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人為本惠民 持之以恒實踐

發布時間:2022-08-11 11: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百姓身邊看文明】

  以人為(wei) 本惠民 持之以恒實踐

  ——全國各地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綜述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張文驍光明日報記者 龔 亮

  城如人,貴有品。而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品質。

  一座文明的城市,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城市,是生態環境優(you) 良的城市,是社會(hui) 風氣向上向好的城市,是人民滿意的城市。

  文明城市創建,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實踐、一種以人為(wei) 本持之以恒提升城市整體(ti) 文明水平的有效載體(ti) 。

  近年來,全國各地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wei) 抓手,創新工作方法、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鮮亮。

  街角方寸之地,盡顯文明之美

  64歲的王翠芝在北京市西長安街街道東(dong) 中胡同22號院住了幾十年。過去,院內(nei) 的一座戶廁,空間狹窄、設施簡陋,戶廁外的通道上堆滿雜物、地麵坑窪、牆麵老化破損,直接影響著院內(nei) 居民的生活質量。“戶廁沒有適老化設施,蹲時間長了腿麻。一到冬天更麻煩,不小心滑一下就摔跤。”王翠芝說。

  日前,西長安街街道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啟動以推進戶廁改造為(wei) 核心的院落整治項目。改造專(zhuan) 班來調研,王翠芝把這些不便一股腦地告訴了專(zhuan) 班的工作人員,他們(men) 逐條記錄在案。僅(jin) 耗時14天,東(dong) 中胡同22號院的戶廁改造及院落整治便完工。

  “小角落”迎來“大變化”。改造後的戶廁,鋪設了真空排汙管道,加裝了照明供暖、排風換氣等配套設施,還進行了適老化、便民化設計,“方便”之處更加方便了。院內(nei) 還設置了兩(liang) 個(ge) 花壇,營造出和美雅致的庭院式院落景觀。居民王大姐喜歡養(yang) 花,專(zhuan) 門騰出一間屋子打造成“花房”:“以前院子裏堆滿了雜物,擠得滿滿當當,這下整修完院裏敞亮了,春暖花開的時候,我的花花草草也能搬出來曬曬太陽了。”

  一個(ge) 戶廁的文明,映照出一座城的文明。

  文明城市,環境先行。生態宜居的環境,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體(ti) 現。

  “推門見綠,開窗見景,出門進園。綠地更多了,鍛煉更方便了。”江蘇省張家港市市民李先生在朋友圈如此形容市內(nei) 錯落有致的“口袋公園”。作為(wei) 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的縣級市,張家港聚焦民生,推進城市“微更新”——利用城區街頭轉角、老舊小區閑置地、“邊角地”及“廢棄地”打造“口袋公園”。

  街角方寸之地,盡顯城市文明之美。“口袋公園”配置適老化、適幼化設施,在“裝”滿市民幸福生活的同時,讓一座城市品質“內(nei) 外兼修”。“以前這裏一到放學就堵車,休息的地方也沒有,現在方便多了。”張家港市白鹿小學校門口的“口袋公園”建成投用,接送小孩的家長對此讚不絕口。

  幹淨整潔的城市環境,讓百姓生活得更加舒心愜意。

  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秀洲區洪合鎮,人和新家園業(ye) 主錢洪三見證了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帶來的環境整潔體(ti) 驗感。

  小區以前規劃了垃圾桶點位,但是垃圾桶擺在路兩(liang) 邊,很不美觀,夏天還會(hui) 有特別濃的味道。“現在完全不用擔心味道的問題,鐵皮箱包裹著垃圾桶,還有除臭設備,特別熱的天還會(hui) 開空調減緩垃圾發酵。”錢洪三感慨。現在,居民隻需在規定時間將垃圾投放至指定地點,就會(hui) 有專(zhuan) 業(ye) 公司負責運維管理,小區內(nei) 實現了“不見垃圾不見桶”,環境變得更漂亮了。

  令人感到暖心的是,洪合鎮在各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站邊設置了一間“愛心屋”,內(nei) 配空調、冷熱飲水、應急藥品、休息座椅、應急充電器等,可供保潔人員、勸導員以及居民緊急避雨、休息、閑坐等。一間間“愛心屋”,既體(ti) 現對基層保潔人員和市民的關(guan) 愛與(yu) 尊重,也是對全體(ti) 市民的一種正向引導,號召大家珍愛環境、人人參與(yu) 扮靚城市。

