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升學有道,麵對“普職分流”你還焦慮嗎?

發布時間:2022-08-03 11:19:00來源: 工人日報

  隨著升學路徑不斷被拓寬,中等職業(ye) 教育將不再是職業(ye) 教育的終點——

  【選擇職業(ye) 教育,你還會(hui) 焦慮嗎①】當升學有道,麵對“普職分流”你還焦慮嗎?

  本報記者 張嬙

  在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蓄水池”中,職業(ye) 教育至關(guan) 重要。然而,長期以來,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認可度不高。孩子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到職校怎麽(me) 辦?上不了大學,上高職是不是“低人一等”?不少家長曾為(wei) 此焦慮不已。

  如今,從(cong) 頂層設計到各地實踐,社會(hui) 各方正在合力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逐步完善,為(wei) 年輕人提供多樣化的成才路徑:職教高考打通中職教育發展“斷頭路”;職業(ye) 本科大學致力培養(yang) 技術創新能力更強、理論基礎更紮實的高技能人才;降低職校生到事業(ye) 單位、國企的就業(ye) 限製門檻,打通出口為(wei) 就業(ye) “清障”;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等為(wei) 代表的高端產(chan) 業(ye) 對高技能職校生求賢若渴……職業(ye) 教育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正在推進社會(hui) 轉變對職業(ye) 教育的觀念。從(cong) 今天起,本版推出係列報道《選擇職業(ye) 教育,你還會(hui) 焦慮嗎》,敬請垂注。

  今年4月,畢業(ye) 於(yu) 青島旅遊學校的王子然考取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職業(ye) 技術教育專(zhuan) 業(ye) 。“希望畢業(ye) 以後能夠回到母校,幫助更多沒能考取普高的學生邁入象牙塔。”作為(wei) 職業(ye) 教育的受益人,王子然這樣說。

  近年來,不少中職生像王子然一樣,通過職教高考邁入大學校門繼續深造。在1300多萬(wan) 名中職生中,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

  如今,中職的升學政策逐步放寬,如青島就探索嚐試了3+4、分數帶、3+1+2等教學模式,為(wei) 職業(ye) 學生鋪就了上下貫通、左右融通、校企聯通的升學成長體(ti) 係。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職業(ye) 教育法,也為(wei) 打通中職學生升學通道提供了法律依據。當中職生升學有道,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不再對職業(ye) 教育抱有偏見,而是通過職教這條“賽道”實現更多人生精彩。

  上下貫通,另一個(ge) “賽道”上大學

  參加完初三最後一次模擬考試的王子然曾陷入迷茫,自己的成績隻能勉強升入高中。填報誌願時,班主任向他推薦了職業(ye) 高中3+4試點班。

  教育部表示,要在“十四五”期間建立起職教高考製度,使職教高考成為(wei)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主渠道。作為(wei) 職教高考的試點省份,山東(dong) 在2012年就開始職教高考製度的探索。2016年,作為(wei) 山東(dong) 省首批試點城市,青島探索嚐試3+4中職與(yu) 本科貫通培養(yang) 模式,選取第二、三梯隊的達線學生進入職業(ye) 學校,接受3年專(zhuan) 業(ye) 和基礎性教育,通過轉段考試升入對口本科院校進行4年全日製大學教育。

  “3+4教育模式以‘打造卓越工程師’為(wei) 目標,希望通過三年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四年理論知識的加強,培養(yang) 一批專(zhuan) 業(ye) 領域的高材生。” 青島市教育局職業(ye) 教育處相關(guan) 負責人說,“3+4教育模式讓學習(xi) 成績中遊的學生,與(yu) 其進入高中‘墊底’,考取三本、專(zhuan) 科院校,不如進入職業(ye) 學校,以相對輕鬆的方式考取對口一類本科院校。”

  三年職校學習(xi) ,王子然接受了理論與(yu) 實踐並行的專(zhuan) 業(ye) 教育,對於(yu) 語數英等基礎學科,學校除了選用與(yu) 普通高中同樣的教材,還通過從(cong) 普通高中抽調優(you) 秀教師、定期教研備課等方式提高團隊教學水平。

  通過春季高考,王子然順利考入山東(dong) 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專(zhuan) 業(ye) 。在校期間,先後奪得山東(dong) 省導遊大賽第二名,獲得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章、濟南市傑出青年崗位操作能手等榮譽。

  目前,青島共有11所中職學校分別與(yu) 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dong) 科技大學等6所本科高校開展“3+4”合作,先後有5419名學生由此升入本科院校。

  “相較於(yu) 夏季高考招收的學生,職校生無論是職業(ye) 素養(yang) 還是實踐能力都有明顯優(you) 勢,非常符合國家培養(yang) 複合型應用人才的發展趨勢。”山東(dong) 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孫鳳芝說。

