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百年:技術與藝術的對話,文化與審美的交響
作者:孫立軍(jun)
1922年,萬(wan) 氏兄弟製作中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正式拉開了中國動畫發展的序幕。今天,中國動畫已走過百年征程,無數中國動畫人堅守創作一線,繼承傳(chuan) 統,推陳出新,引領中國動畫在技術與(yu) 藝術、文化與(yu) 審美等維度展現出獨創性、進步性與(yu) 多樣性。站在中國動畫百年的時間節點上,積極且理性地回望過去、靜思當下、展望未來,進而引領中國動畫繼往開來,開創更為(wei) 輝煌的“新百年”,打造更為(wei) 奪目的“新高峰”,是每一位中國動畫人的使命與(yu) 職責。
回望百年:“舶來之物”何以紮根本土
1988年,法國人埃米爾·雷諾發明的光學影像機奠定了動畫的技術基礎,也是動畫放映係統最早的雛形。1907年,美國人斯圖亞(ya) 特·布萊克頓發明了“逐格拍攝法”,並創作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義(yi) 上的動畫影片。作為(wei) “舶來之物”的動畫,自20世紀初引入中國以來,在百年風雨征程中,一直不斷在創作中實現動畫的媒介性、技術性與(yu) 中國文化的民族性、時代性的契合,並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呈現出對“中國風格”多樣性的藝術化闡釋。
20世紀20年代初期,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眾(zhong) 多西洋工藝品得以漂洋過海,湧入中國。其中,“活動西洋鏡”引起了中國動畫先驅萬(wan) 氏兄弟的極大興(xing) 趣,因此,他們(men) 萌生了製作動畫的想法。彼時雖已有諸如《影戲雜誌》等雜誌刊登科普動畫製作原理的文章,但具體(ti) 的動畫製作流程、技法與(yu) 工藝則處於(yu) 壟斷的狀態。萬(wan) 氏兄弟將7平方米的房子改造成集繪製、拍攝、洗印、放映於(yu) 一體(ti) 的簡易工作室,經過無數次反複試驗,終於(yu) 掌握了動畫製作的基本技法。繼《舒振東(dong) 華文打字機》後,萬(wan) 氏兄弟在《大鬧畫室》中進一步實現真人與(yu) 動畫相結合,拓展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優(you) 化了動畫的製作工藝。1937年,抗日戰爭(zheng) 全麵爆發,萬(wan) 氏兄弟沒有放棄對動畫創作的堅持,嚐試借動畫向國人傳(chuan) 達救亡圖存的民族精神,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連續製作了《同胞速醒》《精忠報國》《民族痛史》《航空救國》等十幾部動畫片。萬(wan) 籟鳴曾言:“在苦難的中國,為(wei) 了讓同胞迅速覺醒,我們(men) 根本沒時間開玩笑,因而形成了中國美術片與(yu) 外國動畫迥然不同的特色。”1941年,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問世,這部耗時18個(ge) 月,膠片全長9760尺的佳作不僅(jin) 集結了中國人物繡像與(yu) 山水寫(xie) 意畫等傳(chuan) 統中國畫繪製技法,而且在立意上以“牛魔王”隱喻“日寇”,暗諷日軍(jun) 對中國的侵略,傳(chuan) 達“團結一致方能打敗敵軍(jun) ,迎接曙光”的抗戰精神。《鐵扇公主》作為(wei) 中國動畫萌芽與(yu) 發軔時期的經典之作,時至今日仍為(wei) 國人耳熟能詳、津津樂(le) 道,啟發並激勵了無數動畫人在民族化動畫創作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20世紀50年代,國內(nei) 各個(ge) 藝術領域相繼出現了“民族化”的創作思潮。1952年,原文化部發布的《1952年電影廠製片工作計劃》中明確了作品“大眾(zhong) 化和民族化”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1955年,特偉(wei) 導演在《驕傲的將軍(jun) 》劇組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敲喜劇樣式之門”的創作思路,對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中國“美術片”的發展產(chan) 生了深刻的影響。
“美術片”在形式上將中國傳(chuan) 統的工筆重彩、水墨繪畫、剪紙、皮影、年畫、版畫等傳(chuan) 統藝術引入動畫創作之中,外化為(wei) 製作工藝與(yu) 視覺風格上的民族性,比如以靳夕導演的《神筆》為(wei) 代表的木偶片在角色造型與(yu) 動作設計上的樸拙質感,以特偉(wei) 導演的《小蝌蚪找媽媽》為(wei) 代表的水墨片“似與(yu) 不似之間”的虛實相生,以萬(wan) 古蟾導演的《金色的海螺》為(wei) 代表的剪紙片“雕”“鏤”“刻”“剪”的細巧精美等等。在內(nei) 容上,則注重對中國神話傳(chuan) 說、民間故事、章回體(ti) 小說等敘事題材的挖掘,將東(dong) 方的美學與(yu) 哲思有機結合,成功凸顯了本土化造型、視聽、敘事的民族性,以引人入勝的形式美將中國文化的精髓加以生動、直白且不乏深度的演繹,實現了東(dong) 西方審美意趣的交融與(yu) 共生。以《三個(ge) 和尚》為(wei) 例,導演阿達使用漫畫語言與(yu) 動畫技法相結合的方式,用看似漫不經心的玩笑方式揭示深刻的哲理,形成一種“極簡風格”的寓言式表意。這種內(nei) 斂、精妙又頗具個(ge) 性的視覺風格使其不僅(jin) 成為(wei) 一代中國人的童年回憶,更是代表中國動畫走出國門,成為(wei) 中國動畫史上獲獎最多的動畫片之一。
