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現代產業體係需解決矛盾問題
作者:呂鐵(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麵臨(lin) 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我們(men) 既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當前經濟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又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主題,著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支撐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培育參與(yu) 國際合作與(yu)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加快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容,是一個(ge) 不斷適應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趨勢,並且具有時代領先性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其不僅(jin) 要適應經濟發展階段要求、自身比較優(you) 勢變化以及順應國際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而且要有持續創新以及催生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能力。立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建成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成為(wei) 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
從(cong) 中短期看,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我國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舉(ju) 措。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chan) 要素的組合在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cong) 而實現循環流轉。當前國內(nei) 經濟循環不暢的主要原因是供給難以適應需求轉型升級的要求。要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就要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水平,全麵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提升創新能力、競爭(zheng) 力和綜合實力,增強供給體(ti) 係的韌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從(cong) 長期看,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發展安全兩(liang) 件大事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整體(ti) 上處於(yu) 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疫情衝(chong) 擊也暴露出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存在的風險隱患。在此背景下,需不斷推進我國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更好保障產(chan) 業(ye) 安全和國家安全。
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我國擁有強大的產(chan) 業(ye) 規模優(you) 勢和完備的產(chan) 業(ye) 配套體(ti) 係,且從(cong) 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和各產(chan) 業(ye) 的內(nei) 部結構看,都呈現出明顯的高級化特征。同時,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方興(xing) 未艾,能夠不斷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變革注入新動力。但從(cong)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要求看,仍需解決(jue) 好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與(yu) 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較弱之間的矛盾。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但製造業(ye) 總體(ti) 上仍處於(yu) 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尤其是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guan) 鍵基礎材料、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以及基礎軟件等配套領域的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國內(nei) 企業(ye) 參與(yu) 國際市場競爭(zheng) 以及在全球價(jia) 值鏈上獲得優(you) 勢。
產(chan) 業(ye) 基礎領域往往要求產(chan) 品具有更強的專(zhuan) 業(ye) 性、精密性、耐用性和穩定性,需要企業(ye) 專(zhuan) 注於(yu) 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在以往的規模擴張階段,我國產(chan) 業(ye) 發展主要追求在短期內(nei) 縮小與(yu) 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許多企業(ye) 沒有將資源和精力聚焦於(yu) 細分領域的自主創新,導致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與(yu) 國際領先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二是產(chan) 業(ye) 結構高度化與(yu) 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較弱之間的矛盾。在現行評價(jia) 標準下,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呈現明顯的高度化特征,即第三產(chan) 業(ye) 占比不斷提高,三次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的現代農(nong) 業(ye) 、高端製造業(ye) 、科技服務業(ye)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等高端產(chan) 業(ye) 占比也快速上升。同時,我們(men) 依然麵臨(li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chan) 業(ye) 標準話語權較弱等問題,高端產(chan) 業(ye) 領域中多數企業(ye) 在國際產(chan) 業(ye) 鏈分工中處於(yu) 中低端,缺乏對產(chan) 業(ye) 鏈的控製力和話語權。
