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人間煙火氣 今古詩情日日新
【熱點觀察】
沐浴人間煙火氣 今古詩情日日新
——從(cong) 唐詩短視頻走紅看古詩詞的當代傳(chuan) 播
張靜(南開大學中華詩教與(yu) 古典文化研究所教授)
近日,專(zhuan) 家講解《唐詩三百首》的短視頻風靡網絡。“抖音唐詩三百首”抖音號發布的74條視頻,短短兩(liang) 個(ge) 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萬(wan) ,點讚量高達58萬(wan) 。當經典古詩詞與(yu) 短視頻相遇,便產(chan) 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晦澀的古詩詞跨越千年,以輕盈姿態走近萬(wan) 千民眾(zhong) ,獲得接納認可,甚至成為(wei) 網紅。近年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借助新媒體(ti) 、新技術成功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例子不勝枚舉(ju) ,這一現象值得我們(men) 認真思考研究。
花外春來路 芳草不曾遮
詩詞經典何以成為(wei) 網紅
數千年來,中國古典詩詞深刻參與(yu) 了中華文化核心價(jia) 值的生成與(yu) 民族精神的塑造,被喻為(wei) 中華文明的“芯片”。通過這個(ge) “芯片”,可以積累、傳(chuan) 導、開啟人們(men) 優(you) 雅生存的智慧。詩詞經典本來就是千百年來的文化網紅,它已經深深融入我們(men) 的血脈和基因。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和代表,古典詩詞具有表達公共情緒的強大感召力和穿透力,古典詩詞中的名篇佳句總會(hui) 在不經意間叩開我們(men) 的心扉,觸動我們(men) 內(nei) 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雖然今天的我們(men) 跟古代詩人有時空距離,但那些作品都是詩人帶著自己的身世經曆、生活體(ti) 驗,融入自己的理想誌趣寫(xie) 就的,他們(men) 把自己內(nei) 心的感動寫(xie) 了出來,“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yu) 情”(陶淵明《詠荊軻》),千百年後的我們(men) 再誦讀古人的作品,依然能夠體(ti) 會(hui) 到同樣的感動。正如清代詞學家張惠言詞中所言“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水調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其一),天心春意定會(hui) 長留見道者心中,絕非春花之落便可以斷送,也絕非春草之生便可以阻隔。
古典詩詞帶著深埋於(yu) 每個(ge) 中國人內(nei) 心深處的文化基因,成為(wei) 引領民眾(zhong) 跨越千年、溝通古今、集中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魅力的精神家園。葉嘉瑩先生曾經指出,詩詞是讓人心不死的力量。中國的古典詩詞可以喚起人們(men) 一種善於(yu) 感發、富於(yu) 聯想、更充實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心靈。所以,古典詩詞的誦讀,不應僅(jin) 出現在綜藝節目的舞台上;古典詩詞的講解,也不應加蓋教師“專(zhuan) 屬”的身份標簽;古典詩詞的傳(chuan) 承需要走向人間煙火,需要依靠廣大群眾(zhong) 。
巨川何以濟 舟楫佇(zhu) 時英
短視頻成為(wei) 重要傳(chuan) 播載體(ti)
近年來,隨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不斷推進,電視媒體(ti) 相繼製作推出了《中國詩詞大會(hui) 》《經典詠流傳(chuan) 》《中華好詩詞》《典籍裏的中國》等一批觀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化綜藝節目,統編教材更是擴增了古詩詞的入選篇目……這些舉(ju) 措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古詩詞跟當代民眾(zhong) 的距離。僅(jin) 僅(jin) 做到這些還不夠,要將經典古詩詞中的文化基因,植入更多國人的生活和生命中,需要借助新興(xing) 技術手段和媒介平台。
最近幾年,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古典詩詞類短視頻。許多學者專(zhuan) 家也陸續進駐B站、小紅書(shu) 、抖音、快手,講解分享古典詩詞。比如,2020年端午節創建的“詩教中國”抖音號,作為(wei) 教育部、國家語委聯合主辦的“中華經典誦寫(xie) 講大賽”之“‘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的官方賬號,已發布詩詞類視頻640條、點讚數126萬(wan) 、擁有粉絲(si) 近16萬(wan) 、播放量達3500萬(wan) 。