   以“繡花功夫”為(wei) 民惠民,百姓幸福感滿滿

  人以城為(wei) 家,城以人為(wei) 本。文明城市創建,最重要的是為(wei) 市民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間。

  “童樂(le) fun”兒(er) 童托育空間、老年日照中心關(guan) 愛空間、“鄰裏會(hui) 客廳”共享生活空間……走進四川省成都市東(dong) 三環路R29C社區商業(ye) 中心,這裏除具備一般社區空間應有的功能外,還設置24小時自助辦證中心、24小時健身空間等全時服務功能。

  “家門口就是政務服務中心,非常方便!”家住附近小區的楊女士在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下,不到15分鍾就辦理好了社保業(ye) 務。“城市公共服務質量,關(guan) 乎民生,連接民心。15分鍾步行生活圈不僅(jin) 節約了生活成本,更是極大地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質。”楊女士說。

  生活處處有文明。各地不斷創新治理方式,下“繡花功夫”解決(jue) 治理“最後一公裏”問題,為(wei) 老百姓繡出了一幅實實在在的美好生活圖景。

  在江西省萍鄉(xiang) 市,安源區探索在各社區、小區全麵設立“紅管家”,實施黨(dang) 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模式。“每天都能看到‘紅管家’的身影,他們(men) 一旦發現私搭亂(luan) 建、鄰裏矛盾等問題,會(hui) 第一時間協調處理。”荷塘社區居民張玲英說。

  “紅管家”隊伍由社區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社區工作者(小區黨(dang) 組織黨(dang) 員)、業(ye) 主委員會(hui) (物業(ye) 公司)、共駐共建單位、小區在職黨(dang) 員、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隊伍、愛心企業(ye) )六方力量組成,是黨(dang) 組織領導下多元參與(yu) 的協商議事平台。在安源區後埠街金典城小區,社區接到居民要求加裝電梯的“點單”,“紅管家”便邀請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住建等相關(guan) 單位召開小區加裝電梯商討會(hui) ,協商解決(jue) 訴求問題。短短3個(ge) 月,小區就有15台電梯投入使用。

  滿城“紅管家”,服務“百事通”。如今的安源,一出門就能瞧見“紅管家”,一有困難就找“紅管家”,百姓安全感、幸福感滿滿。

  市民齊心協力,繪就文明新畫卷

  城市之美,美在文明。文明城市創建,離不開市民的踴躍參與(yu) 。當文明成為(wei) 廣大市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一座城市才真正擁有文明底色。

  福建省廈門市軍(jun) 營村連續7年蟬聯全市環境衛生冠軍(jun) ,成為(wei) 免檢村,是村民最自豪的事。這得益於(yu) 村民創新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激活了山村文明新風。

  軍(jun) 營村曾旱廁滿村、雞鴨滿路,是髒亂(luan) 臭的代名詞。通過改造,軍(jun) 營村村莊麵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保持環境整潔,村民們(men) 召開代表大會(hui) 定下村規民約:一是所有雞鴨必須圈養(yang) ;二是老人協會(hui) 牽頭監督村民做好房前屋後“門前三包”。

  文明鄉(xiang) 風潤民心。軍(jun) 營村村規民約還規定了“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其他喜事不辦”,不僅(jin) 貼在文明回廊上,更融入村民言行中。

  誌願服務,是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市民參與(yu) 文明創建的重要形式。

  步入廣東(dong) 省深圳市玉塘街道田寮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一樓服務大廳,映入眼簾的是放滿米、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的儲(chu) 物櫃,每類物品還有對應的積分標簽。這是田寮社區為(wei)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創新打造的文明積分超市。居民參加誌願服務可以換算成文明積分,憑文明積分在這裏兌(dui) 換相應生活物資,以“小積分”撬動文明實踐“大能量”。

  在深圳,參與(yu) 誌願服務不分男女老幼,不論身份職業(ye) ,隻需有一顆熱愛公益、服務大眾(zhong) 的心。如今,超過1000支專(zhuan) 業(ye) 誌願服務隊成為(wei) 深圳基層治理、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滿城閃動的“誌願紅”,成為(wei) 這座城市文明畫卷中亮眼的一筆。

  城市屬於(yu) 每一位市民,創建文明城市是全體(ti) 市民的“大合唱”。一個(ge) 個(ge) 流光溢彩的個(ge) 體(ti) 匯聚,終將鑄就堅不可摧的“文明高地”。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