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涼州大遍》為何曲?在追劇中探尋民樂之美

發布時間:2022-07-01 14:30:00來源: 文匯報

  古裝劇《夢華錄》大結局已出,“大女主群像”中琵琶高手宋引章在最後一集迎來“高光時刻”——不僅(jin) 憑一己之力在工尺譜中找到破案線索,更因出色的彈奏水準成為(wei) 欽點“供奉”,一舉(ju) 成為(wei) 高階“公務員”。宋引章雖非女一號,但在《夢華錄》中一直是話題焦點,無論是她橫抱琵琶彈奏的姿勢,還是為(wei) 其贏得“風骨”題字的“古曲”《涼州大遍》,都引發了熱議。“從(cong) 古至今,彈奏琵琶究竟有哪些姿勢?”“古代真的有《涼州大遍》這首樂(le) 曲嗎?”從(cong) 留言板和彈幕中不難發現,網友對民族音樂(le) 、民族樂(le) 器和其背後蘊含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正投以越來越熱切的關(guan) 注。

  不僅(jin) 是《夢華錄》,近年來《風起隴西》《清平樂(le) 》等古裝劇或通過配樂(le) 或通過劇情,展現了我國民族器樂(le) 的風格特征、演奏特征和文化特征。“影視劇能夠還原這種文化現象,讓傳(chuan) 統音樂(le) 在現代人的審美體(ti) 驗中得以存續,對於(yu) 民族樂(le) 器普及來說無疑是好事。”上海音樂(le) 學院民樂(le) 係教授、作曲家劉灝表示,希望在未來的影視劇中,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民樂(le) 元素,也希望影視從(cong) 業(ye) 者能更深入地挖掘民族器樂(le) 背後的文化,讓傳(chuan) 統音樂(le) 的傳(chuan) 承不止步於(yu) “徒有其表”。

  宋引章橫抱琵琶到底對不對?民族器樂(le) 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

  《夢華錄》播出過程中,琵琶成為(wei) 話題熱點。劇中宋引章人設為(wei) 宋朝江南琵琶名手,每逢她出場彈琵琶時,彈幕裏不時有網友發問:“這是琵琶嗎,為(wei) 什麽(me) 橫著抱(彈),跟彈吉他似的?”針對部分觀眾(zhong) 認為(wei) 琵琶應該豎著彈的觀點,上海音樂(le) 學院民樂(le) 係副教授、琵琶演奏家舒銀告訴記者:在曆史上,琵琶持琴姿勢有豎抱,也有橫抱。

  琵琶是一件曆史悠久的中國樂(le) 器,距今大約有兩(liang) 千多年的曆史。目前學界所知的琵琶最早見於(yu) 史載的文獻,是漢代劉熙的《釋名·釋樂(le) 器》。其中寫(xie) 道:“批把本出於(yu) 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wei) 名也。”意思是“批把”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le) 器,向前彈出稱作“批”,向後挑進稱作“把”;根據它演奏的指法名稱而命名為(wei) “批把”。

  “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或是一些出土的樂(le) 俑,或是南唐的《韓熙載夜宴圖》中,都能看到橫抱演奏琵琶的狀態。”至於(yu) 宋代琵琶的演奏狀態,舒銀提到宋朝詩人樓鑰的詩句,“琵琶橫倚續續彈,一夫坐聽胡中曲”,證明了也是橫著彈奏的,“因此,《夢華錄》劇中琵琶橫抱的持琴方法,我認為(wei) 還是符合琵琶曆史的”。

  專(zhuan) 家介紹,目前所能查閱到的資料中關(guan) 於(yu) 宋代琵琶的記載不多,歐陽修的詩中有提到《啄木》《玉連鎖》兩(liang) 首宋代琵琶曲。另外,當時琵琶的品和相較少(品和相都是琵琶的音位,材質不同,相一般由紅木、骨頭、玉石等製作,品一般由竹子製作),技法也不如當代琵琶這般複雜多樣。和現在指彈的方式不同,當時大多是用一個(ge) 大撥子來彈奏的。

  清代則是琵琶藝術飛速發展的高峰期,1819年出版的琵琶曆史上第一本集大成的樂(le) 譜《華秋蘋琵琶譜》,收錄了人們(men) 熟知的《十麵埋伏》《月兒(er) 高》等樂(le) 曲。在這個(ge) 時期,隨著琵琶藝術的發展,琵琶的形製也發生了變化——品和相逐漸增加,和現在琵琶的樣子已經非常接近。同時,琵琶的持琴狀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逐漸確立為(wei) 豎抱,並且用手指彈奏。

