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定製式服務助老年人跨越數字司法“鴻溝”

發布時間:2022-08-16 11:00: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王 春

  □ 本報通訊員 鹿 萱

  近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發布《適老型訴訟 涉老年人民間借貸案件審判白皮書(shu) 》,通報2019年至2021年涉老年人民間借貸案件審判概況及工作舉(ju) 措,精選發布十起典型案例提示常見風險。

  據白皮書(shu) 統計,2019年至2021年,鹿城區法院受理涉老年人民商事案件6221件,其中,民間借貸糾紛1765件,是涉老年人民商事糾紛的第一高發案由,老年人原告占比高達77.34%。

  案件呈現出老年人在進行民間借貸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口頭形式約定借款金額及利息、現金交付借款或償(chang) 還本息、借款資金非自用、借貸目的具有營利性、盲目通過平台理財、借貸發生與(yu) 成訟時間間隔較長。

  尤其是老年人使用現金交付、超過訴訟時效起訴現象較為(wei) 普遍。如鹿城區法院近日判決(jue) 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中,70歲的周阿婆拿著分別形成於(yu) 2013年8月、2014年12月,借款本金均為(wei) 5萬(wan) 元的借條起訴75歲的林阿婆,借款以現金方式支付。由於(yu) 雙方均不會(hui) 使用智能手機,無催討記錄,借款本金是5萬(wan) 元還是10萬(wan) 元陷入真偽(wei) 不明的狀態。兩(liang) 份借條內(nei) 容完全一致,若無其他證據佐證,很可能被法院認定雙方之間的借款本金為(wei) 5萬(wan) 元,後出具的借條係覆蓋前借條形成,導致周阿婆的利益遭受損害。最終,承辦法官結合二人陳述及現金來源、取款憑證、交付時間、地點、交付過程等細節事實,依據民事訴訟高度蓋然性的證明標準,綜合認定周阿婆出借資金10萬(wan) 元的事實,判決(jue) 林阿婆償(chang) 還相應款項及利息。

  白皮書(shu) 分析,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在於(yu) 老年人主觀上防範意識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客觀上跨越“數字鴻溝”難度大、訴訟能力不足等。為(wei) 此,鹿城區法院以適老型訴訟機製為(wei) 抓手,以“共享法庭”為(wei) 載體(ti) ,開展法官講法進社區、進村組,組織庭審觀摩等活動,提示民間借貸行為(wei) 風險並宣講訴訟指引。開通老年人訴訟綠色通道和專(zhuan) 門窗口、分類識別老年人訴訟能力,適當加大對老年人的訴訟引導和指導力度。組建專(zhuan) 業(ye) 化的適老型合議庭,設置“緩衝(chong) 期”,引入“百姓評議團”“社會(hui) 觀察團”、親(qin) 朋好友“陪同訴訟”,提供視頻詢問、巡回法庭、鄉(xiang) 音訴訟等“定製式”訴訟服務項目等,將傳(chuan) 統服務優(you) 化與(yu) 智能服務便利相結合,幫助老年人順利跨越數字司法“鴻溝”,確保老年人陳述清晰、真實、表達充分,以協助查明老年人在借貸過程中的真實本意和實際約定,更好地守護老年人“錢袋子”,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司法的有力保護下安享晚年、樂(le) 享晚年。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