進入21世紀,中國動畫人致力於(yu) 以動畫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和華夏民族精神,體(ti) 現出強大的文化創造力。這一時期,中國動畫的本土標識著重表現在高精尖技術語境下,中國動畫人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符號的現代化解讀與(yu) 藝術化再現。伴隨著硬件設施與(yu) 數字技術的發展,動畫製作進入無紙時代,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動作捕捉等關(guan) 鍵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下,中國動畫在技術水準上日趨成熟,以《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為(wei) 代表的多部備受好評的國產(chan) 動畫片成功為(wei) 觀眾(zhong) 營造出高水準的視聽體(ti) 驗。同時,在內(nei) 容上,中國動畫人積極自覺地從(cong)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尋找靈感,並結合不同媒介的受眾(zhong) 與(yu) 傳(chuan) 播特性發散思維,探索用動畫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現代化“重塑”與(yu) “再生”的創作路徑,並在觀念上尋求“傳(chuan) 統演繹”與(yu) “當代敘述”的契合點,從(cong) 改編自經典抗日題材小說的《小兵張嘎》到聚焦“不被看到的大多數”的《雄獅少年》,中國動畫人呼應著“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需求,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在創作中力求技術美學與(yu) 民族藝術的交融並進,架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人文間溝通的橋梁,從(cong) 形式到內(nei) 容、由觀念至審美,以動畫發揚中國本土文化之美,切實推動我國從(cong) 動畫大國向動畫強國不斷邁進。
靜思當下:全球化語境下更當不忘自省
伴隨著生產(chan) 力的發展與(yu) 科學技術的進步,全球化已然成為(wei) 當今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外化為(wei)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方麵所呈現出的現代化、多元化、一體(ti) 化發展樣態。身處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動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創作層麵,中國動畫人得以從(cong) 海外優(you) 秀動畫團隊的範例中學習(xi) 先進經驗,實現創作技法的精進與(yu) 文化視野的延展;在產(chan) 業(ye) 層麵,則有助於(yu) 拓寬融資渠道,實現中國動畫在物質、人才、技術等層麵的資源整合,切實推動中國動畫產(chan) 業(ye) 鏈的開拓延伸與(yu) 結構優(you) 化。
但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更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動畫在全球化語境下正麵臨(lin) 著多重挑戰。一方麵,由於(yu) 中國動畫在國際分工中所處的弱勢地位,造成版權意識與(yu) 原創意識相對薄弱;另一方麵,在外來價(jia) 值觀衝(chong) 擊下,中國動畫的民族身份認同意識有待加強,需要在未來的創作中更加凸顯自身文化主體(ti) 性。此外,以“唯票房論”“技術迷戀”“話題爆點”為(wei) 代表的平麵化、碎片化、情緒化評價(jia) 標準,潛移默化地以市場偏好為(wei) 判斷作品質量高低的關(guan) 鍵,對於(yu) 作品藝術、審美與(yu) 價(jia) 值觀念的理性判斷則在大眾(zhong) 認知中長期處於(yu) 缺席的狀態。更有部分動畫創作者棄作品的精神性於(yu) 不顧,不但在藝術風格與(yu) 價(jia) 值觀念上過度攀仿日本、美國動畫,甚至以暴力、色情等元素奪人眼球,對價(jia) 值觀念尚未成形的青少年造成了極為(wei) 不良的影響。這些現實問題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國動畫在題材與(yu) 風格上出現了同質化,質量上有“高原”缺“高峰”,數據上有“收視率”缺“回頭率”,長此以往,不利於(yu)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動畫本土文化認同的建立與(yu)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提升。
展望未來:增強文化自信 挖掘精神內(nei) 涵
動畫作為(wei) 重點麵向少年兒(er) 童群體(ti) 的文化形態,對於(yu) 祖國新生代價(jia) 值判斷與(yu) 審美標準的養(yang) 成具有不可小視的意義(yi) 。中國動畫創作者應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與(yu) 文化自信,既要理性分析中國動畫麵對的挑戰和未來發展,又要堅守創作一線,勇於(yu) 創新,放手去幹,勤於(yu) 試錯。推動中國動畫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力求實現動畫製作關(guan) 鍵技術的自給自足,在內(nei) 容上凸顯中華民族文化標識性,在題材類型、審美表達、情感認同等層麵實事求是地深入國人精神世界的挖掘,打造能夠叫得響、留得住、傳(chuan) 得開的中國動畫新“高峰”。
站在中國動畫一百年的時間節點上,中國動畫人要始終不忘作為(wei) 文藝工作者對人民、對時代、對民族的一份文化使命,攜手並進,開拓創新,讓未來的中國動畫能夠以更為(wei) 豐(feng) 厚的人文內(nei) 涵與(yu) 崇高的藝術品格為(wei) 國人所鍾愛,為(wei) 世人所注目,以動畫為(wei) 載體(ti) ,實現中國傳(chuan) 統藝術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動畫在下一個(ge) 新百年真正做到有根、有魂、有美、有為(wei) 。
(作者係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動漫藝委會(hui) 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