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 】遙遠的地方,已不再遙遠

發布時間:2022-08-05 16: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這些文化遺存現今的模樣

  光明日報記者 萬(wan) 瑪加 王雯靜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men) 走過了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這首歌,名字叫《在那遙遠的地方》。

  昔日,人們(men) 誇讚宋人柳永的詞深受大眾(zhong) 喜愛,這樣形容:“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其實,但凡華人,無論生活在五大洲何處,沒聽過《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人恐怕不多。

  這首歌,是王洛賓歌曲中藝術評價(jia) 最高的歌曲之一,也是在世界傳(chuan) 唱最廣的華人歌曲之一。法國巴黎音樂(le) 學院曾把這首歌編進了音樂(le) 教材。王洛賓因此獲得了“西部歌王”的美譽。而這首歌的歌詞也按照王洛賓的遺囑,被刻在了王洛賓的墓碑上。

  這首歌的背後,還有一個(ge) 淒婉動人的故事:1939年7月,導演鄭君裏帶領電影隊前往青海省海晏縣金銀灘草原拍攝紀錄電影《民族萬(wan) 歲》,音樂(le) 家王洛賓隨劇組前往。在當地頭人為(wei) 攝製組舉(ju) 行的歡迎宴會(hui) 上,頭人女兒(er) ——17歲的薩耶卓瑪的美貌,引起了導演的注意,被選定為(wei) 電影的女角。王洛賓便主動提出演一個(ge) 替卓瑪趕羊的幫工。美麗(li) 的景色,青春的男女,一來二去,倆(lia) 人情愫漸濃。一次,因為(wei) 察覺王洛賓灼熱的眼神,卓瑪調皮地用牧羊鞭輕輕地打了他一下……這一鞭,在王洛賓心上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痕。完成拍攝後,王洛賓也被迫離開,卓瑪為(wei) 王洛賓送別。一時間,電光石火的靈感在王洛賓心頭出現,他創作了這首經久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遙遠的地方”今天又是什麽(me) 模樣?盛夏,記者從(cong) 西寧出發,驅車前往歌曲誕生地金銀灘草原。

  車行不到兩(liang) 個(ge) 小時,眼見車窗外黃花如金,白花如銀,盛放於(yu) 茵茵綠草間,就知道已經到了金銀灘。

  金銀灘除了那個(ge) 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傳(chuan) 奇。1958年,黃白野花嬌豔依舊,而“金銀灘”這個(ge) 名字卻在地圖上神秘消失了。這是為(wei) 什麽(me) ?原來,為(wei) 了新中國的核事業(ye) ,數萬(wan) 名科研專(zhuan) 家、技術人員和幹部職工從(cong) 四麵八方奔向這個(ge) “遙遠的地方”,建設新中國第一個(ge) 核武器研製基地。

  歲月滄桑。如今,原子城已全麵“退役”,唯有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永久記錄著金銀灘那段崢嶸歲月。

  “5、4、3、2、1,起爆!”在紀念館,我們(men) 通過全景多媒體(ti) 重溫了那激動人心的瞬間:1964年10月16日15時,新疆羅布泊荒漠中一朵蘑菇雲(yun) 衝(chong) 天綻放,這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正是來自金銀灘。

  步出紀念館,站在曾經的神秘禁區,放眼望去,是數不盡的羊群。更遠處,一幢幢二層小樓錯落有致,點綴在草原上。“那是我們(men) 牧民的‘辦公室’!”

  “牧民辦公室?”見我們(men) 有些不解,海晏縣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馬豔萍帶記者走進其中一家。

  62歲的拉毛紮西正在屋裏忙碌著。“你們(men) 來得正是時候,再晚一點,等兒(er) 子放牧回來,我們(men) 就回城了!”拉毛紮西擦幹手上的水,招呼我們(men) 在客廳坐下。

  環顧四周,電視機、冰箱、大衣櫃,一應俱全。

  “回城?這裏不是你的家?”

  “以前是,現在不是了!我在縣城買(mai) 了房。我們(men) 一家人白天來這兒(er) 放牧,晚上回到城裏。”拉毛紮西是海晏縣哈勒景鄉(xiang) 哈勒景村村民,也是地地道道的金銀灘“原住民”。“我9歲就開始放羊了。那時,一家十幾口人住在一個(ge) 破帳篷裏,養(yang) 著十幾頭牛、四五十隻羊,勉強夠生活。如今,我養(yang) 了近200頭牛、五六百隻羊,一年的保底收入有四五十萬(wan) 元。”

  “拉毛紮西大爺家的養(yang) 殖規模在我們(men) 村隻能算是中等水平。”順著哈勒景村村幹部李國才的手指望過去,遠處還有不少漂亮房子,“瞧,那些都是牧民們(men) 的辦公室!”

  在草場另一頭,我們(men) 見到了牧民王生庭。這位中年漢子和同鄉(xiang) 搭夥(huo) 創業(ye) ,成立了養(yang) 殖合作社,把設施養(yang) 殖搞得風生水起。在他的養(yang) 殖棚裏,五六百頭犛牛膘肥體(ti) 壯、皮毛油光鋥亮。

  “全部出欄的話,能有小100萬(wan) 元的收入吧!”王生庭一邊打著飼料,一邊告訴記者,“最近我也想著搞個(ge) ‘牧家樂(le)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現在交通方便了,公路、鐵路就像一條條哈達,把草原和內(nei) 地聯了起來。不但牛羊能賣到全國各地,遊客也從(cong) 全國各地來了。這些天,每天家門口都有一撥又一撥的外地人。”王生庭說得很實在。

  繼續行進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一片依山而建的紅色木屋格外引人注目,這是金銀灘的“網紅”——文迦牧場。2018年,一群剛畢業(ye) 的大學生將目光投向家鄉(xiang) ,從(cong) 一頂帳篷起家,用一條哈達迎客,在金銀灘草原上建起了這個(ge) 牧場。

  走上牧場棧道,草原風光一覽無餘(yu) ——連綿的山、大團的雲(yun) 、遍地的牛羊、男男女女的遊客。

  “紮西德勒!”一個(ge) 小夥(huo) 子迎了上來,他是文迦牧場工作人員、土生土長的藏族小夥(huo) 鬆太公保。“‘文迦’在藏語裏是‘守望者’的意思,我們(men) 希望守望這片草原,也守望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ge) 人。”說著,小夥(huo) 子指指周圍木屋,“這些都是懸空搭建,不會(hui) 破壞草原。”

  走到一排商鋪前,小吃、酸奶、手工藝品,都是地道的藏族特產(chan) 。“這是我們(men) 設置的扶貧攤位,全部免費提供給海晏縣三角城鎮海峰村克土社牧民經營。克土社有30戶牧民,每戶至少有一個(ge) 人在牧場就業(ye) 。”在鬆太公保眼中,如今的金銀灘草原,不僅(jin) 有如金似銀的花朵,而且憑借良好的生態、獨特的風情,為(wei) 牧民帶來真金白銀。

  返程途中,我們(men) 遇到一位騎著自行車的少年。他疾風而行,引吭高歌:“在那遙遠的地方,遙遠的地方,青色的海洋擁有七彩的光芒,綠色的草原也有斑斕的夢想……”

  “你唱的是啥?好像不是《在那遙遠的地方》?”

  “這是環青海湖賽的會(hui) 歌《青海夢》。曾經遙遠的地方,就是今天追夢的地方!”少年朗聲回答。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