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迎來40歲生日:何以成為“溝通之鹽”?
40歲的表情包何以成為(wei) “溝通之鹽”
這幾天,表情包迎來了自己的40歲生日。從(cong) 1982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法爾曼教授創造的“:-)”,再到擬人化的Emoji表情,再到如今大開腦洞的各種GIF動圖、圖片表情。在線上交流深度融入生活的當下,表情包似乎已經成為(wei) “溝通之鹽”,因為(wei) 太多習(xi) 以為(wei) 常,一旦缺少,便會(hui) 感覺每一句話都有難以啟齒之感。
依據媒介所傳(chuan) 遞的信息含量與(yu) 清晰度,傳(chuan) 播學家麥克盧漢曾經提出“熱媒介”與(yu) “冷媒介”的概念。毫無疑問,交流是一個(ge) 多維度的行為(wei) ,除了所說內(nei) 容外,表情、神態、動作都可以起到輔助表達與(yu) 理解的作用。相較於(yu) 線下具身傳(chuan) 播,線上文字交流由於(yu) 感官的單一性時常會(hui) 造成誤解,這正是我們(men) 離不開表情包的原因。比如,單純的文字表達時常讓人分不清是在開玩笑還是進行嚴(yan) 肅表達,而一旦加上“狗頭”表情包,立場與(yu) 情感就會(hui) 清晰很多。
經曆了40年的發展,與(yu) 其說表情包是互聯網語言表達的助手,不如說它們(men) 已經成了一種特殊的語言,構建起了可以內(nei) 生與(yu) 外延的話語邏輯。一方麵,很多網友在聊天時隻發圖不說話就可以聊很久,圖片擁有文字表達所難以發揮的直觀特性,因此在純粹的溝通作用外還兼具娛樂(le) 意義(yi) 。
另一方麵,表情包自身也成了一個(ge) 文化係統,並且衍生出了自身的亞(ya) 文化子集。比如,眾(zhong) 多明星表情包、萌寵表情包、影視表情包,通過生動的視覺元素搭配精準的文字描述,讓不少網友久久沉浸在製作表情包、收集表情包的過程當中。基於(yu) 表情包便於(yu) 廣泛傳(chuan) 播與(yu) 二次創作的特性,它們(men) 成了傳(chuan) 播學中講的“模因”。這就像大學生想表達最近的疲憊時,都會(hui) 想到“壓力也沒這麽(me) 大”的表情包,然後把圖中的身份信息改為(wei) “××大學××專(zhuan) 業(ye) 學生”。
人們(men) 在創作表情包的過程中,完成自身情感的投射。當一個(ge) 明星深受喜愛的時候,他的表演很可能會(hui) 被粉絲(si) 截圖做成一個(ge) 又一個(ge) 表情包。我身邊很多同學都曾有過因為(wei) 一張表情包而選擇看一部劇的經曆。當年看《武林外傳(chuan) 》的小學生,如今已經大學畢業(ye) ,或許正是網上的一張張表情包,喚醒了他們(men) 的童年記憶,選擇打開電腦進行“第N刷”。
當然,表情包在為(wei) 交流帶來快樂(le) 與(yu) 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阻礙,這正是符號學中“能指”與(yu) “所指”的辯證。當發送“微笑”表情時,很多中老年朋友想表達的可能是友好、歡迎,而在年輕人的話語體(ti) 係中,這卻是鄙視、生氣的象征。之前還有過一個(ge) 新聞,一位同學在群裏發“錘頭”表情來表達無奈與(yu) 疲憊,卻被老師誤以為(wei) 學生要打自己,因此引發誤會(hui) 。這也提示我們(men) ,表情包的使用要慎重,一旦發生誤解,很可能“有理說不清”。
近些年,表情包在溝通交流之外,也釋放了一些社會(hui) 意義(yi) 層麵的溢出效應。去年,代表“悠閑”的微信表情包去掉了口中的香煙,有網友因此調侃,“10多年的表情包都戒煙了,你還在等什麽(me) ?”這對於(yu) 廣大青少年來說,也是一次潛移默化的教育。還有一些活潑可愛的文物表情包,傳(chuan) 統佳節的餃子表情包、月餅表情包、粽子表情包,都在用新形式激活曆史文化因子,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新興(xing) 青年之間的信使。
表情包已經40歲,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它們(men) 依然會(hui) 是我們(men) 溝通的好夥(huo) 伴。要記住的是,無論什麽(me) 時候,好的交流永遠應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yun) 推動另一朵雲(yun) ,如此,表情包才可以成為(wei) 真情的點綴,而不是傳(chuan) 播的累贅。
呂京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