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這是一個(ge) 隻爭(zheng) 朝夕、生機勃勃的中國。廣袤田野上,糧食喜獲豐(feng) 收;工廠車間裏,生產(chan) 一派繁忙;大街小巷中,美食節、燈光秀等活動豐(feng) 富多彩,煙火氣升騰……
這是一個(ge) 自信自強、充滿韌勁的中國。今年以來,麵對異常複雜困難的局麵,各地區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疫情反彈得到有效控製,國民經濟企穩回升……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航船不懼風雨、行穩致遠。
1.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立秋當天,北京市民王晶帶著3歲的女兒(er) 一起“打卡”了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線上購票很方便,女兒(er) 玩得很開心,消費體(ti) 驗很棒。”她說。
消費是最終需求,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
這十年,我國消費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新型消費蓬勃發展。2021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1萬(wan) 億(yi) 元,比2012年增長1.1倍,年均增長8.8%;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65.4%,比2012年提升10個(ge) 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
日前,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在福州閉幕。本屆峰會(hui) 共簽約數字經濟項目565個(ge) 、總投資2990億(yi) 元,涵蓋5G、人工智能等多個(ge) 領域。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這十年,我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固定資產(chan) 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楊蔭凱介紹,2013年至2021年,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累計完成約40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7.8%。2012年以來,全國民間投資占整體(ti) 投資比重始終保持在55%以上,成為(wei) 拉動投資增長的主力軍(jun) 。
而外貿,同樣交出了亮眼答卷。這十年,我國紮實推進穩外貿,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以人民幣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從(cong) 2012年的24.4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萬(wan) 億(yi) 元。貨物貿易國際市場份額也從(cong) 2012年的10.4%提升到去年的13.5%,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表示,這是我國經濟實力又邁上一個(ge) 大台階的十年。
我國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wan) 億(yi) 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wan) 億(yi) 元,占世界經濟比重從(cong) 11.3%上升到超過18%。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哲人說,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ti) 上保持在30%左右,為(wei) 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men) 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舉(ju) 世矚目、可以載入史冊(ce) 的中國答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如此感慨。
2.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前不久,西安一所高校的應屆畢業(ye) 生張波入職一家物流公司,成為(wei) 一名儲(chu) 備管理者。今年畢業(ye) 季,一大批00後走出校園,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就業(ye) 是經濟“晴雨表”。
“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全麵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推動就業(ye) 工作取得曆史性成就。”楊蔭凱說,十年間,我國解決(jue) 了1.3億(yi) 人的城鎮就業(ye) 問題,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ye) 。
今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堅持將穩就業(ye) 擺在突出位置,重點解決(jue) 好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等群體(ti) 就業(ye)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654萬(wan) 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9%。
“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和經濟運行逐漸恢複,就業(ye) 形勢有望繼續改善。”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說。
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一個(ge) 都不掉隊”成為(wei) 全麵小康的標誌性成就。我國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這十年,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64.7%,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88∶1降低到2.5∶1。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優(you) 勢互補性持續增強。
這十年,生態環境狀況實現曆史性轉折,霧霾天氣和黑臭水體(ti) 越來越少,藍天白雲(yun) 、綠水青山越來越多。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和醫療衛生體(ti) 係,人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77.9歲。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hui) 共享水平取得曆史性進步、全方位躍升。
3.長期向好基本麵不變
7月,我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562642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2.5%。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閆敏認為(wei) ,今年以來,麵對內(nei) 外部階段性、突發性因素衝(chong) 擊,我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nei) 實現企穩回升,展現出了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目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恢複暢通,物流運輸堵點基本得以疏通,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居民需求明顯改善,高質量發展的特征更趨明顯。”閆敏說,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國際吸引力沒有改變,創新發展的磅礴動力沒有改變。
張哲人表示,6月,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從(cong) 年初預測的4.1%下調至2.9%。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減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持續恢複尤為(wei) 難能可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將是可觀和可持續的。
今年以來,寶馬、大眾(zhong) 、現代等紛紛加大在華投入,阿斯利康在青島新建生產(chan) 供應基地並設立區域總部;7月,第二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hui) 在海南舉(ju) 辦,全球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2800多個(ge) 知名品牌參展……盡管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但外資對中國經濟前景依然看好。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超14億(yi) 人口、1.6億(yi) 多戶市場主體(ti) ,中等收入群體(ti) 超過4億(yi) 人,這是我們(men) 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
綜合判斷,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必將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破浪前行,駛向更加壯闊的彼岸。
(本報記者 劉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