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歸海 萬物生輝
編者按
7月30日,中國國家版本館正式開館,引起廣泛關(guan) 注。這裏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也是以版本為(wei) 載體(ti) 的中華文脈見證,亦是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今天,記者帶您探訪中央總館,並為(wei) 您介紹各分館特色與(yu) 重要藏品,充分展現中華文明的別樣魅力。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燕山腳下,山水交融。剛剛落成的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氣勢恢宏。
依山勢而上的版本殿堂裏,匯聚著古今中外中華文明印記。1600萬(wan) 餘(yu) 冊(ce) 版本,1萬(wan) 餘(yu) 件/套展品,融圖書(shu) 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等多種場館功能形態於(yu) 一體(ti) 的特色展陳體(ti) 係,向世人訴說著中國曆史發展與(yu) 中華文明演進的偉(wei) 大曆程。
真理之光
設在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閣內(nei) 的“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旨在通過經典著作、手稿手跡等形式,展現百餘(yu) 年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
馬克思主義(yi) 源自何方?它的理論來源在進入中國之前是什麽(me) 模樣?展櫃裏,出版於(yu) 不同年份的《純粹理性批判》《烏(wu) 托邦》《原富》《新社會(hui) 觀》等理論書(shu) 籍,給出了答案。
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展覽設有“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經典版本”部分,展示馬克思、恩格斯等偉(wei) 人的原著及中文譯本。
毛澤東(dong)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展覽上,《湖南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的分析》《中國革命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抗日遊擊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目前形勢和我們(men) 的任務》等經典篇章一一在列。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在這一理論體(ti) 係經典版本展覽部分,設有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個(ge) 板塊,分別展出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提綱、《論“三個(ge) 代表”》《論構建社會(hui) 主義(yi) 和諧社會(hui) 》等重要文獻。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在這一展陳部分,重點展品是不同語種、上百個(ge) 版本的《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彰顯著全球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的高度關(guan) 注與(yu) 探尋熱情。
文瀚閣三層,是來自全球各語種共計300多個(ge) 版本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它們(men) 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都標題醒目、色彩熱烈,鐮刀斧頭標誌充溢著超越時空的力量。
文明因互鑒而發展。文瀚閣內(nei) 展品匯聚在一起的過程,是“聚珍”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yi) 思想史上優(you) 秀理論作品富集一處、相互輝映的過程。
“一部百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實際上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傳(chuan) 播的曆史,同時是一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真理之光’這個(ge) 展覽時間跨度長、內(nei) 容涵蓋廣、深蘊故事性。看見整層樓陳列的《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仿佛能感知前輩陳望道在翻譯中文版時難以抑製的振奮。”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副院長林建華評價(jia) 。
斯文在茲(zi)
陶器、玉器、青銅,簡牘、絲(si) 帛、紙張,經書(shu) 、史書(shu) 、子集、文集,書(shu) 法、繪畫、雕塑……文華堂內(nei) ,“斯文在茲(zi) —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上,一切承載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載體(ti) 和媒介,都有跡可循。
文明肇始,燦若星河。距今7762(±128)年的賈湖龜甲器物上,刻有中國現存最早的符號;距今5300至4300年的良渚黑陶罐上,刻有亦圖亦文的8個(ge) 符號,在中國文字起源方麵具有極高研究價(jia) 值。
文字誕生,光照四方。造於(yu) 商紂王22年的青銅方鼎,內(nei) 有銘文37字,講述著商紂王祭祀其父帝乙之事,是罕見的商代長篇銅器銘文。其中金文“版”字,對於(yu) 國家版本館有著特殊的意義(yi) 。
虞夏邈遠,殷商始有典冊(ce) ,西周以降,製度與(yu) 禮樂(le) 發達。西周青銅器亻朕匜,狀若四獸(shou) 蹄足,通高20.5厘米、腹寬17.5厘米,內(nei) 底和蓋上鑄有銘文157字,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法律文書(shu) 。“禮儀(yi) 三百,威儀(yi) 三千”,展覽上,宋刻本的《周禮》和《禮記》,對先秦禮法禮義(yi) 做了詳細記載與(yu) 權威解釋,彰顯著禮儀(yi) 之邦久遠的傳(chuan) 統。
中國經濟,生生不息。從(cong) 漢代《史記·平準書(shu) 》《鹽鐵論》到宋代《邦計匯編》、明代《南都繁會(hui) 景物圖》,展覽上的經濟類文獻彰顯著華夏先民開拓奮進的身影。
中國哲學,數度輝煌。元刻明修本《孟子》、明刻本《老子道德經》《呂氏春秋》《淮南子》、清抄本《潛夫論》等,以獨特的民族語言和思維方式,探討著天人之辯、名實之辯、知行之辯、人性善惡之辯。
中國文學,流光溢彩。明刻本《楚辭》《春秋左傳(chuan) 》《國語》《曹子建集》《水滸四傳(chuan) 全書(shu) 》、清刻本《李太白文集》《杜工部集》《全唐詩》《三國演義(yi) 》《紅樓夢》等典籍琳琅滿目,從(cong) 展覽便可知中華文脈源遠流長。
