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古偶劇真的淪為定向“娛樂快消品”了嗎?

發布時間:2022-08-09 15:20:00來源: 文匯報

  當下,古偶劇市場熱度反饋如何,正在成為(wei) “玄學”。就拿正在熱播的《沉香如屑》和《星漢燦爛·月升滄海》來說,一方麵各大社交平台文娛熱搜榜單,每天都有與(yu) 劇情、主演相關(guan) 話題的一席之地;在貓眼專(zhuan) 業(ye) 版網播熱度榜上,這兩(liang) 部劇超越一眾(zhong) 現實題材作品,長期穩居榜單前兩(liang) 位。可另一邊,是大眾(zhong) 對於(yu) 其真實熱度、口碑的質疑:熱度是營銷數據裝點門麵,口碑話題則主要靠主演和原著的粉絲(si) “爆炒”。有網友甚至犀利發問:除了粉絲(si) 外,真的有人在看古偶劇嗎?關(guan) 於(yu) 這一點,似乎也有數據支撐。在評分網站,今年已播古偶品類僅(jin) 《夢華錄》一部有70萬(wan) 人次參與(yu) 打分,真正“出圈”。而《且試天下》《與(yu) 君初相識》等被視為(wei) “爆款”的作品,評價(jia) 人數均未超過20萬(wan) 人次。至於(yu) 其評分,則遠不及同期播出、評價(jia) 人數同量級的《警察榮耀》《幸福到萬(wan) 家》等現實題材作品;更不必說與(yu) 古偶劇全盛時期《陳情令》《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動輒數十萬(wan) 甚至百萬(wan) 級的評價(jia) 人數相比較。

  麵對圈層內(nei) 外市場反饋的“冰火兩(liang) 重天”,有人直批平台製作方不顧大眾(zhong) 反饋,一味炮製“工業(ye) 流水線批量生產(chan) ”,倚仗讚助商和粉絲(si) 圈層埋單,形成古偶劇“質”與(yu) “量”不對等的怪現象。翻看今年某平台的播出片單,除了已播的《鏡·雙城》《嫣語賦》《夢華錄》《且試天下》《星漢燦爛》等,接下來還將有《玉骨遙》《長相思》等或在待播片單、或已進入拍攝製作的“S+”級大製作古偶。

  古偶劇,真的就此淪為(wei) 麵向特定圈層的定向“娛樂(le) 快消品”了嗎?

  圈層內(nei) 外背道而馳的輿論反饋,是對古偶劇預期的巨大差異

  客觀來說,與(yu) 此前古偶劇相比,當下“霸榜”的《沉香如屑》和《星漢燦爛》製作水準尚可,不至於(yu) 被粗暴劃歸為(wei) “爛劇”行列。

  武將版“基督山伯爵”+腹黑版“灰姑娘”,這是劇粉給《星漢燦爛》主演人設給出的標簽,也透露出該劇主創想要打破古偶既有模板的努力。而為(wei) 了擺脫童星時代出演《琅琊榜》“小飛流”的可愛標簽,主演吳磊也確實為(wei) 刻畫《星漢燦爛》中的將軍(jun) 淩不疑下了諸多功夫。吳磊對這個(ge) 背負家族血海深仇的角色有這樣的見解:“像硬幣一樣,要麽(me) 正要麽(me) 反,中間的縫很窄”。而他嚐試突破的重點,正是用細膩的表演去填補這個(ge) “很窄的縫隙”,從(cong) 而彌合主角“亦正亦邪”帶來的割裂感。淩不疑“弑父”的一場戲,吳磊嚐試在15秒裏展現“大仇得報的快感與(yu) 失落的空虛感”交織的複雜。

  而對於(yu) 《沉香如屑》,有影視博主用了“三大對稱11處細節”,來讚賞主創對情感表達的細膩含蓄。比如對於(yu) 劇中男女主角隔著屏風親(qin) 吻的情節,甚至引用了王夫之的《薑齋詩話》,讚其是對古詩詞“以樂(le) 景襯哀情”美學的延續,將屏風看作是二人愛情受到天條束縛的象征。

  可另一邊,這些粉絲(si) 、博主眼中的用心與(yu) 突破,依舊是圈層外飽受詬病的“槽點”——吳磊對於(yu) 角色冷酷的表現過於(yu) 外化而生硬,“屏風吻”也被視為(wei) 古偶“撒工業(ye) 糖精”的變體(ti) 。

