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發布時間:2022-08-01 16:47: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一個(ge) 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ge) 基本理想。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接續奮鬥,一步步將實現共同富裕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強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促進共同富裕輿論引導。共同富裕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涵蓋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麵麵,既追求物質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裕,而精神生活富裕則是更高層次的追求。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豐(feng) 富的價(jia) 值內(nei) 涵,需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

  豐(feng) 富內(nei) 涵

  要認識到,物質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貧窮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ge) 物質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ge) 精神豐(feng) 實的過程,兩(liang) 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新時代,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nei) 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繼續提高物質生活質量和水平的同時,人民的文化水準、精神追求等也在提高。人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滿足於(yu) 收入提高、衣食無憂,不止步於(yu) 物質生活層麵的豐(feng) 裕,而且需要繼續接受各種開闊眼界、豐(feng) 富素養(yang) 、怡情養(yang) 性的教育,繼續提升認識世界的能力、欣賞美好的品位以及思想道德水平。還要看到,物質生活富裕與(yu) 精神生活富裕並不一定是完全對等的,物質生活貧困未必精神生活也貧困,物質生活富裕未必精神生活也富裕。在新時代,促進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麵,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內(nei) 在要求,要讓更多的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來。

  回答什麽(me) 是精神生活富裕,首先要明確是什麽(me) 樣的精神生活的富裕。我們(men) 所說的精神生活富裕,說的是基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的精神生活富裕,這是精神生活富裕的前提。我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是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引導下、在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的熏陶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精神生活富裕,包括精神生活目標的全麵性,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不僅(jin) 求知而且求善求美;包括精神生活層次的全麵性,把“小我”與(yu) “大我”連通起來;包括精神生活類型的全麵性,不是單一的精神生活類型,而是在科學和人文、邏輯和情感等的均衡中享受精神生活的美好;包括精神生活內(nei) 容的全麵性,了解曆史傳(chuan) 承的精神財富,吸收現代創造的精神成果,把人的全麵發展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上;包括實現精神生活富裕途徑的全麵性,不僅(jin) 依靠個(ge) 人的能力來提升精神生活水平,而且要通過文化強國建設,著力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體(ti) 驗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重要特性

  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促進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則進一步表明,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不僅(jin) 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能夠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能夠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會(hui) 富起來。

  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說,人民性和共同性應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一個(ge) 重要特征,這是指精神生活富裕屬於(yu)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人民共創共享精神文化成果。從(cong) 現階段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了人民群眾(zhong) 在精神生活的能力、水平和質量上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本身就包含著不同內(nei) 容,人們(men) 精神發展的空間和條件存在著較大差異。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men) 要凝聚合力、整體(ti) 推進,進一步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地區差距、行業(ye) 差距、收入差距等,不斷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為(wei)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這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和應有之義(yi) 。

  還要看到,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個(ge) 性、有差異的,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麵的,“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正是指明了精神生活的豐(feng) 富多樣性,可以說,這種精神生活的豐(feng) 富多樣性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偉(wei) 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世界,同時各民族保持各自具有傳(chuan) 統特色的精神文化,又體(ti) 現了各民族精神生活的豐(feng) 富多樣性。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東(dong) 西南北地區差異明顯,這對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們(men) 的精神氣質有著很大影響。必須注意到,每個(ge) 人的精神生活是在社會(hui) 共同的主流理想、道德觀、價(jia) 值觀的統領下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的,這就要求在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保持共性與(yu) 個(ge) 性的統一,承認差異、尊重多樣。

  完善保障條件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環境。我們(men) 既要始終堅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正確方向,還要紮實做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傳(chuan) 承弘揚,既要更好推動優(you) 質精神產(chan) 品的新創造,還要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為(wei)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在這一過程中,要著力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加強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推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豐(feng) 富精神食糧;要提高社會(hui) 文明程度,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著力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營造人與(yu) 人之間互幫互助、和睦友好的社會(hui) 風尚,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為(wei)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培塑良好主體(ti) 條件;要推進城鄉(xiang) 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一體(ti) 建設,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要適應新媒體(ti) 時代文化傳(chuan) 播的規律,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將創新精神貫穿精神產(chan) 品創作生產(chan) 全過程全領域,全麵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hui) 科學事業(ye) ,為(wei)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營造有利環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