  古代有《涼州大遍》這首樂(le) 曲嗎?越來越多平台讓民樂(le) 引發破圈熱潮

  “若是咽不下這口氣,就拿手中的琵琶當作劍,狠狠地刺回去。”宋引章前去蕭相公府中獻藝之前,男主角顧千帆如此鼓勵她。在正式獻藝環節,宋引章的琴藝得到柯相的讚美,柯相還在她的琵琶上題上“風骨”二字。《夢華錄》中,宋引章憑借奏出金戈鐵馬之勢的《涼州大遍》技驚四座,名動東(dong) 京城。有觀眾(zhong) 好奇:古代真的有《涼州大遍》這首樂(le) 曲嗎?

  舒銀告訴記者,《涼州》,是唐代有名的大曲;大遍,是唐宋大曲用語,完整演奏全曲,稱大遍。“除了清代,唐代是琵琶發展的另一個(ge) 高峰期,當時湧現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樂(le) 曲。宮廷樂(le) 隊、民間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成為(wei) 當時非常盛行的樂(le) 器,這種盛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大量的記載。”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詩篇《琵琶行》中,對琵琶演奏及其音響效果進行了非常形象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

  莊永平在《中國琵琶文化類編》一書(shu) 中,對《涼州》(又稱《梁州》)這首大曲有相關(guan) 研究:《教坊記》中有記載這首曲名,當時的樂(le) 曲皆以邊地為(wei) 名,如涼州、伊州、甘州之類。唐代元稹《琵琶歌》寫(xie) “梁州大遍最豪嘈”,說明此曲風格較為(wei) 粗獷,根據詩中描述,唐代琵琶演奏家李管兒(er) 演奏過此曲。到了宋代以後,此曲流傳(chuan) 很廣,如宋代《梁州令》《梁州排遍》、元代《小梁州》等等。

  “說到《涼州》一曲,讓我想到琵琶最早有史料可考的、現在仍然活躍於(yu) 教學和舞台的琵琶獨奏曲《海青拿天鵝》。”舒銀說,元代詩人楊元孚在《灤京雜詠》中寫(xie) “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將《海青拿天鵝》與(yu) 《涼州》大曲相比擬,也可看出《涼州》這首樂(le) 曲是確實存在的。“但《涼州》原貌如何,我們(men) 隻能從(cong) 文獻資料的些許描述中去體(ti) 會(hui) 了。至於(yu) 《夢華錄》劇中琵琶的聲音,更接近現代的琵琶的音區和音色。”

  近年來,包括《夢華錄》在內(nei) 的影視劇作品,出現了琵琶等民樂(le) 元素。而在B站、抖音等Z世代高度活躍的社交媒體(ti) 和視頻平台,優(you) 秀民樂(le) 演奏家和新的民樂(le) 作品也受到了大量關(guan) 注。不久前,上海推出一場持續8小時的新國樂(le) 直播,其中一位直播參與(yu) 者,是推廣箜篌文化的90後熱門主播滿寶醬。她每周都會(hui) 在抖音上開直播,觀眾(zhong) 現場點歌,她當場記譜,用箜篌演奏。她不僅(jin) 能用箜篌彈奏二次元神曲《九九八十一》,還能彈奏流行曲《遇見》《海闊天空》等,還有西方經典音樂(le) 《卡農(nong) 》、電影音樂(le) 《走出埃及》等,箜篌的傳(chuan) 統經典曲目自不用說。目前滿寶醬在抖音上的點讚量已經破600萬(wan) 。她說,隻要有人通過她的抖音號認識箜篌,她就會(hui) 一直彈下去、教下去。“我們(men) 就是以後要去推動民樂(le) 發展的這一撥人。”

  “在這些網絡平台,我們(men) 既能看到古曲、傳(chuan) 統曲目,也有影視音樂(le) 、遊戲音樂(le) 、流行音樂(le) 甚至西方古典曲目的改編或移植作品,在繼承的基礎上融入了貼合時代的創新。”劉灝認為(wei) ,眼下還有很多知名民樂(le) 演奏家、專(zhuan) 業(ye) 院校民族器樂(le)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和廣大民樂(le) 愛好者同台交流,為(wei) 我國民族音樂(le) 的向好向新發展,提供了寬廣平台和優(you) 質土壤。薑方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