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劇的消逝與新可能
作者:楊慧
作為(wei) 武俠(xia) 泰鬥“金古溫梁”之一的溫瑞安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說英雄誰是英雄》從(cong) 演員選擇到故事改編上都顯示出了朝古裝偶像劇的傾(qing) 斜——主角挑選了非演員出身的劉宇寧和楊超越,此二者再加上另一主演曾舜晞的粉絲(si) 撐起了觀劇輿論場的最大聲量;而劇情則將原作冷峻殘酷的江湖爭(zheng) 鬥與(yu) 生死愛恨,改寫(xie) 為(wei) 了少男少女並肩遊曆江湖最後兄弟反目,更青春、更糾結、更現代。原作中王小石與(yu) 白愁飛本是一貧如洗的江湖遊蕩客,相識於(yu) 一場江湖黑暗中的路見不平,在電視劇中卻變為(wei) 了遊戲任務般的送信闖關(guan) ;蘇夢枕本是身染沉屙的江湖梟雄,王白因其卷入的金風細雨樓與(yu) 六分半堂之爭(zheng) ,包含著權力、道義(yi) 、利益、情誼的複雜格局,則被改寫(xie) 為(wei) “俠(xia) 二代”的接班之旅。
《說英雄誰是英雄》從(cong) 演員選擇到故事改編上都顯示出了朝古裝偶像劇的傾(qing) 斜
其實改編並無不可,重要的是改編指向的內(nei) 核,以及承載改編的外在。《說英雄誰是英雄》的服裝、化妝、道具、布景,尤其是演員極具現代的演繹方式,都賦予了該劇一種輕飄飄活潑潑的風格,哪怕是有決(jue) 鬥行刑等血腥場麵,江湖肅殺意、刀口搏命感也總顯得單薄。再加上改編後的劇情邏輯本身並不嚴(yan) 密,於(yu) 是一切更像一場遊戲,江湖隻是一派景觀。
而這是近年來傳(chuan) 統武俠(xia) 改編電視劇的常見情形。雖說眾(zhong) 人皆道武俠(xia) 衰之久矣,但細數近年來,2019年有《倚天屠龍記》,2020年有《鹿鼎記》《絕代雙驕》,2021年有《天龍八部》……一邊是傳(chuan) 統武俠(xia) 小說仍然被持續改編為(wei) 電視劇,另一邊則是幾乎沒有叫好叫座的情況出現,甚至極端如2021年版《天龍八部》,最為(wei) 大眾(zhong) 所知的反而是“段譽見到王語嫣後小便失禁”等令人瞠目的負麵話題。唯一一部相對口碑不錯的則屬2017年版的《射雕英雄傳(chuan) 》,但即便如此,也難以達到金庸劇曾經的盛況。
細數下來,傳(chuan) 統武俠(xia) 改編,現在幾乎淪為(wei) 瘦死駱駝比馬大的IP化運作,由於(yu) 金庸古龍等作品多年的口碑效應,始終擁有一定的觀眾(zhong) 緣,則作品具有基本關(guan) 注麵;同時,經典改編武俠(xia) 劇亦成為(wei) 新人明星的試驗田,知名IP加持下,被利用來為(wei) 明星進行轉型抑或是履曆鍍金,而新人是否適合角色、能否駕馭經典則顯得越來越無足輕重。此外,傳(chuan) 統武俠(xia) 也或成為(wei) 顛覆改編的素材庫,劍走偏鋒也許另有出路,一如數年前於(yu) 正版的《笑傲江湖》。
於(yu) 是不禁發問:國產(chan) 武俠(xia) 電視劇真的迎來了不可逆轉的黃昏?
武俠(xia) 經典改編的進退兩(liang) 難
雖然金庸古龍等大師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和觀眾(zhong) ,雖然郭靖、黃蓉、楚留香等角色早已成為(wei) 膾炙人口的文化人物甚至文化符號,但具體(ti) 到“金古溫梁”作品改編的內(nei) 地國產(chan) 武俠(xia) 電視劇,卻一直有點生不逢時。
傳(chuan) 統武俠(xia) 改編電視劇,以港台地區發力珠玉在前。香港武俠(xia) 劇自上世紀70年代盛行,尤其是TVB的《楚留香》《射雕英雄傳(chuan) 》《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武俠(xia) 電視劇,曾在海峽兩(liang) 岸暨港澳地區都掀起熱浪,可謂影響深遠,也奠定了觀眾(zhong) 近乎初戀般的情結。鄭少秋的楚留香、翁美玲的黃蓉、李若彤的小龍女、呂頌賢的令狐衝(chong) ……成為(wei) 了後來創作者難以避免的對比參照係。用今天的眼光去看,TVB的武俠(xia) 電視劇布景較為(wei) 簡陋,劇情也未必完全遵照原作,但是其編劇的成熟、氣氛的烘托和表演的入木,則共同締造了武俠(xia) 的香港時代。台灣武俠(xia) 劇則是受香港影響,也陸續推出了《神雕俠(xia) 侶(lv) 》《倚天屠龍記》等引發收視熱潮。