“展覽上的書(shu) 法作品不僅(jin) 有唐人馮(feng) 承素摹寫(xie) 的蘭(lan) 亭序複製品,還有收錄蘇軾行書(shu) 、草書(shu) 、楷書(shu) 詩文、信劄60餘(yu) 篇的《西樓蘇帖》,可謂海內(nei) 孤品。”館方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將目光從(cong) 紙質典籍上挪開,不難發現展覽上還有商婦好鴞尊、秦跪射俑、唐三彩陶馬、宋金漆木雕觀音菩薩像……似乎從(cong) 未有一個(ge) 展覽,能容納如此豐(feng) 富的展品種類。
既為(wei) 藏書(shu) 要地,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設立了“淵溯津瀾—《四庫全書(shu) 》文瀚合璧”古籍展,首次同台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四閣《四庫全書(shu) 》的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
“盛世修典。如果以名氣論,人們(men) 最為(wei) 熟知的無外明代的《永樂(le) 大典》和清代的《四庫全書(shu) 》。前者有1.1萬(wan) 餘(yu) 冊(ce) ,後者更有空前的3.6萬(wan) 餘(yu) 冊(ce) 。《四庫全書(shu) 》的編纂長達十餘(yu) 年,集4000餘(yu) 人。這部大書(shu) 以手寫(xie) 方式先後抄錄了七部,由於(yu) 每部都是抄完後直接運存,這七部從(cong) 來沒有聚於(yu) 一個(ge) 空間內(nei) 。”藏書(shu) 家韋力將《四庫全書(shu) 》四閣合展的意義(yi) 娓娓道來。
“迭經戰亂(luan) ,原本七閣的《四庫全書(shu) 》損毀一半,留存至今的有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和文瀾閣的一部分。而今建起了國家版本館,使得這四套《四庫全書(shu) 》的真本和仿真本同聚在文瀚閣,這是《四庫全書(shu) 》抄寫(xie) 完成後的曆史首次相聚,可謂意義(yi) 非凡。”韋力強調。
見證偉(wei) 業(ye)
文華堂內(nei) ,還設有“見證偉(wei) 業(ye) ——中華民族複興(xing) 版本展”。
鴉片戰爭(zheng) 爆發後,林則徐、魏源等人率先從(cong) 閉關(guan) 鎖國的時局中走出,用大量著述向國人介紹世界文明,此後改良派和革命派紛紛提出救國主張並努力探索……
與(yu) 上述曆史事件相對應,《海國圖誌》《天演論》手稿、《辛亥革命始末記》等文獻,按照時間順序鋪陳開來。
時間行至1915年,一種與(yu) 以往主張截然不同的新思想,在以《新青年》為(wei) 代表的刊物上廣為(wei) 傳(chuan) 播。展櫃裏,有人們(men) 熟悉的《新青年》,上麵刊載的《敬告青年》、“易卜生專(zhuan) 號”、《我的馬克思主義(yi) 觀》等篇章,點燃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青年心中的火種。
1921年7月,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發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曆史潮流中應運而生。
展廳裏,一幅尺幅寬1.5米的油畫《點亮長夜明燈——中共一大》,靜靜地陳設在牆上。油畫裏,參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的代表們(men) 麵容清晰、神色堅定。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後,為(wei) 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而不懈奮戰。展覽上,佐證這段艱辛曆程的,有埃德加·斯諾所著的《西行漫記》,有《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為(wei) 抗日救國告全體(ti) 同胞書(shu) 》,有《人民日報》刊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宣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揭開了中華民族曆史上的新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1953—1957)》,《人民日報》報道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號外,《光明日報》刊發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公報》《深圳經濟特區總體(ti) 規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關(guan) 於(yu) 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jue) 定》《澳門曆史的見證:中葡關(guan) 於(yu) 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圖片集》等曆史文獻,見證了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領導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如期實現。
展廳內(nei) ,一幅名為(wei) 《溫暖》的油畫,生動描繪了老百姓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訴說幸福生活的溫馨場景。
展櫃裏,曆次黨(dang) 的代表大會(hui) 通過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以及《十八洞村脫貧記》《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準扶貧檔案實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嫦娥五號”探測器紀念章,北京冬奧會(hui) “雪花”設計稿、主題歌《雪花》歌譜、冰墩墩和雪容融設計手稿等文獻,見證著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方位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
走出文華堂,走進文興(xing) 樓,“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3個(ge) 專(zhuan) 題展覽,展示著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版本工藝、中國郵票和中國曆代貨幣的發展變遷。
從(cong) 中華古籍到革命文獻,從(cong) 雕版拓片到錢幣郵票,從(cong) 青銅玉器、簡牘絲(si) 帛到繪畫書(shu) 法、雕塑壁畫,中國國家版本館正以豐(feng) 富的藏品,展現著厚重的中華文化遺產(ch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