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戲劇創作深耕本土方能行遠

發布時間:2022-08-18 10:40:00來源: 遼寧日報

  作者:譚 碩

  任何藝術都無法脫離時代背景和社會(hui) 語境,更離不開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是最鮮活的故事“主角”,他們(men) 的故事裏所隱含的戲劇張力帶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滋養(yang) 著原創戲劇的生命力。近些年,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遼寧兒(er) 童藝術劇院)先後推出原創話劇《祖傳(chuan) 秘方》《開爐》《天算》抗戰三部曲並廣受好評。9月,三部作品也將在“大河之瀾”遼寧省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首屆優(you) 秀舞台藝術作品演出季上演。

  本土編劇的天然優(you) 勢在這些原創戲劇作品中呈現出帶有本土氣息的美感與(yu) 獨特的感染力。以抗戰時期沈陽北市場為(wei) 故事背景,從(cong) 一家人、一堂人到一院人,話劇《祖傳(chuan) 秘方》《開爐》《天算》中的小人物在麵對民族危亡時刻的抗爭(zheng) 所呈現的不屈不撓的抗爭(zheng) 精神成為(wei) 戲劇舞台上最亮的一束光。對於(yu) 從(cong) 小生活在沈陽的抗戰三部曲編劇孫浩來說,他會(hui) 把熟悉的東(dong) 北人的性格、生活習(xi) 俗特別是說話方式都自然運用到戲劇創作。在熟悉的地名、接地氣的台詞中,舞台藝術與(yu) 觀眾(zhong) 更為(wei) 靠近了。

  以本土氣息滋養(yang) 的原創戲劇的生命力更強,有助成就經典作品,也讓作品本身走得更遠。在著名當代兒(er) 童劇作家於(yu) 德義(yi) 於(yu) 1989年創作的《大栓的小尾巴》中,我們(men) 不僅(jin) 可以看到東(dong) 北的村莊、森林、土炕等這些看得見的本土元素,而且能在獨特的敘事結構、鮮明的舞台形象、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帶有東(dong) 北方言的原汁原味的台詞當中,看到來自本土戲劇的力量。2020年8月,在兒(er) 童劇導演許曼地的改編、導演下,《大栓的小尾巴》再次呈現在舞台上,這些帶有本土氣息的戲劇作品依然可以成為(wei) 今年中國兒(er) 童戲劇節上備受歡迎的劇目。

  從(cong) 真實的生活中來,演出生活裏的各種滋味,好戲,更需好的演繹。以生活為(wei) 基礎,進行藝術真實的再創作,強烈與(yu) 含蓄並濟的表現手段,在東(dong) 北這片滋養(yang) 出的以關(guan) 東(dong) 演劇學派所展現出來的戲劇生命力如今依然生動鮮活。導演宋國鋒在其《祖傳(chuan) 秘方》《開爐》《天算》抗戰三部曲中表達的內(nei) 容,使我們(men) 被這樣的舞台表演所感動。

  文藝創作要善於(yu) 深耕本土。正如濮存昕在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中文版推薦序中的第一句話“舞台擁有無限的可能,戲劇具有多元的意義(yi) ”,不同的水土滋養(yang) 著各具特色的本土戲劇,但相同的期待,對一出好戲的期待,終會(hui) 讓戲劇舞台擁有更多可能,並給予人們(men) 更多溫暖的力量。(譚 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