而內(nei) 地國產(chan) 武俠(xia) 劇則相對起步較晚,直到2000年左右內(nei) 地武俠(xia) 以張紀中係列為(wei) 代表才開始取得較大反響,《笑傲江湖》《天龍八部》等作品采取實景細致拍攝,整體(ti) 完成度較高,但在當時由於(yu) 改編、演員等爭(zheng) 議,收視如虹但評價(jia) 毀譽參半,時隔多年,張紀中版的金庸劇在評分網站一路走高,被奉為(wei) 經典,但是在當時卻未能得到更多好評,算是一出遺憾。
在張紀中係列過後,經典武俠(xia) 改編作品陸續推出,但武俠(xia) 電視劇很快讓位於(yu) 新的競爭(zheng) 者。在曆史古裝劇的範疇內(nei) ,宮鬥劇、穿越劇、仙俠(xia) 劇等類型漸次崛起,成為(wei) 觀眾(zhong) 新的寵兒(er) 。尤其是仙俠(xia) 對武俠(xia) 的替代性極強,曆史上,武俠(xia) 曾和仙神故事本不分家,例如民國時期紅極一時的武俠(xia) 神怪片便是如此。在當下,仙俠(xia) 在創作中具有更自由的世界觀、更極致的愛恨情仇、更高能的武力係統,更加符合年輕化的市場觀眾(zhong) 的觀劇訴求。尤其是經曆了網絡小說試錯脫穎而出的仙俠(xia) IP改編劇,更是契合當下的潮流與(yu) 文化而容易引發熱潮。
而“金古梁溫”為(wei) 代表的經典武俠(xia) 小說,在今天看來有諸多“不合時宜”:比如傳(chuan) 統武俠(xia) 的敘事風格和情節安排雖然亦是通俗化和流行化,但是與(yu) 今天觀眾(zhong) 觀劇的“爽感”標準相距甚遠,也與(yu) 今天觀眾(zhong) 的審美節奏有距離感;又比如經典武俠(xia) 幾乎都是“大男主”,故事的男性中心主義(yi) 以及部分女性角色的表麵化甚至工具化,也令今天的女性觀眾(zhong) 相對難以接受。因此,重拍的經典武俠(xia) 幾乎全都需要較大幅度改編,而改編經典又容易費力不討好,故而就形成了進退兩(liang) 難的局麵。
在古裝劇中看見新的武俠(xia) 可能
但如果就此哀歎武俠(xia) 電視劇一去不返,感傷(shang) 武俠(xia) 文化一派零落,倒也是過分悲觀。狹義(yi) 的經典武俠(xia) 改編電視劇雖然久已未出精品,但武俠(xia) 文化始終為(wei) 我國電視劇生產(chan) 提供著生生不息的能量。
市麵上仍然還有武俠(xia) 劇,這些作品進入了一種“後武俠(xia) 時代”,俠(xia) 不再強調“以武犯禁”,但仍然傳(chuan) 達著人們(men) 的家國情懷,以及對自由和正義(yi) 的追求。2019年的《大宋少年誌》、2020年的《俠(xia) 探簡不知》《少年遊之一寸相思》、2021年的《有翡》等作品,無論是IP改編或是原創劇本,都在探索著將成長、探險、懸疑等元素雜糅起來,並結合上當代觀眾(zhong) 對人物類型的偏好,探索新的武俠(xia) 可能。還有仙俠(xia) 劇中對俠(xia) 的塑造,往往在超凡脫俗的設定下,更強調的是一種俠(xia) 之大者的責任。《古劍奇譚》中的百裏屠蘇為(wei) 了複仇、也為(wei) 了蒼生最終舍生一戰,《誅仙·青雲(yun) 誌》的張小凡和同伴們(men) ,追尋的也是斬妖除惡、保護眾(zhong) 生,《雪中悍刀行》則在仙俠(xia) 中淡化仙而突出俠(xia) ,但仍然強調的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邏輯,以徐驍、徐鳳年父子為(wei) 代表的秩序維護者,對他們(men) 而言家國事亦江湖事,江湖更是在故事中成為(wei) 一種動力參與(yu) 到了整個(ge) 社會(hui) 製度建構中。
更廣泛地來說,武俠(xia) 對正義(yi) 的追求、對義(yi) 氣的歌頌,在傳(chuan) 統中國是一種超越血緣、超越世俗秩序的理想主義(yi) ,俠(xia) 義(yi) 之風可在許多作品中得見,《琅琊榜》是一個(ge) 廟堂之上有江湖氣的故事,身世坎坷的天縱英才梅長蘇的複仇與(yu) 人生選擇中的浩然俠(xia) 氣貫穿始終;《長安十二時辰》的張小敬看似行事毫無章法、不羈極端,但大事上有著極強的責任感和正義(yi) 感的俠(xia) 骨;甚至近期熱播的《夢華錄》中,被觀眾(zhong) 熱議的趙盼兒(er) 對宋引章的援救、姐妹之間的互助,均熠熠有俠(xia) 義(yi) 光芒。
武俠(xia) 之魂並未遠去,隻是彌散成了許多作品中的一抹色彩。而武俠(xia) 題材具備豐(feng) 厚的文化資源,始終是中國電視劇的潛在寶庫。武俠(xia) 劇雖然一時沉寂,但武俠(xia) 曾經締造的共同記憶,武俠(xia) 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度內(nei) 嵌,都會(hui) 使之與(yu) 中國觀眾(zhong) 對話的可能性不會(hui) 斷絕,隻是有待與(yu) 時俱進的調整和發展。
(作者為(wei) 文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