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財政部發文:十大行動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路上好政策】
本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楊舒)近日,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推出一係列惠企創新政策,引導支持各類企業(ye) 將科技創新作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方案共10項具體(ti) 行動內(nei) 容,包括“推動惠企創新政策紮實落地、建立企業(ye) 常態化參與(yu) 國家科技創新決(jue) 策的機製、引導企業(ye) 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支持企業(ye) 前瞻布局基礎前沿研究、促進中小企業(ye) 成長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大科技人才向企業(ye) 集聚的力度、強化對企業(ye) 創新的風險投資等金融支持、加快推進科技資源和應用場景向企業(ye) 開放、加強產(chan) 學研用和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提高企業(ye) 創新國際化水平”等。
為(wei) 支持企業(ye) 前瞻布局基礎前沿研究,《方案》提出,對企業(ye) 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企業(ye) 通過研發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參與(yu) 國家實驗室建設。按照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新標準加快企業(ye)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支持企業(ye) 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前沿方向建設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開展未來產(chan) 業(ye) 科技園建設試點,加快培育前沿領域科技企業(ye) 。
為(wei) 促進中小企業(ye) 成長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方案》指出,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應用類重點專(zhuan) 項及部分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ye) 項目。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等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健全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夯實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基礎,支持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創新發展。
在加大科技人才向企業(ye) 集聚力度方麵,《方案》提出,支持企業(ye) 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加強對企業(ye) 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的支持。加快落實國有企業(ye) 科技創新薪酬分配激勵機製,對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ye) 科技人才實行特殊工資管理政策。落實國有科技型企業(ye) 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研究評估並適時推廣上市高新技術企業(ye) 股權激勵個(ge) 人所得稅遞延納稅試點政策。開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員“雙聘”等流動機製試點,推廣企業(ye) 科技特派員製度。
為(wei) 推動惠企創新政策紮實落地,《方案》提出,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ye) 稅收優(you) 惠、科技創業(ye) 孵化載體(ti) 稅收優(you) 惠、技術交易稅收優(you) 惠等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加快落實和推廣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進一步放大支持企業(ye) 創新的政策效應。完善落實國有企業(ye) 創新的考核、激勵與(yu) 容錯機製,健全民營企業(ye) 獲得創新資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各類企業(ye) “創新不問出身”的政策環境。
在行動目標上,《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創新政策落地見效,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ye) 集聚,各類企業(ye) 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一批骨幹企業(ye) 成為(wei)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重要發源地,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