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聲嗩呐越百年 文旅融合覓新機

發布時間:2022-07-01 15:26:00來源: 農民日報

  “我正在趙莊魔術劇場演出呢?”電話那頭的褚金德話語裏透著著急。

  眼下正值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期,當地疫情緩解,演出適度放開,各種非遺展演、文藝下鄉(xiang) 開始進行,“這幾天,我們(men) 20幾個(ge) 人,已經演出了20多場了。”褚金德說。

  褚金德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項目——韓店嗩呐的省級傳(chuan) 承人。寶豐(feng) 縣肖旗鄉(xiang) 韓店嗩呐興(xing) 起於(yu) 清乾隆初年,傳(chuan) 承延續至今。韓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偉(wei) 告訴記者,目前,韓店村嗩呐有演出團體(ti) 20餘(yu) 個(ge) ,嗩呐藝人200餘(yu) 人。韓店村建成了民俗嗩呐園,正在文旅融合中給嗩呐演出尋覓新的發展機遇。

  穿越百年的民間響器

  采訪中,褚金德向記者講述韓店嗩呐的源起:

  清乾隆年間,韓店村鄉(xiang) 紳郭旦酷愛戲曲,組建了2個(ge) 戲班,嗩呐作為(wei) 戲曲伴奏。民國初期,嗩呐藝人陳春堂和劉林經常到韓店村聯誼,切磋技藝,之後,劉林被韓店濃鬱的文化氛圍和淳樸的民風所吸引,落戶韓店,嗩呐在韓店生根開花。

  20世紀60年代,褚金德和村裏的杜獅子、杜建明、杜文章、蘇長江等人師從(cong) 劉林,學習(xi) 嗩呐技藝,跟隨韓店曲劇團演出。1967年村裏創建第一個(ge) 嗩呐班子,開始在周邊村“出好兒(er) ”(當地管出去演出叫“出好兒(er) ”)。從(cong) 此,愛好吹、拉、彈、唱者層出不窮,代代相傳(chuan) 。韓店村幾乎人人都會(hui) 吹唱幾句。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韓店嗩呐的黃金期。在寶豐(feng) 縣,每逢婚喪(sang) 嫁娶、店鋪開張、節日慶祝等活動,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韓店,周邊的汝州、郟縣、魯山,也都來請韓店嗩呐樂(le) 班去助興(xing) 。最多時韓店村有三四十個(ge) 嗩呐班子出外演出。

  褚金德14歲時,一邊繼續嗩呐練習(xi) ,一邊跟著在縣豫劇團工作的二哥係統學習(xi) 音樂(le) ,後來在肖旗高中教音樂(le) 。節假日有演出邀約,他就帶班子出去演出。現已68歲的他平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村裏的非遺研習(xi) 館裏,定期開展傳(chuan) 習(xi) 活動,並承擔著“非遺進校園”的活動,有時依舊出去演出。

  褚金德告訴記者,他的拿手絕技是“超級”嗩呐(就是將一個(ge) 個(ge) 嗩呐連接起來,足足有1米多長)、用鼻子吹奏以及同時吹奏兩(liang) 管嗩呐,“嗩呐吹響容易,吹好不容易,高低音不好控製,要一小段一小段反複練習(xi) ,嗩呐聲音大,練習(xi) 時吵人,不管冬天多冷,夏天多熱,都得遠遠找個(ge) 野樹林子練習(xi) ,手指腫了又消,然後變靈活;嗓子疼了,稍微養(yang) 養(yang) 再接著吹。”

  褚金德大兒(er) 子今年32歲,除了會(hui) 吹嗩呐,還會(hui) 吹笙、笛,彈電子琴,經常在外麵演出。褚金德還希望孫子也學會(hui) 嗩呐,代代相傳(chuan) 。

