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些聚合平台內網約車企業關係複雜繞暈消費者

發布時間:2022-08-03 11:19:00來源: 工人日報

  乘客約的是滴滴,來接的卻是斑馬快跑,發生糾紛乘客投訴又是從(cong) 犇犇退款

  一些聚合平台內(nei) 網約車企業(ye) 關(guan) 係複雜繞暈消費者

  本報訊 (記者康勁)“約的是滴滴,來接我的卻是斑馬快跑,發生糾紛,我投訴後又從(cong) 犇犇退款。”近日,甘肅省蘭(lan) 州市消費者何先生向《工人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在當地打網約車的經曆,令人對聚合平台的經營模式再生疑惑。

  聚合平台,是近年來新興(xing) 的網約車經營模式。所謂聚合,就是引來多家網約車企業(ye) 共駐一家平台,其自身卻不直接設置運力,僅(jin) 提供乘客與(yu) 入駐網約車的撮合服務。

  對乘客來說,“網約車中介”應該更方便快捷,能省去在多個(ge) APP上找車的麻煩,但乘車體(ti) 驗真的好嗎?

  按照何先生的講述,他通過高德地圖的網約車聚合平台下單,訂好了一輛滴滴的車,並和司機電話確認了詳細上車地點,但最終開來的卻是斑馬快跑。此外,何先生上車後發現計價(jia) 和原來預估的不一致,他打的是“經濟車型”,卻按“優(you) 享車型”計費,遂向司機提出質疑,卻被司機中途甩客拒載。由於(yu) 何先生設置了小額免密支付功能,被平台扣款。何先生當即向高德地圖客服投訴,次日收到反饋,但收到的卻是犇犇的退款。

  何先生不解:下單、載客、退款的是不同網約車公司,聚合平台上的網約車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據了解,何先生的經曆並非個(ge) 例,這從(cong) 側(ce) 麵反映出目前網約車經營“殺”入聚合平台後帶來的諸多亂(luan) 象。

  截至6月30日,全國共有277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453萬(wan) 本、車輛運輸證183.7萬(wan) 本,6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63568.5萬(wan) 單。這其中,網約車司機和車輛就可能在多家網約車企業(ye) 的平台上注冊(ce) ,由此造成乘車中的混亂(luan) 。

  截至目前,市場上已有哈囉出行、高德地圖、攜程打車等多家聚合平台,先後接入了多個(ge) 網約車出行品牌。同時,也有多家頭部網約車品牌企業(ye) 既做自營平台又做聚合平台,並且在聚合平台方麵,既將自己的品牌接入友商的聚合平台中,又將友商的品牌接入自己的聚合平台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平台之中有平台”的新業(ye) 態,但如此卻經常繞暈消費者。更為(wei) 嚴(yan) 重的是,還有的聚合平台接入了不合規網約車平台、車輛等。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聚合平台的網約車經營模式,在促進運輸市場繁榮、提供更多乘車便利的同時,也讓網約車行業(ye) 車輛歸屬關(guan) 係、服務關(guan) 係更加複雜,不僅(jin) 容易發生糾紛或者事故,也讓消費者維權更為(wei) 困難。

  對此,有專(zhuan) 家表示,鑒於(yu) 這一業(ye) 態存在的一些問題,監管不能缺位,應盡快出台相關(guan) 政策規定,確保聚合式網約車安全上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