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雨最多的時候來了!大數據揭秘小暑“高溫王”“暴雨王”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7月7日),我國迎來小暑節氣,這是夏天的第五個(ge) 節氣,表示盛夏正式開始。“自從(cong) 五月困暑濕,如坐深甑遭蒸炊”。此時,大地熱浪縱橫、暑氣正濃,我國大部地區即將開啟“燒烤模式”或“蒸煮模式”。中國天氣網盤點了1991年至2020年氣象大數據,發現小暑節氣不僅(jin) 酷熱難耐,也是全年降雨最多的節氣。
小暑節氣開啟蒸烤模式 南方城市“霸榜”高溫排行榜
小暑分三候:一候溫風至,風中夾雜著熱浪;二候蟋蟀居宇,暑氣難耐,蟋蟀也躲到庭院牆角下尋找陰涼;三候鷹始鷙,地麵氣溫太高,老鷹振翅高飛前往高空尋找清涼。此時,大地少有涼風,天地間仿佛變成了“蒸籠”、“烤箱”,暑熱的天氣特點更加突出。
小暑至,盛夏始。小暑時節,我國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南北方一同進入高溫高濕階段。中國天氣網特別盤點了常年小暑期間省會(hui) 級城市高溫日數排行榜,南方城市占據九席,幾乎“霸榜”,北方僅(jin) 有西安上榜;杭州以7.9天摘得榜首,福州和重慶位列二三位。
為(wei) 何小暑節氣南方熱得如此猛烈呢?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介紹,我國中東(dong) 部屬於(yu) 季風性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所以無論是降水還是氣溫,都在這個(ge) 節氣開始走向極端。常年這個(ge) 時候,長江中下遊會(hui) 經曆從(cong) 出梅到入伏的過程,進入到一年當中高溫悶熱天氣較多的時節,南方的高溫相對猖獗;而北方陸續進入雨季,高溫會(hui) 逐漸減少,不過,隨著濕度的增加,暑熱感仍在持續。
小暑為(wei) 全年降雨最多的節氣 武漢登頂雨量排行榜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唐代元稹的這首詩,生動地描寫(xie) 了小暑節氣的天氣特征:不僅(jin) 熱浪縱橫,難有一絲(si) 涼風,還多雷多雨。
中國天氣網統計了1991年至2020年氣象大數據發現,除了高溫,降水在小暑期間也明顯增加,鮮明詮釋了“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特點。數據顯示,全年來看,夏末秋初為(wei) 降雨充沛時段,其中,小暑節氣最多,平均雨量達到64.7毫米。
從(cong) 省會(hui) 級大城市來看,小暑節氣降雨最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方,前十名以華南、西南地區居多。其中,武漢以平均雨量154.2毫米成為(wei) 小暑時節雨水最多的城市,廣州、南京緊隨其後,雨量也都超過120毫米。
小暑節氣為(wei) 何雨這麽(me) 多?胡嘯解釋道,小暑節氣雨量整體(ti) 增多,伴隨著雨季的北抬,北方進入到降水核心時段,華北、東(dong) 北地區即將進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對北方很多城市來說,7月都是一年當中降雨量最多的月份;與(yu) 此同時,南方也進入到高溫和強降雨的並發時段,尤其是西南地區正處於(yu) 雨季當中,降雨充沛,此外,江南、華南一帶也常有台風的影響,暴雨、強對流天氣也頻繁發生。
今年小暑期間 我國呈現“南北雨多 中間高溫”的格局
胡嘯介紹,預計今年小暑期間,我國依然維持常年小暑大致的天氣特點,高溫晴熱和強降雨並存,總體(ti) 呈現出“南北雨多、中間高溫多”的夾心狀天氣格局。
小暑期間,我國黃淮、江漢、江淮、江南這一帶地區以及西北地區的高溫過程都比較強,且高溫範圍比常年同期廣,持續時間也較長;而多雨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北方,華北,東(dong) 北然多雷陣雨或陣性降水,此外,華南後汛期開始,降雨也較為(wei) 頻繁。
小暑至盛夏始 消暑美食喜“清新”
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一般在小暑節氣期間進入頭伏。“盛夏食飲,最喜清新”,暑熱之時,人們(men) 常常覺得沒有胃口,會(hui) 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以度過炎熱的伏天。
在北方,進入小暑節氣,有吃餃子、吃麵的習(xi) 慣。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主產(chan) 區麥收剛剛完成的時候,家家麥滿倉(cang) ,而到了伏天人們(men) 精神委頓,食欲不佳,人們(men) 用新磨的麵粉包的餃子,成為(wei) 民間傳(chuan) 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
南方水鄉(xiang) 則有在小暑節氣期間吃蜜汁藕的習(xi) 慣,宋代詩人陶弼在《詠藕》詩的末尾提到過“與(yu) 君消酷暑,瓜李莫相猜”。食藕以七月前期為(wei) 佳,將鮮藕用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當涼菜吃,實為(wei) 解暑佳品。
此外,吃西瓜、飲茶也是自古以來人們(men) 喜愛的消暑方式。《明詞匯編》中就有“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氣初剛。無計遣茲(zi) 長晝也,茗碗爐香”的詞句;宋代詩人晁補之也喜歡在暑熱時節,邀請好友烹茶消暑,並寫(xie) 道“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一碗淡茶,兩(liang) 相對坐,十分愜意。
在這個(ge) 暑熱正盛的時節,無論是食藕吃瓜,還是靜坐飲茶,希望大家都能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覓得一方清涼。(策劃/張慧 設計/劉紅欣 數據支持/胡嘯 蔣森偉(wei) 王偉(wei) 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