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
作者:何映昆
近年來,數字文化建設方興(xing) 未艾,吸引各方關(guan) 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順應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ye) 態,改造提升傳(chuan) 統文化業(ye) 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今年5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進行總體(ti) 部署,並要求加快文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布局,在文化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ye) 。這對推進文化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文化數字化依托各類文化資源,利用數字技術及信息網絡平台實現文化傳(chuan) 播與(yu) 內(nei) 容升級,是一種具有創新性、體(ti) 驗性、互動性的文化服務與(yu) 共享模式。文化數字化離不開互聯網等工業(ye) 技術與(yu) 產(chan) 品的支撐,屬於(yu) 先進工業(ye) 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態。在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過程中,雲(yun) 端博物館、雲(yun) 端電影院等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異軍(jun) 突起、逆勢上揚,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當前,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徑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推進文化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將為(wei) 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推進文化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首先要有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製度。數據產(chan) 權製度體(ti) 係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壯大的關(guan) 鍵環節。加快數據產(chan) 權確權、流轉、安全治理等基礎製度建設步伐,解決(jue) 數據產(chan) 權保護的難點,有助於(yu) 提升社會(hui) 創新能力,可為(wei) 包括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在內(nei) 的數字經濟帶來重大發展機遇。借助數據產(chan) 權製度體(ti) 係,把數字文化融入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jia) 體(ti) 係,有利於(yu) 從(cong) 基礎製度層麵築牢實體(ti) 經濟的發展根基。
推進文化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離不開數字技術與(yu) 文化的相互交融和集成創新。近年來,我國文化產(chan) 業(ye) 以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數字技術協同推進、融合發展,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文化表現新形式、新產(chan) 品、新服務,同時也關(guan) 聯起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的眾(zhong) 多產(chan) 業(ye) 。一批市場反響良好的數字文化產(chan) 品,如數字工業(ye) 博物館、數字文化街區等,充分發揮出文化在激活動能、提升品質、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中的重要作用。下一步,還需要集成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新型文化企業(ye) 、文化業(ye) 態、文化消費模式的發展。
加強工業(ye) 文化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工業(ye) 故事,能夠助力推進文化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當前國際市場競爭(zheng) 日益從(cong) 單純的技術之爭(zheng) 轉向“技術+文化”之爭(zheng) ,以文化為(wei) 底蘊的觀念價(jia) 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chan) 品的市場價(jia) 值。加快數字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是加強工業(ye) 文化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用數字形式生動展示產(chan) 品、品牌和服務。推動建成一批展示工業(ye) 形象的自有載體(ti) 和平台,高質量傳(chuan) 播產(chan) 業(ye) 文化、企業(ye) 文化和品牌文化,有助於(yu) 以全球視角、時代眼光、創意手段展示中國工業(ye) 新形象,提升中國工業(ye) 、中國製造的影響力。
文化數字化的過程,是一個(ge) 經濟與(yu) 社會(hui) 、文化與(yu) 科技不斷融合、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加強數字文化建設,以高品質數字文化產(chan) 品和體(ti) 驗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必能為(wei) 文化強國建設不斷作出新貢獻。(何映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