如今,短視頻已成為(wei) 古詩詞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抖音發布的《古詩詞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古詩詞相關(guan) 視頻累計播放量178億(yi) ,同比增長168%,李白、蘇軾、李清照、王維、白居易、杜甫、辛棄疾、屈原、陸遊、李商隱位列抖音最受歡迎的詩人排行榜前十位。《相思》《將進酒》《春曉》《琵琶行》《春江花月夜》位列抖音網友最喜歡的唐詩前五名。此外,不同年齡段的網友對於(yu) 詩詞傳(chuan) 承有著自己喜歡、擅長的形式:00後喜歡將詩詞與(yu) 說唱結合起來,90後則更愛用舞蹈複現詩詞之美,80後最喜歡用朗誦的形式感受詩詞魅力,70後則偏愛通過觀賞戲曲理解詩詞。
有人覺得,古詩詞是陽春白雪,而短視頻平台上的內(nei) 容大都是下裏巴人,古詩詞擁抱短視頻是“自降身價(jia) ”。殊不知,中國的古詩詞本就來自民間、源自生活,在千百年的流傳(chuan) 過程中正是由於(yu) 不斷結合當時的流行元素(如圖書(shu) 、流行音樂(le) 等)才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傳(chuan) 播至今。
當然,借助短視頻平台傳(chuan) 播古詩詞也要揚長避短。一方麵,短視頻傳(chuan) 播具有碎片化、快餐化的缺陷,這要求我們(men) 得探索出一條在短視頻平台上對古詩詞進行體(ti) 係化、規模化傳(chuan) 播的新路徑。另一方麵,古典詩詞在當下的傳(chuan) 播也需要“破圈”。古代文論研究專(zhuan) 家、南京大學張伯偉(wei) 教授曾指出,西方的“文學批評”形成了一種理性判斷的傳(chuan) 統,而中國的“說詩”是一種由情感伴隨的活動。如何用接地氣的語言展示古詩詞中的傳(chuan) 統文化之美,對象牙塔中的學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總之,作為(wei) 構建中國話語、體(ti) 現中國價(jia) 值、彰顯中國精神重要抓手的古典詩詞,既不能被束之高閣,也不能被搞笑解構,這需要更多優(you) 質平台、更多專(zhuan) 家學者在推廣普及工作中加大投入,真正做到去蕪存菁。
嫣然才一笑 驀地萬(wan) 花開
需要體(ti) 係化規模化推廣
宋朝詩僧惠洪的《冷齋夜話》中記載:“白樂(le) 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這則故事是說,大詩人白居易作詩,力求讓老婆婆也能聽明白。真正的好詩,如能有接地氣的解讀、配以高效的傳(chuan) 播方式,就能在民間產(chan) 生強大的影響力。
今年6月,抖音、字節跳動公益、南開大學文學院、中華書(shu) 局共同推出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由南開大學中華詩教與(yu) 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領銜,眾(zhong) 多古詩詞領域的著名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其中。未來一年裏,主辦方將以短視頻的形式提煉、展示、闡發、傳(chuan) 講313首經典唐詩中蘊含的精神標識和思想精髓,弘揚葉嘉瑩先生“興(xing) 發感動”的解詩範式,並組織專(zhuan) 題直播、互動挑戰賽等多種活動,推動經典古詩與(yu) 時俱進,增強民眾(zhong)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感。
抖音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活動,旨在推動當代學者對經典古詩的解讀能夠更親(qin) 民、更具人間煙火氣,讓更多民眾(zhong) 通過專(zhuan) 家的解讀更好地領略唐詩之美。不僅(jin) 如此,這種有組織的體(ti) 係化的有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的古詩詞傳(chuan) 播活動,也有利於(yu) 規避短視頻傳(chuan) 播碎片化、快餐化的弊端。
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yi) 。“千年留句待公來”(陳師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戲馬台》),我們(men) 希望在平台、機構、專(zhuan) 家學者的共同推動下,能夠有更多人用短視頻等現代傳(chuan) 播手段傳(chuan) 播推廣古詩詞,記錄分享他們(men) 對經典古詩詞怦然心動的美妙感受。1931年陳寶琛先生送給哈佛燕京學社的一副聯語中說“文明新舊能相益,心理東(dong) 西本自同”,我們(men) 也期待經典古詩詞與(yu) 短視頻的遇合,能夠彼此增益,一起成就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美好的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