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阿婆妙手織出“婚戀故事”黎錦
中新網海南保亭6月25日電 (記者 王曉斌 李宇凡)在海南檳榔穀黎苗文化旅遊區,黎族老人符金花“專(zhuan) 有”技能讓往來遊客稱奇:沒有預先設計,不需提前打樣,符金花憑一雙妙手,可以織出自帶故事情節的黎錦。
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織錦人通常以黑色棉線為(wei) “底”,將彩色棉線在既定位置挑出和埋入,不同顏色的絲(si) 線穿插其中,如“點陣圖”般形成圖案。經緯交叉的編織形式非常考驗織錦人的技藝,因此市麵上的黎錦紋樣,多是造型對稱且相對簡潔的蛙紋、蛙人紋及變形蛙紋。
在檳榔穀景區“非遺村”,年近八旬的符金花是“鎮村之寶”,她的“工作”就是在非遺館的展廳裏安靜地織黎錦。有遊客圍觀上來時,符金花朝著遊客豎起大拇指,微笑著說聲“波隆”打招呼。細心的遊客會(hui) 注意到,老人手中的黎錦在講述“婚戀故事”:木棉花開時節,小鳥在空中飛翔,小鹿在地麵奔跑,獵人帶著獵狗狩獵時遇到了心儀(yi) 的女孩,彼此產(chan) 生愛慕,聊天、對歌、蕩秋千……
“沒畫圖,就是一點一點織出來。”不識字、普通話也不甚流利的符金花指了指自己腦袋,稱圖樣都保存在自己腦海裏。有時客戶需要織出姓名、“三月三”之類的漢字,她就請人將相應字符打印出來,然後織在錦中。也是因為(wei) 沒有圖樣,符金花在景區帶的一些“徒弟”,都沒有學會(hui) 織出場景故事。
“符金花老人的厲害之處是,她可以織出一副有故事的個(ge) 性化的黎錦。”檳榔穀景區副總經理陳國東(dong) 說,即使符金花的黎錦售價(jia) 高昂且要排隊等待,仍有不少遊客下單購買(mai) 。
因為(wei) 戶籍在海南東(dong) 方但長期生活工作在保亭,符金花沒有被認定為(wei) 黎錦技藝傳(chuan) 承人。陳國東(dong) 希望更多人關(guan) 注符金花的特別技能,讓“能講故事的黎錦”手藝傳(chuan) 承。(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