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歌舞劇《戴愛蓮》:為祖國和人民而舞

發布時間:2022-09-14 10:2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位青春靚麗(li) 的舞者孤獨地站在倫(lun) 敦的碼頭,低聲尋求過客的幫助,隻希望得到一張駛向中國的船票,音樂(le) 響起,足尖上的精靈與(yu) 昏暗的碼頭起舞,一段歌聲穿透天空中的雲(yun) 翳翩然而來,“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傳(chuan) 奇一生的大幕徐徐拉開,這便是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歌舞劇《戴愛蓮》最完美的出場方式。

  《戴愛蓮》的故事情節對關(guan) 注中國現代舞蹈的人而言,絕不陌生: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後,僑(qiao) 居海外多年的戴愛蓮已經多次參加中國運動委員會(hui) 為(wei) 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籌集抗日資金舉(ju) 辦的義(yi) 演,懷有一顆炙熱中國心的她,不顧家人和恩師的挽留,希望能回到戰火喧囂中的祖國。輾轉回到祖國後,她積極參加支援抗戰募捐演出活動,創作以抗日救國為(wei) 題材的舞蹈,為(wei) 中國抗戰貢獻力量;她拒絕國民政府的優(you) 厚待遇,應教育家陶行知之聘,創辦育才學校舞蹈組,通過舞蹈創作、教學及拉班舞譜推廣等推動中國民間舞蹈發展;她輾轉祖國各地,深入尋訪和挖掘中國民間傳(chuan) 統舞蹈藝術之根,在重慶舉(ju) 行盛大的邊疆音樂(le) 舞蹈大會(hui) ,引領中國民族舞蹈登上世界舞台。

  《戴愛蓮》突破了傳(chuan) 統歌舞劇程式化的表述方式,引入文學藝術中的倒敘、插敘、時空轉換等手法,以及電影裏常用的蒙太奇技術,呈現她奔赴祖國、以舞救國、尋找民族舞蹈之根、帶領中國舞蹈走向世界等幾個(ge) 重要事件,將戴愛蓮在不同時空不同狀況下的遭遇和心境,以歌舞藝術的方式進行演繹,傳(chuan) 遞出濃濃的家國情懷。

  歌舞劇中兩(liang) 位青年戴愛蓮的飾演者王琳瑤和劉亭希,傳(chuan) 承了戴愛蓮的藝術精神,擁有精湛的舞藝,一招一式,一顰一笑,一旋一轉,皆隨著悠揚的旋律從(cong) 心底升騰,將青年戴愛蓮忠誠祖國、熱愛藝術的人生故事,一點一滴通過舞蹈語言展現出來。而歌舞劇中的多位表演者是非專(zhuan) 業(ye) 演員,她們(men) 對戴愛蓮的故事耳熟而詳,被戴愛蓮為(wei) 藝術孜孜追求的精神深深感染,從(cong) 小接受著中國舞蹈之城江門的藝術熏陶……或許他們(men) 的舞蹈動作並不像專(zhuan) 業(ye) 演員那般拿捏到位、舉(ju) 重若輕,可內(nei) 心對歌舞的熱愛,讓他們(men) 迸發出超常的激情,呈現出極具感染力的舞蹈。他們(men) 的參與(yu) 《歌舞劇》的演出,正契合了戴愛蓮所倡導的“人人皆可舞蹈”的藝術觀。

  藝術不隻看表麵的色彩繽紛,最打動人心的是內(nei) 在精神的同頻共振。戴愛蓮曾說,“我們(men) 要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人民、愛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就是我們(men) 藝術之根。”沿著劇情的推進疊加和延伸發展,在時間和空間的交織轉換中,我們(men) 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對中國傳(chuan) 統舞蹈的探尋,尋訪與(yu) 學習(xi) 那些遺落在民間的舞蹈,讓這些在歲月長河中蒙塵的舞蹈“寶藏”重新綻放光芒。

  當有人問起戴愛蓮回國原因,她回答:“因為(wei) 我是中國人。”在《戴愛蓮》二幕一場的倒敘時空裏,年近九旬、躺在病床上的戴愛蓮舉(ju) 起右手,麵向黨(dang) 旗宣誓:“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一幕和尾聲莊嚴(yan) 宣誓的“入黨(dang) ”時刻的述說交相呼應,相映生輝。其實,真實生活裏的戴愛蓮在宣誓後,再度回憶起自己的青年時代,她動情地說:“當我還在國外的時候,就受到共產(chan) 黨(dang) 的影響,那時我就知道,中國唯一的希望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我很幸運地看到祖國繁榮的今天!”

  責任編輯:謝宛霏

  李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