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解碼中華文化基因:古人也會拍“電影”?

發布時間:2022-09-05 14: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

  一張白色的幕布後,

  匠人們(men) 熟練地操縱著人偶剪影。

  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手中上下翻飛、左右騰挪

  配合著民間樂(le) 器和各色唱腔

  精彩的故事輪番上演。

  相傳(chuan) ,皮影戲起源於(yu) 漢武帝時期,

  在當時是王公貴族的娛樂(le) 活動,

  元代,皮影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chuan) 的同時,

  還伴隨商業(ye) 貿易傳(chuan) 到了中亞(ya) 地區

  到了明清,

  皮影戲在歐洲各國風靡一時,

  詩人歌德就曾經描寫(xie) 過,

  幼年觀看皮影戲的有趣經曆。

  皮影工藝製作考究,

  獸(shou) 皮經過雕刻、上色、縫綴、塗漆等工序,

  搖身一變,就成了各色精致的角色形象。

  皮影造型豐(feng) 富多變、線條精巧細致

  在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

  皮影曾陪伴了許多孩子的童年時光。

  中國皮影戲比電影早了兩(liang) 千多年。

  在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中

  皮影這項古老的藝術也迸發著新的生機,

  瞧,這套以“冰雪運動”為(wei) 主題的皮影

  生動展現了跳台滑雪、花樣滑冰等活動,

  傳(chuan) 統的技藝與(yu) 冬奧相結合,

  光影流轉,躍動著生命與(yu) 活力。

  古老與(yu) 現代,傳(chuan) 統與(yu) 創新,

  多少傳(chuan) 奇故事,神話傳(chuan) 說,

  定格在一幕幕皮影戲中。

  中國新聞網與(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聯合出品

  出品人:俞嵐

  總策劃:胡芳 孟群

  製片人:秦瑜明 吳慶才 齊彬

  編創指導:趙希婧 白曉晴 周曉萌 孫洪亮 王婧雯

  編創團隊:李怡瀅 曹航宇 袁嘉敏 張李偲 高藝軒 蔡雨 卓娜

  英文譯配:李艾珂

  英文譯審:莫紅娥 張東(dong) 方

  統籌:王凱 曾鼐

  編輯:王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