  輿論反饋的割裂可見一斑。

  而這種背道而馳的反饋,折射的是圈層內(nei) 外對於(yu) 古偶劇預期的巨大差異。對於(yu) 原著粉絲(si) 來說,是自己青蔥記憶裏那些熬夜追看網文的一種具象化的“昨日重現”,原著哪怕有劇情漏洞、人物對白癡情有餘(yu) 而深度不足,都不在話下。對於(yu) 演員粉絲(si) 來說,關(guan) 注的則是偶像番位是否靠前,妝造是否精致,“撒糖”的畫麵是否唯美。即便明知作品有明顯瑕疵,考慮作品市場與(yu) 口碑會(hui) 影響偶像未來的演藝生涯,粉絲(si) 也要硬著頭皮做數據、給好評。而在圈層之外,大眾(zhong) 則會(hui) 將古偶劇置於(yu) 所有影視品類的大坐標係中綜合評定。少了偶像與(yu) 原著的濾鏡,演員顏值、服化造型等外在形式固然是加分項,但少了人物、劇情和思想深度的基礎支撐,便成為(wei) 形式大於(yu) 內(nei) 容的“娛樂(le) 快消品”,看一部嚐鮮尚可,看多了自然有“工業(ye) 流水線批量生產(chan) ”的審美疲勞。

  圈層是“護城河”,但創作應避免畫地為(wei) 牢

  其實,這兩(liang) 年,平台製作方也並非不顧市場反饋,一心將古偶劇的水準不斷拉低。比如前兩(liang) 年飽受詬病的古偶“角色妝造難看”“劇情節奏推進慢”等問題,已經在今年播出的古偶劇中都得到一定的修正:《夢華錄》劇情發展雖飽受爭(zheng) 議,但其考究的服飾背景得到一致好評;而《沉香如屑》首播日,優(you) 酷一口氣放出十集內(nei) 容,劇情節奏相應提速,讓追劇觀眾(zhong) 直呼過癮。

  但顯然,古偶升級改良的速度,並未追上觀眾(zhong) 審美需求提升的腳步。尤其是,這些改良,從(cong) 未真正觸及那些影響作品內(nei) 涵品質的“頑疾”。比如,從(cong) 早年的《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到《香蜜沉沉燼如霜》《沉香如屑》,清一色的“女小仙”配“男上神”模板。某種程度上,仍是偶像劇“霸道總裁愛上我”的變體(ti) ,鮮少看到女主角從(cong) 人格到思想上真正的獨立與(yu) 成長。而對於(yu) “撒糖”“虐戀”這些圈層受眾(zhong) 十分看重的關(guan) 鍵賣點,主創難以割舍,卻又不肯花心思做厚文本。於(yu) 是隻能在浴桶吻、屏風吻這些形式上翻新花樣。圈層內(nei) 的粉絲(si) 高呼“磕到CP了”,可圈層外的大眾(zhong) 卻因這毫無鋪墊的情感推進感慨“太尷尬”。

  此外,古偶絕大多數為(wei) 架空背景,原著網文動輒百萬(wan) 字的篇幅還允許作者進行世界觀的架構與(yu) 交代,然而電視劇的體(ti) 量和愛情主題,限製了這部分內(nei) 容的表達空間。缺少曆史和現實依傍的情感,偏又動輒是“三生三世”“天下蒼生”的極致表達,看過原著、常年浸潤仙俠(xia) 語境的粉絲(si) ,或許能“自行腦補”湊足劇情,可圈層外的觀眾(zhong) 卻注定很難信服入戲,更別提為(wei) 男女主角的絕世愛情動容。

  可以說,圈層是古偶的“護城河”——對於(yu) 生產(chan) 者來說,無論劇集質量如何,總有粉絲(si) 為(wei) 市場托底。可也因為(wei) 平台製作方自以為(wei) “討好”圈層的諸多創作套路,不斷加深著普通大眾(zhong) 對於(yu) 古偶劇的偏見,畫地為(wei) 牢,限製了古偶劇的發展。

  而從(cong) 商業(ye) 角度看,古偶劇也已到了必須破局之時。隨著古偶入局者以及作品的增多,既有圈層令古偶“紅利”逐漸被攤薄、稀釋。作為(wei) 《沉香如屑》的出品方,歡瑞世紀是名副其實的“古偶大廠”。2006年成立以來,先後推出了《宮鎖心玉》《古劍奇譚》《大唐榮耀》《琉璃》等一批古偶劇,使得楊冪、李易峰、唐嫣、楊洋、楊紫、任嘉倫(lun) 、成毅一批青年演員借此走紅。然而據其年報顯示,公司2021年虧(kui) 損3.34億(yi) 元,原本作為(wei) 支柱性業(ye) 務之一的影視製作,也出現收入嚴(yan) 重下滑趨勢。有人認為(wei) ,這與(yu) 其死守古偶市場有直接關(guan) 係。他們(men) 所秉持的“大IP+大製作+偶像演員”的古偶製作模式,靠加杠杆帶來巨大的流量收益,也就注定了當下所麵臨(lin) 的巨大市場風險。可麵對此前高價(jia) 囤積的大量IP,製作方和平台是否繼續古偶之路,顯然是“騎虎難下”。

  對此,正視古偶劇的文藝作品屬性,避免其淪為(wei) 娛樂(le) 狂歡下的“怪胎”,絕不僅(jin) 僅(jin) 是大眾(zhong) 的呼聲,更是製作方平台拓展市場增量的必由之路——令這個(ge) 如今已占據著影視圈最大投資規模、最頂級資源的影視創作品類,真正打動最大多數的觀眾(zhong) 。(文/黃啟哲)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