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shu) 館,陸續找到支撐起南通這份自信的原始依據。相關(guan) 資料均被補充入大生檔案裏。

  在赴美之前,2010年,朱江和南通檔案館研究人員的足跡還到過台灣——為(wei) 了查閱張謇檔案,他和同事趕赴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現場複製86件檔案。

  南通市檔案館顧問、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田彤認為(wei) ,大生檔案記錄了“南通模式”的中國城市近代化的發展曆程,記載著張謇“以人為(wei) 本”的“儒家”經濟倫(lun) 理的形成過程,價(jia) 值極高。

  範旭東(dong) 紀念館:記錄“工業(ye) 先導”生平

  精鹽、純堿、化肥……這些現今的尋常物,百餘(yu) 年前卻稀有難得。從(cong) 國外壟斷到國產(chan) 自研,一位出生於(yu) 湖南湘陰的實業(ye) 家改寫(xie) 了曆史。他,就是被稱為(wei) “中國民族化學工業(ye) 之父”的範旭東(dong) 。

  出生於(yu) 1883年的範旭東(dong) 早年留學日本專(zhuan) 修化學,以求科學救國。回國後,他先後創辦國內(nei) 第一個(ge) 精鹽廠、第一個(ge) 製堿廠、第一個(ge) 硫酸銨廠,為(wei) 中國化學工業(ye) 的起步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國時期,西方氯化鈉含量不足85%的鹽禁止用來喂牲畜,而中國國產(chan) 供人食用的粗鹽,氯化鈉含量還不足50%,西方人常常譏笑中國人為(wei) “食土民族”。

  1914年7月,範旭東(dong) 在天津塘沽創辦中國第一家現代化工企業(ye) ——久大精鹽公司,研發出第一批精鹽。久大精鹽因品質優(you) 良、物美價(jia) 廉,深受讚譽,久大也發展成全國最大的精鹽工廠。這一壯舉(ju) ,開創了中國化學工業(ye) 的曆史先河,為(wei) 國人摘下“食土民族”的恥辱帽子。

  令人遺憾的是,昔日實業(ye) 報國的英雄曾一度湮沒在曆史塵埃裏。關(guan) 注地方文史搜集的湘陰縣文聯副主席汪鵬在縣城旭東(dong) 社區辦事時,發現服務大廳牆壁繪有“旭日東(dong) 升”圖案,但社區工作人員卻不知其和範旭東(dong) 有關(guan) ,也不熟悉其人其事。“這樣一位實幹者不被百姓認識,是一個(ge) 遺憾。”隨後,縣委組織部和文星街道辦事處委托汪鵬收集相關(guan) 史料,設計創立了全國首家以範旭東(dong) 為(wei) 主題的展館。2020年6月,範旭東(dong) 紀念館在湘陰建成並對社會(hui) 開放。

  範旭東(dong) 紀念館裏,一尊範旭東(dong) 頭像擺放在醒目位置。旁邊的展示牆上寫(xie) 有範旭東(dong) 的一句話:中國如其沒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來,不趁熱,不憚煩,不為(wei) 當世功名所惑,至心皈命為(wei) 中國創造新的學術技藝,中國決(jue) 產(chan) 不出新的生命來。

  2021年,長沙市委統戰部編寫(xie) 推出《“工業(ye) 先導”範旭東(dong) 如是說》一書(shu) ,闡釋“範旭東(dong) 精神”,此後,當地組織召開“範旭東(dong) 與(yu) 企業(ye) 家精神”研討會(hui) 。

  1956年,毛澤東(dong) 說,提起民族工業(ye)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四個(ge) 人不能忘記,重工業(ye) 不能忘記張之洞,輕工業(ye) 不能忘記張謇,化學工業(ye) 不能忘記範旭東(dong) ,交通運輸業(ye) 不能忘記盧作孚。

  經過幾代檔案人、紀念館人的努力,中國人沒忘記這些愛國實業(ye) 家的名字,他們(men) 的事跡被銘記,精神被傳(chuan) 承,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

  【人物簡介】

  大生檔案裏的張謇

  大生檔案見證了張謇當年的躊躇滿誌,以及他如何用“父教育母實業(ye) ”理念,逐步將南通打造為(wei) “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曆程。南通市檔案館研究人員從(cong) 台北複製回86件檔案974頁,包括張謇任職北洋政府農(nong) 商總長期間的文件、他人致張謇的文件和有關(guan) 張謇的文件68件,有關(guan) 張謇所創企業(ye) 的文件18件,對於(yu) 進一步研究張謇和大生企業(ye) ,乃至中國早期現代化有重要參考價(jia) 值。

  範旭東(dong) 紀念館裏的“民族化學工業(ye) 之父”

  範旭東(dong) 紀念館的資料總結道:中國百姓因為(wei) 他才走出吃粗鹽的曆史;中國紡織工業(ye) 因為(wei) 他才擺脫印染用堿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麵;近代中國因為(wei) 他才打破了英國、德國對中國化肥市場的壟斷;他創立了中國民營企業(ye) 第一家化工學術研究所;他創辦了享有“亞(ya) 洲第一大廠”之譽的南京永利铔廠……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