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在全球資源配置體(ti) 係下運行的,全球分工已逐漸由產(chan) 業(ye) 間分工向產(chan) 業(ye) 內(nei) 分工轉變,分工模式也由產(chan) 業(ye) 分工、產(chan) 品分工拓展為(wei) 技術分工和知識分工。我國現行的產(chan) 業(ye) 結構評價(jia) 標準更多關(guan) 注產(chan) 業(ye) 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背後更加複雜的技術分工和知識分工。例如,雖然發達國家將高端產(chan) 品零部件外包給我國企業(ye) 製造,但其中較少包含附加值高的關(guan) 鍵零部件,或者製造零部件的關(guan) 鍵裝備仍需進口。即便我國企業(ye) 能夠承擔關(guan) 鍵零部件的製造,但從(cong) 知識分工角度看,依然難以掌握核心試驗數據和概念設計等關(guan) 鍵知識,也難以開展原始創新活動。這些問題都值得重視。
三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與(yu) 數字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在數字經濟時代,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應當是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投入產(chan) 出體(ti) 係,其產(chan) 業(ye) 組織特征也應表現為(wei) 以各類互聯網平台為(wei) 基礎、大企業(ye) 主導生產(chan) 服務、中小企業(ye) 有序協同。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的同時,仍存在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不充分問題。
一方麵,大部分中小企業(ye) 數字基礎薄弱,多數仍停留在信息化初級階段,數字技術尚未得到普遍應用。另一方麵,權威標準較為(wei) 缺乏,數據互通性較差。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複雜,涉及種類繁多的生產(chan) 裝備,各種網絡協議、工業(ye) 協議和數據格式之間缺乏權威的統一標準,使得數據之間難以兼容互通,也就難以將其轉化為(wei) 有價(jia) 值的資源。
這些問題使得現代通信、智能裝備等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難度加大,企業(ye) 也難以依托平台實現對數字技術的有效吸收和應用。
找準解決(jue) 問題的著力點
針對目前存在的這些突出矛盾,需采取有力舉(ju) 措,在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增強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促進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等方麵切實發力。
一要積極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著力構建有利於(yu) 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政策環境,切實轉變觀念,鼓勵企業(ye) 在細分領域做精、做深,推動中小企業(ye) 朝“專(zhuan) 精特新”方向發展;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創造良好的產(chan) 業(ye) 鏈生態環境,尤其是幫助其建立與(yu) 大型企業(ye) 之間的合作聯係,塑造其在產(chan) 業(ye) 鏈條中的互補性功能定位;助力“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培育市場需求,為(wei) 其創新技術、產(chan) 品的商業(ye) 化和基於(yu) 應用的後續成長迭代提供機會(hui) 。
二要發揮國有企業(ye) 在補鏈、強鏈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對戰略性產(chan) 業(ye) 鏈的控製力。我國需要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的產(chan) 業(ye) 恰恰是發達國家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如果購買(mai) 引進的傳(chuan) 統路徑遭遇阻礙,那麽(me)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堅持自主創新就成為(wei)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主要路徑。應聚焦重點領域,以重點保障戰略性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為(wei) 目標,基於(yu) 市場原則充分發揮企業(ye) 在創新中的主體(ti) 作用,同時把握好自主可控與(yu) 競爭(zheng) 效率的平衡。一方麵,發揮國有企業(ye) 的主導作用,開展重點產(chan) 業(ye) 篩選、產(chan) 業(ye) 分層分類、產(chan) 業(ye) 鏈短板梳理等工作,為(wei) 集中力量補短板提供依據。另一方麵,強化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創造條件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引導不同規模、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在創新生態中承擔相應的任務和角色,更好激發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創新效率和活力。具體(ti) 來看,國有企業(ye) 和大型民營企業(ye) 可重點攻關(guan) 那些需要長期投入和累積基礎的技術領域,依靠累積性創新優(you) 勢破解“卡脖子”難題;中小企業(ye) 可以發揮在細分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優(you) 勢,主要承擔配套產(chan) 業(ye) 和其他細分領域中具有顛覆性的創新任務。
三要以互聯網平台為(wei) 抓手促進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數字產(chan) 業(ye) 本身就是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是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路徑。數字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融合發展過程中能夠實現相互協同、共同演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可引入數字技術,將數據、信息轉化為(wei) 有價(jia) 值的資源,同時又可以為(wei) 數字產(chan) 業(ye) 提供大量應用場景和反饋數據。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平台發揮著連接主體(ti) 、歸集數據、匯聚應用軟件等關(guan) 鍵作用,是促進產(chan) 業(ye) 融合的重要一環。對此,要大力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雲(yun) 服務平台、共性技術平台建設,幫助中小企業(ye) 搭載低成本的基礎性數字化軟件,使中小企業(ye) 更好融入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盡快推進通訊協議與(yu) 標識標準的統一,規範各行業(ye) 在互聯網平台應用領域的指導準則、技術標準、管理規範等;要注重提高互聯網平台的安全保障能力,構建平台標準與(yu) 行業(ye) 秩序規範,增強平台的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