  嗩呐藝人的堅持

  杜淑超是韓店嗩呐吹奏中生代的中堅代表,2010年和2014年曾兩(liang) 次榮獲平頂山市嗩呐狀元稱號。她一家五姐妹個(ge) 個(ge) 都能吹會(hui) 打。近年由於(yu) 受當地紅白喜事費用減半的影響,杜淑超的嗩呐班生意減少,隻好開了一家小飯店保障家庭收入。但她仍抱定嗩呐藝術情懷。

  杜淑超家裏還保存有她小時候跟父母演出時用的鐵皮箱,“那時候出去把設備裝在這箱子裏,再把箱子裝上三輪車,拉著就走了。”杜淑超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韓店嗩呐藝人有了經濟頭腦,演奏班子裏吹笙、吹嗩呐也逐漸固定到人。“那時候主要是針對紅白事,出一次‘好兒(er) ’5塊錢,到90年代已經漲到150塊錢到300塊不等,收入非常可觀。”

  由於(yu) 收入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到韓店拜師學藝,一時間,韓店村嗩呐聲不斷。“‘出好兒(er) ’最頻繁時一個(ge) 月有20多次,少的也有十三四次。村裏最早的萬(wan) 元戶就是吹嗩呐的。”

  現在,“出好兒(er) ”的收入大概一個(ge) 人平均一天能有200元左右。一般一個(ge) 班子3-5個(ge) 人,保證至少有一個(ge) 嗩呐、一個(ge) 吹笙、一個(ge) 打小鑔。杜淑超說,為(wei) 了吸引年輕人,現在演出加入了流行音樂(le) 的元素,不光是吹嗩呐,還有戲曲、歌舞表演等穿插在一起,也會(hui) 根據客戶的要求增加表演項目,比如還有要求吹薩克斯的。

  技多不壓身,雖然現在行情不如以前,但杜淑超的演出依舊在持續,等未來文化活動進一步放開,她裝有調音台、音箱、話筒、話筒架等演出設備的舞台車隨時可以開出去。

  文旅融合覓新機

  韓店村的民俗嗩呐園位於(yu) 村口,是一棟二層小樓,一層西邊是展演廳,前有舞台,後有八張八仙桌,牆壁上安裝隔音板,避免過於(yu) 高亢的嗩呐聲擾民;東(dong) 邊是一個(ge) 民俗超市,有生活用品和土布等民間手工藝品。

  二層西邊是嗩呐史館,包括傳(chuan) 統嗩呐實物展示,曆代嗩呐狀元圖文介紹,嗩呐藝人拜師、學藝等老照片展示;東(dong) 邊是肖旗鄉(xiang) 非遺展廳,有提線木偶、銅器屋等鄉(xiang) 裏所有非遺項目的展示。

  肖旗鄉(xiang) 鄉(xiang) 長周曉鵬告訴記者,嗩呐園於(yu) 2019年投資200萬(wan) 元建成,“這裏天天可熱鬧了,每天都有人練習(xi) 。”以前村民們(men) 喜歡聚在村裏的一個(ge) 小樹林練習(xi) ,但冬冷夏熱,有個(ge) 刮風下雨,也練不成,現在改這裏了,環境更舒服。

  為(wei) 了給嗩呐演出尋覓新的發展機遇,周曉鵬說,肖旗鄉(xiang) 正在推進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2019年,河南康龍公司在肖旗鄉(xiang) 投資1.6億(yi) 元,建設了以生態循環農(nong) 業(ye) 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為(wei) 主題,融科普教育、生態養(yang) 殖、有機種植、精深加工、農(nong) 業(ye) 觀光、休閑采摘、文化體(ti) 驗、田園度假、康體(ti) 養(yang) 生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休閑觀光園區,目前已被認定為(wei)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研學旅遊現在是一個(ge) 熱點,我們(men) 計劃把韓店村作為(wei) 這個(ge) 線路上的點,為(wei) 韓店帶來人流。韓店村曆史悠久,老街上曆經數代的老油坊、老醋坊依舊在經營,村裏嗩呐文化積澱深厚,我們(men) 打算先推出為(wei) 每撥遊客演出一場嗩呐的活動,幫嗩呐藝人增加收入。”周曉鵬說。周涵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