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山碧水間看總書記的“綠色之約”

發布時間:2022-08-05 16:25:00來源: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2年中策劃·篤行向未來

  青山碧水間看總書(shu) 記的“綠色之約”

  任一林

  大國之治,山河為(wei) 基。

  2022年是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guan) 鍵之年。

  回望上半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深入基層考察調研,行程萬(wan) 裏、初心如磐,從(cong) 長遠性布局、於(yu) 關(guan) 鍵處落子,親(qin) 身踐行“綠色之約”。

  訪青山

  山川如畫奏出“森林交響”

  如何守護生態家園?

  4月的五指山,山林蓊鬱,走進熱帶雨林,仿佛穿行於(yu) 綠色的海洋。

  五指山所在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我國首批設立的5個(ge) 國家公園之一,也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的唯一分布地。

  “有沒有發現長臂猿呢?”2022年4月11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五指山市考察調研,問起之前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聽說的瀕危動物長臂猿的事。

  三赴海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海南生態文明建設的關(guan) 心一以貫之,綠水青山經緯之間見證著總書(shu) 記與(yu) 海南的“綠色之約”。

  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工作啟動;2021年,我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

  建立扁平化國家公園管理體(ti) 製、開展國際專(zhuan) 題研討、建設保護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如今,珍稀物種保護成效顯著,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海南長臂猿已連續3年實現種群數量增長,從(cong) 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10隻,穩定恢複至5群36隻。

青山碧水間看總書(shu) 記的“綠色之約”

  “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重中之重,對熱帶雨林實行嚴(yan) 格保護,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豐(feng) 碩成果。”總書(shu) 記這樣叮囑。

  “從(cong) 全局來看,國家公園對於(yu) 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從(cong)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的角度看待這一工作。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對於(yu)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存自然遺產(chan) 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儲(chu) 量日豐(feng) 。

  《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shu) 中提到,中國森林麵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wei) 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5月22日,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hui) 發布《中國生物物種名錄》2022版,收錄物種及種下單元138293個(ge)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15年來增加了近兩(liang) 倍。

  “接下來,我們(men) 還計劃把雨林研學作為(wei) 常態化的項目進行推進,讓更多的孩子從(cong) 小樹立保護雨林的意識。”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局長鍾仕進說。

  草木滋長、猿聲相和,奏出一曲曲“綠色交響”。

  踏碧水

  逐浪前行打造“黃金水道”

  如何護佑一江碧水向東(dong) 流?

  四川宜賓,被譽為(wei) “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長江、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形成三江匯流的壯闊景象。

  長江,從(cong) 雪山走來,向大海奔去,滋養(yang) 著古老的中華文明。再赴四川,習(xi) 近平來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匯處,聽取當地推進長江流域生態修複保護、實施長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況介紹。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dong) 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2016年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前往長江上、中、下遊調研,3次主持召開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從(cong) “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麵推動”,深刻闡釋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考量,為(wei) “江河戰略”發展的大棋局落下關(guan) 鍵一子。

青山碧水間看總書(shu) 記的“綠色之約”

  同飲一江水,共謀一盤棋。禁漁、治汙、防護,一項項舉(ju) 措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和流域係統性出發,精準“開方”、以治促建,守護沿線生態、帶來綠色“蝶變”。

  綠色生態——2021年,長江經濟帶優(you) 良水質比例達到92.8%;

  綠色能源——長江幹流6座梯級水電站全年累計發電量達2628.83億(yi) 千瓦時,建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綠色經濟——沿江11省市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cong) 2015年的47.7%提高到2021年的50.5%。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jun) 談道,長江流域是我國珍貴的生態資源寶庫,長江經濟帶以水為(wei) 紐帶,促成上中下遊優(you) 勢互補、協作互動。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利用生態資源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重要的創新驅動帶和綠色產(chan) 業(ye) 帶。

  “在高質量發展的主題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既是生態問題、也是事關(guan)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全局的重大經濟問題。全麵部署長江經濟帶發展,不斷探索經濟帶發展與(yu) 生態保護的高度契合,其實質就是探求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製更科學的發展新路子,是著眼國家發展大局,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謀劃。”黃承梁表示。

  自古文明依水而興(xing) ,萬(wan) 裏長江無聲變遷,逐浪前行連接起“黃金水道”。

  看良田

  綠色興(xing) 農(nong) 守護“大國糧倉(cang) ”

  如何守護一粒種子的成長之旅?

  “永豐(feng) 村,好名字啊。永豐(feng) 永豐(feng) ,永遠豐(feng) 收!”

  “現在苗情怎麽(me) 樣?”

  6月8日,習(xi) 近平四川考察首站,來到眉山市東(dong) 坡區太和鎮永豐(feng) 村,走進試驗田,察看水稻長勢。

  永豐(feng) 村是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稻田、村落阡陌相連,耕地麵積6320畝(mu) ,建有高標準農(nong) 田3100畝(mu) 、連片規模種植1500畝(mu) ,100多種水稻在這裏試種、比較、篩選,以良種為(wei) 豐(feng) 產(chan) 打下堅實根基。

  就在今年4月,總書(shu) 記赴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yu) 三亞(ya) 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

  從(cong) 實驗室走到田間地頭,從(cong) 育種環節來到試種階段,大國“糧”策是他念念不忘的牽掛。

青山碧水間看總書(shu) 記的“綠色之約”

  政策惠農(nong) ,“希望的田野”麥浪滾滾——

  中央財政在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yi) 元的基礎上,近日再次下達100億(yi) 元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下達中央補助資金近1096億(yi) 元,支持各地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jia) 格水平全麵提高……一係列措施強勢助力夏糧豐(feng) 收“開門紅”。

  科技興(xing) 農(nong) ,“智慧農(nong) 業(ye) ”碩果累累——

  從(cong) 試種育種發展創新,到應用衛星導航輔助插秧等實用性新技術,再到大數據智慧監測提供數據支撐、打造水稻生產(chan) 智能管控平台,科技創新貫穿一粒粒種子的成長全流程,構建“產(chan) 、學、研、用”聯合協作機製,搭起種、養(yang) 、加、銷一體(ti) 化經營格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夏糧總產(chan) 量14739萬(wan) 噸(2948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43.4萬(wan) 噸(28.7億(yi) 斤),增長1.0%。放眼大江南北,廣袤田野正孕育著新的豐(feng) 收希望。

  倉(cang) 廩實、天下安,大國良策守護大國糧倉(cang)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