  左右融通,普教職教自主“切換”

  “過去,普職焦慮最大的焦點在於(yu) ,如果分數沒有達線就要‘分流’到職業(ye) 學校,‘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一度超過高考,對於(yu) 中考發揮失常或是後勁足的學生相對不公平。”青島市教育局職教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破解了職業(ye) 教育升學瓶頸,青島聚焦打破普高與(yu) 職校間的壁壘,推出一係列改革措施:提出中考“分數帶”錄取辦法,“分數帶”內(nei) 設有普通高中、綜合高中、普職融通招生計劃,為(wei) 考生提供更多升學途徑;在職業(ye) 學校開展普職融通試點,高一入學注冊(ce) 中職學籍,接受職校與(yu) 合作普高的聯合培養(yang) ,以升入本科為(wei) 目標參加職教高考。

  2018年,中考未能“達線”的林貴朵進入青島市旅遊學校普職融通班,去年以高出本科線160分的成績順利考入泰安學院景區運營專(zhuan) 業(ye) 。回憶起初入職校時的彷徨沮喪(sang) ,林貴朵說:“學校老師並沒有降低對我們(men) 的要求,他們(men) 的關(guan) 心負責和學校濃厚的學習(xi) 氛圍讓我重新找回了目標。”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青島目前共有21所職業(ye) 學校開設了普職融通班,與(yu) 普通高中聯合辦學,去年全市普職融通試點班學生本科達線率為(wei) 89.4%。“今年,山東(dong) 省在去年1.7萬(wan) 本科招生計劃的基礎上繼續大幅擴大職教高考錄取計劃,由去年的1.5萬(wan) 增加到明年的6萬(wan) ,並且不允許普高學籍的學生參加,這對職校學生是非常利好的趨勢。”青島市旅遊學校校長孫信成說。

  除了青島,如今,職教高考在全國多地開花。以“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為(wei) 主的職教高考,已成為(wei) 職校招生主渠道,全國高職分類考試招生超300萬(wan) 人,超過高職招生總數的60%。正如教育部職成司司長陳子季所言:“中等職業(ye) 教育是職業(ye) 教育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孩子讀中職後也有機會(hui) 讀大學,‘普職分流’不再那麽(me) 可怕了,這也減緩了家長的焦慮。”有受訪家長如是說。

  校企聯通,中職生升學不“棄技”

  中職學生升學路徑拓寬後,學生不僅(jin) 可以讀專(zhuan) 科、本科,甚至還可以讀碩士、博士,這大大提升了職業(ye) 教育的吸引力,從(cong) 而直接提升了生源質量。山東(dong) 省教育廳廳長鄧雲(yun) 鋒講道,去年全省中考有2.95萬(wan) 人達到了普高線卻選擇上職業(ye) 學校,還有1.7萬(wan) 名學生從(cong) 普高轉到了中職學習(xi) 。這其中,青島有4680名中考達線學生選擇就讀職業(ye) 學校,職業(ye) 教育招生人數逆勢增長9.4%。

  不過,在“就業(ye) 與(yu) 升學並重”的定位下,如何保證中等職業(ye) 教育的類型特征而不是向普通高中教育看齊,讓中職生升學不棄“技”,成為(wei) 備受關(guan) 注的問題。

  “很多職校學生在校經過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但進入車間還是‘發懵’,產(chan) 教脫節現象嚴(yan) 重。”膠州市職業(ye) 教育中心學校校長劉元福說。

  為(wei) 了讓職校學生真正學到生產(chan) 一線的實用技術,畢業(ye) 就能獨立頂崗,青島市教育局以膠州市職業(ye) 教育中心學校為(wei) 試點,聯合青島海爾(膠州)空調有限公司設計規劃了“3+1+2”職業(ye) 教育體(ti) 係,讓企業(ye) 的生產(chan) 標準變為(wei) 職校的教學標準,培育更多適合生產(chan) 一線的高層次產(chan) 業(ye) 工人。

  2018年,宋程進入該校智能製造係學習(xi) 機電一體(ti) 化專(zhuan) 業(ye) ,三年職業(ye) 教育畢業(ye) 以後進入海爾實習(xi) ,期間享受海爾實習(xi) 生全部工資待遇,一年實習(xi) 期滿表現優(you) 異即可升入聯辦高職進行兩(liang) 年深造,期間不僅(jin) 學費由企業(ye) 承擔,還可計入工齡,畢業(ye) 直接晉升海爾助理工程師。

  多名專(zhuan) 家表示,中職教育本質上仍然是就業(ye) 教育,要用考試和評價(jia) 考出真專(zhuan) 業(ye) 、真技能,把職業(ye) 教育的技能導向樹立起來。與(yu) 此同時,更需加強產(chan) 教融合這一職業(ye) 教育基因。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