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三個關鍵詞:注重傳承 完善評價 紮根基層
光明日報記者 田雅婷 崔興(xing) 毅
如今,很多老百姓都認可中醫,主動選擇中醫就診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人們(men) 還是經常感慨:好中醫越來越少。其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國家中醫藥局首次牽頭製定的係統部署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文件有何看點?意在解決(jue) 哪些問題?
中醫藥青年人才如何善繼岐黃
優(you) 秀中醫人才培養(yang) 難,難就難在中醫原創思維不易形成、曆代經典難以活化、基本技能不易掌握、方藥性效難以體(ti) 悟……中醫思維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中醫人才傳(chuan) 承的困境。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看來,中醫藥人才培養(yang) ,最核心的就是提升中醫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
讀經典是培養(yang) 中醫思維的重要環節,這離不開優(you) 秀的教材。對此,王啟明表示,將大力推進中醫藥經典教學改革,提高中醫類專(zhuan) 業(ye) 經典課程比重,加快建立以中醫經典課程為(wei) 根基的課程體(ti) 係,盡快推出一批符合中醫藥教育規律的優(you) 秀教材。
為(wei) 加深學生對經典的理解和重視,近年來,教育部會(hui) 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行了全國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我們(men) 想在覆蓋全部24所獨立設置的中醫藥院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它的範圍,拓展到所有舉(ju) 辦中醫藥教育的高校,並逐步將等級考試的結果納入學生學業(ye) 考評體(ti) 係。”王啟明說。
中醫講究傳(chuan) 承,《意見》也提出了早跟師、早臨(lin) 床的學習(xi) 製度。
“我們(men) 支持符合條件的師承繼承人,以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zhuan) 業(ye) 學位。”據王啟明介紹,在師資建設方麵,教育部計劃打造10個(ge) 左右國家中醫藥教師發展示範中心,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培養(yang) 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優(you) 秀教學團隊。“我們(men) 鼓勵引導名老中醫、中醫藥專(zhuan) 家上台,指導中醫藥院校的教師。經典的學習(xi) 在院校學習(xi) 之外,經過臨(lin) 床實踐,周期性螺旋式的提升,才能加深理解。”
為(wei) 此,教育部將建設30個(ge) 左右國家中醫臨(lin) 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引領帶動臨(lin) 床實踐教學水平整體(ti) 提升。王啟明介紹:“我們(men) 將強化附屬醫院中醫臨(lin) 床教學主體(ti) 職能,把師承教育貫穿臨(lin) 床實踐教學全過程,強化實踐教學‘看病抄方’。”
中醫藥是傳(chuan) 統醫學,但“傳(chuan) 統”二字並非意味著因循守舊,而應該是守正創新。王啟明表示,教育部還將推動中醫藥與(yu) 文、理、工的學科交叉,培養(yang) 一批高層次複合型中醫藥人才。“我們(men) 還將試點探索九年製中西醫結合教育,培養(yang) 一批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全麵提升中醫藥服務群眾(zhong) 健康的能力水平。”
中醫藥人才評價(jia) 如何突出中醫藥特色
從(cong) 滿足老百姓對中醫藥防病治病的需求來說,中醫藥人才的層次應是多種多樣的。但目前,中醫藥人才評價(jia) 多以考、評、聘為(wei) 主,考試仍是中醫藥人才評價(jia) 的主要手段。
“本次印發實施的《意見》,就是通過健全職稱評價(jia) 體(ti) 係,完善職稱評價(jia) 標準等舉(ju) 措,來完善中醫藥職稱評價(jia) 製度的。”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劉冬梅介紹,“我們(men) 調整了衛生職稱係列的專(zhuan) 業(ye) 設置,增設了中醫技師。在完善評價(jia) 標準方麵,分類建立了中醫臨(lin) 床人才、基礎人才、科研人才的評價(jia) 標準。”
具體(ti) 來說,對臨(lin) 床人才,重點評價(jia) 臨(lin) 床療效,把診斷的準確率、治療方案、病曆分析、合理用藥、診療質量、病人滿意度以及師帶徒情況等作為(wei) 評價(jia) 的主要要素;對於(yu) 基礎人才,重點評價(jia) 其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創能力,把重大理論創新、重要學術專(zhuan) 著、古典醫籍挖掘成果等作為(wei) 重要要素;對於(yu) 科研人才,重點評價(jia) 其探索疾病規律,解決(jue) 臨(lin) 床問題,用現代科學來解讀中醫藥學原理的能力,把主持重大科研項目、創新型代表作、科研成果的產(chan) 出及轉化等作為(wei) 評價(jia) 的主要要素。
《意見》明確,在醫師晉升工作量的要求中,要側(ce) 重臨(lin) 床醫生執業(ye) 能力的評價(jia) 。“我們(men) 和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一起,通過對中醫住院、病案的數據,以及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數據的認真梳理和研究,設置了像中藥飲片處方比、中醫治療疑難危重病患者數量、中醫非藥物療法使用率等特色評價(jia) 指標,這樣能更加準確科學地評價(jia) 中醫藥人才。”劉冬梅說。
如何把好中醫留在基層
中醫藥的優(you) 勢在基層,中醫藥的聲音在基層。但目前,基層醫療人員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這種現象很普遍。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陳昕煜介紹,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協同從(cong) 2010年開始牽頭組織實施了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yang) 項目,這個(ge) 項目實施以來共計為(wei) 中西部地區鄉(xiang) 鎮衛生院招收培養(yang) 了7萬(wan) 多名本科醫學生。“在這個(ge) 項目當中我們(men) 也一直持續擴大中醫專(zhuan) 業(ye) 定向醫學生的招生規模。”
國家中醫藥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介紹,國家中醫藥局將繼續會(hui) 同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一起做好農(nong) 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培養(yang) 。一方麵從(cong) 國家層麵擴大本科層級免費醫學生的培養(yang) 規模。另一方麵也支持、鼓勵地方開展專(zhuan) 科層麵免費醫學生的培養(yang) 。
“我們(men) 也會(hui) 在全科醫生特設崗位裏麵擴大中醫醫師的招生規模,推廣‘縣管鄉(xiang) 用’‘鄉(xiang) 管村用’等管理模式,鼓勵縣域裏麵的醫共體(ti) 、醫聯體(ti) 人才上下流動。”盧國慧說。
招來了,如何留住?
《意見》明確,中醫醫師晉升副高級職稱時,應當有累計一年的在縣級以下或者是對口支援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經曆。“我們(men) 將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中高級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的比例,對基層一線中醫藥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實行‘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劉冬梅說。
“我們(men) 還將麵向所有基層醫療機構的醫師開展全員中醫藥知識培訓,包括鄉(xiang) 村醫生,真正在基層培養(yang) 一支‘能中會(hui) 西’的隊伍。”盧國慧介紹,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一名中醫類別的醫師,或者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lin) 床類別醫師,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一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
老百姓對名老中醫的需求很大,但相較於(yu) 龐大的就醫需求,名老中醫顯然數量不足。在不少地方,基層名老中醫藥專(zhuan) 家傳(chuan) 承工作室廣受歡迎。
“這種工作室在‘十四五’期間將加大規模,爭(zheng) 取到2025年為(wei) 每個(ge) 縣級機構建立1~2個(ge) 工作室。”盧國慧指出,工作室有特殊要求,就是老專(zhuan) 家要把基層醫生帶起來。“我們(men) 也鼓勵退休的中醫醫師和中醫的專(zhuan) 長醫師到基層去執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