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廣州摸清農耕文化資源家底 探索“農遺”保護利用

發布時間:2022-08-12 11:07:00來源: 中新社

  中新社廣州8月11日電 (記者程景偉(wei) )由廣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和華南農(nong) 業(ye) 大學合作完成的廣州市農(nong) 耕文化資源本底調查成果11日在廣州發布,成果包括一部38.4萬(wan) 字的《廣州市農(nong) 耕文化資源本底調查報告》、一本包含803幅圖片6.7萬(wan) 字的《廣州市農(nong) 耕文化資源名錄圖冊(ce) 》、一套廣州市農(nong) 耕文化資源數據小程序和電子地圖等。

  嶺南地區是中國農(nong) 業(ye) 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典型區域之一,農(nong) 業(ye) 墾殖曆史悠久,物產(chan) 豐(feng) 饒且極具熱帶與(yu) 亞(ya) 熱帶地域特色。廣州作為(wei) 嶺南地區農(nong) 耕文化的中心區域,具有鮮明亞(ya) 熱帶地域特色的農(nong) 耕文化資源。

  2021年4月,廣州市開廣東(dong) 全省先河,率先組織開展農(nong) 耕文化資源本底調查,對全市11個(ge) 區豐(feng) 富的農(nong) 耕文化資源進行全麵摸查,係統梳理廣州傳(chuan) 統名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耕技術、生產(chan) 工具、農(nong) 耕知識和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等農(nong) 耕文化資源,摸清廣州農(nong) 耕文化現狀、分布、形態等資源“家底”。

  從(cong) 此次調查結果看,廣州已經初步形成穗中都市型農(nong) 耕文化區、穗南水鄉(xiang) 農(nong) 耕文化區和穗北廣客交融農(nong) 耕文化區三個(ge) 區域,具有水係資源豐(feng) 富、生態條件多元、農(nong) 業(ye) 物產(chan) 豐(feng) 饒、農(nong) 業(ye) 貿易活躍等特點。

  近年來,廣州市將保護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與(yu) 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促進農(nong) 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優(you) 秀農(nong) 耕文化“活態”利用。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耕體(ti) 驗、研學科普、農(nong) 業(ye) 觀光等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在海珠高畦深溝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區域內(nei) 設立研學基地,推動增城在遺產(chan) 地打造省級荔枝產(chan) 業(ye) 園,建設荔枝文化博物館,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農(nong) 耕文化的生產(chan) 生態生活功能和現代價(jia) 值,實現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雙豐(feng) 收。

  截至目前,廣州擁有的廣東(dong) 嶺南荔枝種植係統(增城)、廣東(dong) 海珠高畦深溝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係統,被認定為(wei) 中國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廣州市已建議將廣東(dong) 嶺南荔枝種植係統(含增城、東(dong) 莞、茂名)進行整合,拓展覆蓋到全省各大荔枝主產(chan) 區,加快申報全球重要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完)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