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世界有“聲”有“色”
前不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明行動”現場推進會(hui) 在阿克蘇召開,以浙江援疆“啟明行動”為(wei) 藍本,在有對口援疆工作的11個(ge) 地(州、市)開展對口援疆兒(er) 童康複救助項目,努力實現疾患兒(er) 童人人享有康複救助、確保應救盡救。
2021年8月,浙江援疆兒(er) 童康複救助“啟明行動”在南疆啟動。兩(liang) 地聯合,免費對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疾患兒(er) 童開展康複救助,目前已救助疾患兒(er) 童209人。
“‘啟明行動’的實施,使受到救治的疾患兒(er) 童及其家庭深切感受到了黨(dang) 和政府對各族群眾(zhong) 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並引發了‘康複一人、幫助全家、影響一片’的連鎖效應。”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黨(dang) 委書(shu) 記、指揮長朱林森說,“對口援疆如同架起一座橋梁,把遠隔萬(wan) 水千山的浙江人民與(yu) 阿克蘇各族群眾(zhong) 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讓疾患兒(er) 童重見光明、重獲新“聲”
“嗯、哦、啊……”植入人工耳蝸一個(ge) 月後,維吾爾族小姑娘娜紮開提·約爾開提的喉嚨,第一次發出了聲音。一旁的母親(qin) 布阿依夏木·吐爾迪立刻俯身抱住了她,情不自禁流下熱淚。在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人工耳蝸開機後的動人一幕,讓在場所有人為(wei) 之鼓掌。
娜紮開提·約爾開提剛滿9歲,出生不久被檢查出患有雙耳感音神經性耳聾。這個(ge) 本已艱難的家庭無力承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高昂的醫療費。“啟明行動”的出現,為(wei) 娜紮開提·約爾開提打開了“有聲”世界的大門。
“一個(ge) 小手術改變了孩子們(men) 的命運,讓他們(men) 能夠看得見、聽得到,更重要的是這將改變他們(men) 的人生軌跡。”浙江援疆幹部、阿克蘇地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羅華標說。
目前,“啟明行動”已開展三期救助項目,浙江省安排2000萬(wan) 元計劃外援疆資金,派出專(zhuan) 家70餘(yu) 人次,在阿克蘇地區進行疾患兒(er) 童醫療手術和康複救助,累計為(wei) 疾患兒(er) 童實施人工耳蝸手術53台、角膜移植手術7台、白內(nei) 障等眼科手術8台,驗配助聽器74例、助視器(特殊鏡片眼鏡)67例,讓孩子們(men) 重見光明、重獲新“聲”。
持續跟蹤康複教育全過程
“你好,我叫瑪依熱,今年10歲了……”很難想象,這個(ge) 站在記者麵前的甜美女孩,一年前還身處無聲的世界,隻能用手語與(yu) 周圍人做有限的交流。瑪依熱·吐爾洪自幼左耳極重度聽力損失、右耳重度聽力損失。“啟明行動”開展後,經過現場救治專(zhuan) 家組測試和綜合評估,瑪依熱·吐爾洪做完手術,來到啟明學校進行言語康複訓練並學習(xi) 知識。
“蘋——果,核——桃……”“對,不要看我的嘴唇,養(yang) 成用耳朵聽的習(xi) 慣。”記者注意到,孩子們(men) 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配合,逐字逐句學習(xi) ,熱切的眼神裏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手術隻是成功的開始。”浙江援疆醫生、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張雅萍解釋,“患兒(er) 由於(yu) 長期聽不到聲音、不能正常溝通交流,導致聲帶有一些退化。在手術過後,他們(men) 需要2至3年的康複過程,才能從(cong) 手語交流轉變到言語交流。最終能否回歸正常生活,還要看後續康複的效果。”
針對這一問題,阿克蘇地委、兵團一師黨(dang) 委和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黨(dang) 委在總結一期行動的經驗基礎上,決(jue) 定係統開展“一人一檔一策一醫生(康複師)一教師一幹部”模式,實施疾患兒(er) 童摸排篩查、救治康複、康複救助能力提升、新生兒(er) 出生缺陷預防、特殊教育擴容提質等“五大行動”,不斷完善康複救助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持續跟蹤孩子們(men) 康複教育的全過程。阿克蘇地區專(zhuan) 門在啟明學校劃出1600平方米的教室,作為(wei) 阿克蘇地區聾兒(er) 語訓中心及人工耳蝸康複訓練基地。
“經過改造升級,整個(ge) 基地能容納的孩子比原來多了好幾倍,康複教師也從(cong) 原來的8個(ge) 人增加到現在的30多人,為(wei) 此浙江以柔性援疆的形式,不間斷派語訓康複專(zhuan) 家來到阿克蘇,對後期康複進行係統培訓和提升。”站在窗明幾淨的教室內(nei) ,阿克蘇地區殘聯副理事長高雪蓮高興(xing) 地說。
讓疾患兒(er) 童實現全方位發展
五月,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援疆醫生任敏帶領浙江援疆醫生來到溫宿縣人民醫院,塵沙未洗便開始指導當地醫生開展疾患兒(er) 童康複救助篩查。任敏表示:“疾病的前期篩查很重要,很多患兒(er) 正是由於(yu) 早期沒能發現聽、視和言語障礙,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而基層恰恰缺乏更多有篩查能力的醫生。”
不僅(jin) 要“輸血”,更要“造血”。浙江援疆指揮部確立了從(cong) “分別幫”邁向“組團幫”、從(cong) “單項幫”邁向“係統幫”、從(cong) “當前幫”邁向“長遠幫”、從(cong) “一家幫”邁向“眾(zhong) 人幫”的工作思路,在幫扶的同時為(wei) 當地培養(yang) 一批“帶不走”的人才,提高當地治療康複、特殊教育、新生兒(er) 缺陷預防等能力。
更多的專(zhuan) 業(ye) 人才正在成長。來自浙江溫州眼視光醫院的援疆醫生戴琦向人們(men) 介紹起他的“學生”王穎,王穎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已經可以獨立地做角膜手術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浙江援建的“南疆眼庫”已正式投入使用,在援疆專(zhuan) 家的指導與(yu) 溫州醫科大學眼庫、南疆眼庫的材料支持下,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已能夠常規開展各類角膜手術,居南疆乃至全疆領先水平。
師資隊伍亦在成長。目前,啟明學校與(yu) 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浙江特殊教育職業(ye) 學院、浙江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院以及6所特殊教育學校組成了“浙江—阿克蘇特殊教育發展聯盟”,啟動特殊教育未來名師培養(yang) 計劃,線上線下開展師資培訓、跟崗培養(yang) 、聯合教研活動等。
從(cong) 醫療救治到康複訓練,從(cong) 特殊教育到全麵發展,“啟明行動”內(nei) 容不斷豐(feng) 富,在幫助疾患兒(er) 童重獲新“聲”、重見光明的同時,援助新建盲人足球場、音樂(le) 教室等基礎設施,組建合唱團、葫蘆絲(si) 樂(le) 隊等文體(ti) 組織,啟動實施特殊教育“未來名師”培養(yang) 計劃,並引導浙江愛心企業(ye) 資助設立“啟明天使”學生獎學創業(ye) 基金,在阿克蘇各縣(市)建立1個(ge)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3個(ge) 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挖掘培養(yang) 有藝術體(ti) 育特長的疾患兒(er) 童,讓疾患兒(er) 童實現全方位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