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城市肌理重新舒展——南京探索更有溫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發布時間:2022-06-28 11: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已粲 蘇雁

  近日,首個(ge) 指導南京城市更新工作的係統性文件《南京城市更新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發布,從(cong) “拆改留”轉變為(wei) “留改拆”,城市的肌理因此重新舒展。

  “與(yu) 過去多由政府或開發商主導的更新模式不同,現在更強調共建共治理念、多元參與(yu) 模式。”在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副總規劃師王承華看來,南京近年來的城市更新探索之路越來越富有溫度,城市也更宜居。

  把民眾(zhong) 心願“寫(xie) ”在改造現場

  去年11月,南京入圍“全國第一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此前,以夫子廟步行街、小西湖、南湖東(dong) 路為(wei) 代表的城市更新探索已在南京多區域陸續展開,為(wei) 全麵更新行動奠定基礎。

  2020年5月,南京發布《開展居住類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導意見》,提出對於(yu) 建築密度大、房屋質量較差等危破老舊住宅區開展更新行動,為(wei) 市民提供更優(you) 居住環境。截至《方案》發布時,大部分城中村、老舊小區、曆史風貌建築等,已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改造或修繕。

  如何讓市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感受溫情?南京的做法是讓民眾(zhong) 的聲音落到圖紙上。

  南湖東(dong) 路更新開始前,楊記麵館老板楊連和希望街道能夠更加幹淨整潔,但也留戀擺攤設點帶來的街坊鄰居聚在一起的那股子熱鬧。對此,南京市城管局市容處積極回應:“店鋪門口有適當的空間,在不影響道路通行的情況下,允許店主在一定區域內(nei) 擺設桌椅,通過規範管理保持秩序。”

  更新完成後,楊連和與(yu) 其他四位商戶共同獲頒“新五好商戶”榮譽證書(shu) ,組建起商戶自治聯盟,並與(yu) 莫愁湖街道簽訂自治公約,這也是一次城市治理的創新。

  位於(yu) 城南的小西湖是南京22個(ge) 曆史風貌區之一,也是《方案》中提到的13個(ge) 試點項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小西湖改造過程中,居民是否搬遷、怎麽(me) 搬遷的意願都得到了充分尊重。最終,近一半居民選擇了搬遷,由此釋放出的建築空間被改造為(wei) 48個(ge) 院落,打造成“共享院”、文藝範咖啡館、民宿等多種形態。

  讓城市煥發更強活力

  “我們(men) 現在做城市更新規劃,更注重統籌考慮城市功能、公共服務、安全基礎設施配套、生態係統等,維護城市整體(ti) 的係統性。”王承華指出,南京的城市更新探索正建構出更為(wei) 多樣的城市空間和豐(feng) 富的業(ye) 態,能更好地激發城市活力。

  坐落於(yu) 南京市玄武區楊將軍(jun) 巷9號的D9街區,原為(wei) 南京卷煙廠老廠房,始建於(yu) 20世紀50年代。2001年,南京卷煙廠遷至河西,部分廠房空置。2018年,玄武區以“城市矽巷”為(wei) 思路盤活閑置載體(ti) ,於(yu) 2020年正式啟動廠房改造。

  因地製宜保留工業(ye) 遺產(chan) ,街區現有的9棟獨立建築,其中一棟為(wei) 民國建築,在保留廠房、瓷畫、立柱等廠區原有載體(ti) 基礎上,以新材料、新技術重塑街區空間。

  行走在街區內(nei) ,隨處可見牆繪、旋轉樓梯等網紅打卡點。地麵的銅製地磚,靈感源於(yu) 南京卷煙廠生產(chan) 的煙標;廠區保留的7根立柱,加入多媒體(ti) 技術後變身柱廊互動屏。此外,D9街區還推出原創IP形象“小九”,同步上映沉浸式情景劇,讓建築能互動,街區講故事。

  “存量時代的老城更新,已不單單是載體(ti) 出新,更多在於(yu) 功能賦能、價(jia) 值再現。”南京玄武區文旅集團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D9街區總建築麵積約3.6萬(wan) 平方米,這一小而精的街區中,規劃有商業(ye) 、辦公、公共及配套等多功能業(ye) 態。

  為(wei) 更好激發城市活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去年以來,南京市建鄴區聚焦“城市更新+藝術賦能+城市運營”,持續健全“10分鍾公園綠地服務圈”,精心布局“口袋公園”、社區遊園,讓市民推窗見綠、開門進園。

  全域更新有藍圖

  城市由誰來更新?更新什麽(me) ?怎麽(me) 更新?

  “我們(men) 計劃‘十四五’期間對居住類地段、生產(chan) 類建築、公共類空間以及三者組合形成的綜合類片區4類10個(ge) 方麵進行全要素、全方位更新,並著力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機製、實施模式、支持政策、技術方法和管理製度。”南京市城鄉(xiang) 建設委員會(hui) 副主任徐淮舟表示。

  與(yu) 過去相比,此次試點確定以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棲霞區、雨花台區六城區為(wei) 重點,並納入江北新區和其他各區重點單元和重點項目,聚焦居住類地段、生產(chan) 類建築、公共空間、綜合類片區四個(ge) 方麵,更加強調全域統籌規劃、全要素覆蓋、全流程管理。

  5月,南京市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之一——南京荷花塘曆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yu) 再生規劃設計方案公示。方案提出,對荷花塘居住區C級危房、D級險房進行消險處理,盡可能增加廚房、衛生間,改善民生條件,並留住老門西的社區特質,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按照“願改可改則改”,鼓勵居民自主更新。

  除以居住功能為(wei) 主外,按照規劃設計方案,還將對街巷、文物建築、古井等曆史文化資源,通過保護修繕進行公共展示,充分釋放街區的文化活力。未來,荷花塘片區將以鳴羊街沿線為(wei) 生活性街道,水齋庵沿線發展城南特色美食,同時,打造殷高巷—孝順裏—謝公祠—飲馬巷—同鄉(xiang) 共井—陳家牌坊文化體(ti) 驗線路。

  “我們(men) 將從(cong) 試點項目中充分汲取經驗,通過編製專(zhuan) 項規劃、更新導則等,構建全鏈條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我市城市更新管理辦法,逐步建立起政策‘工具箱’。”徐淮舟表示,“按照計劃,到2023年底,將通過試點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南京經驗’。”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